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都市情结之上海


#我没有去过上海,这20多年来都没有。
之所以想要写下这样一篇文字,很大的冲动是来源于在这个暑假以及上个寒假有很多的认识的朋友,生活中不认识的网友去了大上海。而为了印证我很关注「上海」,在我的微博上专门搜索了一下这个关键字,得到的结果是在我6000余条微博中确实有10条提到了「上海」这个关键字,于是试着变换关键字,「魔都」,这是所谓二次元世界里对其的称谓,我如今也习惯用了。微博上面还是一条都没有,但是在我的推特上面倒是有一条提到了魔都,是这样表述的:

微博上,我高二的时候开始关注的一个魔都男,三年了,今天我把他取关了。没有话题了,没有可说的了

只有这两句,很短很短。但是实际上意味深长的。因为那是一个我微博上关注的人,然后取消关注了(当年我们是互相关注的,后来他首先把我取消关注了),所以我便不会再微博上发这个内容,而选择了更加没有人知道我的推特。我对这个人印象很深,当年高二的时候看着他写他关于高三生活的博,也写过几条鼓励他的评论,他也很友好的评论了。我一直等着看他会有一个怎样的果实。后来的结果是他并不是学霸,去了海南上某某学,在那之后,虽然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但是我还依恋着当年的一点关怀,也想看看他的动态,于是就继续关注下去了。这样一下就是三年,至于后来为什么取消关注,因为想通了。

这20多年来我确实没有去过上海,但是那里好像离我并不太遥远。因为当你经常刷微博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发现,你感兴趣的人很多都来自那里。不是只有大V,还有很多有趣的大牛们,很多平凡而有趣的人(其中就包括刚刚谈到的那个微博网友)这让我这对这座城市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而这种好奇感并不来源于影视剧中的上海滩的华美,而是来自于每天的切身感受。因为几乎每天都刷微博,所以每天都能够接触到与之相关的东西,但是这种接触是虚幻的,并不能触之掌心。如今静下心来想一想,觉得像是海市蜃楼。
*魔都初印象
要说对于上海的印象,最初自然是来自于影视剧中的关于上海的描写,比如著名的《上海滩》,以及一系列涉及到现代上海生活的都市剧,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对之有了更多的了解。
##微博
微博上确实关注了很多上海的用户。

##上海小男人
很长时间里我都认为上海人应当如「东方明珠」般巍峨魁梧,直到听到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听到了他的脱口秀,最初的他在电视上露面,印象中好像还扎着一个小辫子,给我的直观感觉是「有点娘」,后来又看了很多相关的评论,基本的观点还是上海男人是小男人,烧得一手好菜,很顾家。然而这种「小男人」却还并不是那么惹人讨厌,是很温存的。天涯上有个帖子这样说「上海男人」:

上海男人不愧是世界上伟大的模范丈夫,最显著的家庭政绩就是天天洗刷马桶。可惜现在条件好了,卫生间的崛起,同时也埋没了上海男人上佳的表现机会。上海男人除了具备了女人的细心外,也兼备了女性的自私。
和上海男人交往,无利可图的事情杀了他们也不干。上海男人不重情义,只重钱财。
和上海小男人喝酒,从来感受不到北方男人的豪爽,他们要等吃饱了菜才和你喝酒。即使干杯也要分几次下肚,而且会讲出一通一通的辞令。这种饮酒方式往往会让你觉得上海小男人真特么娘!
上海小男人做事比较谨慎,精明。他们会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周全了才会操作。一般上海男人工作比较有条理、章法。但也显得婆婆妈妈、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优郁寡断是所有上海男人的通病。上海男人一般不太喜欢做生意,因为他们怕输不起。

这个帖子将「上海小男人」的特点说的活灵活现。
##排斥外地人
这一点似乎很多大都市居民都有这种情结,我总能听说很多关于上海人排外,瞧不起外点人的事。当然我也觉得这种事是文化差别,地域差别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就好比你公然在上海的马路上吐痰,那么他们自然会「瞧不起」你。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这谈何容易)的人,那么别人也会对你产生应有的尊重。
##时代控
北上广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大不相同
关于这一点,论述地比较好的是知乎上面的这个讨论: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其中的观点我比较信服的是:
1北上广靠自己打拼
2北上广竞争激烈,有更多的发展动力和方向
3相比之下,家乡需要找门路,需要掩人鼻息。工作就是混日子。
当然我并不想提这些,我有另外的观点:
关于文化生活

中国还是一个财富分配十分不均的国家。财富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这个我并不想拿出数据来说话,因为很明显。与财富一同被分配的还有文化方面的东西,比如大城市有更多的更现代化的电影院,有大型的游乐场等,除此之外还有文化认同的扎堆。
一个简单的例子,某视频网站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国在他们网站在线看美剧的人群中一半以上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就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扎堆。
除此之外,依然谈回到「上海」这个话题上来,曾经有一个去过上海的同学告诉我,在上海的地铁上,人们手上拿的不是ipnone就是三星盖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问题,nexus系列手机怎么样,有人调侃:

朋友问我,你的是什么手机
nexus
nexus是什么?中兴的
LG
LG,啊,那种手机不太结实吧

这样的对话倒是稍微让我得到点安慰,能够看出来,其实即使是所谓高大上的魔都,帝都人们的关注点也并不总是前卫的,他们也许知道iPhone,知道盖世,但是很多其他的东西其实是差距不大的,但是仍然要说,那些人仍然在那些区域比较集中。一个典型的现象是,每次当我对某个微博中经常涉及到数码科技的人感兴趣的时候,看他的个人介绍,往往是来自上海,广州等城市。
##视野
关于视野这个问题,我以前经常说。
大都市的孩子的普遍的视野还是比较高的,我经常说视野,但是这里的视野并不是所谓的「素质」。视野是你怎样看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兴趣,爱好。有着怎样的发展愿望。可能人家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要出国留学了,并且为之精心做着准备。
这里具体说到上海人的视野,也会发现他们的视野普遍比较高。包括土著和外地人。
#具体事物
##文化—迷笛音乐节

刚才说了,在我6000余条的微博中仅仅有10条带有关键字「上海」的微博,这其中又有一半是关于上海迷笛音乐节的。我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有幸与中国摇滚乐擦了一次火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解很多关于中国摇滚乐的东西,去听中国的摇滚乐,而归结到实处上就是这些音乐节。迷笛音乐节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节,而上海迷笛也是其中规模比较大的。
在今年的5月份举行的上海迷笛,我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其中的部分演出。仍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激昂,所以说如果有一天,能够参加上海迷笛,那对我来说也是个很美妙的事情。
##大型盛会

魔都是个好地方,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一点,必须从是否举办过国际盛会来证明。而我眼中的国际盛会,其实也不外乎奥运会,世博会等。
插播:最近南京正在举行青奥会,这在国际上影响力并不够,虽然说国际奥委会的主席过来了,但是也就是个瞎热闹罢了。
世博会不一样,当年世博会有半年时间,在这半年时间里媒体们可劲宣传啊!当然能够举办世博会也不是吃素的,魔都的外国人随处可见就是最好的明证。


##体育—上海申花
再说说上海的一个标志,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看体育看的比较多了,对申花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了。总是能够很自然地联想到上海这个城市,前不久因为申花自己内部的问题,出现了更名风波,但是索性最后还是保留了「申花」这两个字,只是其前面加上了「绿地」两个字,不过上海球迷们仍然习惯性地称之为申花队,可见上海球迷对其的感情有多么浓厚。犹记得当年出现更名风波的时候,看到有新闻,上海球迷协会联名上书请求保留「申花」名号,足见上海球迷性情之真啊!


南京路,外滩是我仅知的几个上海的风光景点,在我的印象中也是令人向往的,充满美好的。我觉得有机会也一定会去那里看一看,走一走。吹吹那里的风,看看那里的夜。
##文化—复旦大学

上图是google+上面一位网友摄于复旦大学的,我看到后很喜欢,经过他本人同意之后我将他转了过来。美丽的校园,一个读书的女子,旁边一排整齐的自行车,多么令人向往的校园生活啊!这样的校园,令人陶醉。当然,我也并不想将我的大学与之对比,只是借此来表达一下对上海,对所谓好大学的向往,这并不为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