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Age of Ambition 》 概要记录及简单评价

![本书封面](http://hktkdy.qiniudn.com/china of ambition.jpg)
#写在前面
大概是一个多月以前,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偶然看到了一条新闻,大概的内容就是感恩节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带着两个女儿去书店买书,这条新闻里专门列出了他此行的书单,其中就有我后来因为此事而感兴趣的这本《Age of Ambition 》 实际上吸引我的是它的副标题《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因为有china这样一个词汇,又是奥巴马的书单中的一本,于是上网找了找,便下载了下来看。没看几页,发现此书因为其敏感性,是很难在中国大陆出版了,因为一旦出版,必将支离破碎。

这本书其实就是对于过去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情的回顾,而这些重大事情作者更侧重于一些阴暗面,普通人不易察觉的地方。更多的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些事情。当然也确实写了一些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但是总体上那些事情在本书中所占比例不大,大多是比较有名的人物和事件,正因为如此,我在看这本英文书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书中提到的很多事情我本人是知道的。尤其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因为我对那两个人物并不感冒并且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读的很快。

下面是本书的概要

#第一部分财富

1979年,一个1952年出生的年轻的台湾士兵游泳跨越海峡来到大陆,他为了什么呢?因为他觉得在中国大更有前途。
毕竟这本书面对的主要还是美国读者,作者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的发展史,说了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文化革命,小岗村,尼克松访华,卡特访华,中美建交这段历史。
然后说到了自己,他曾经在1996年到北京师范大学来学习,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了tiananmen 事件,不过令他奇怪的是仅仅过了七年时间,人们几乎把这些都忘记了, 人们在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着。等到大学毕业,他为纽约客工作,2005年,他再次回到中国,这个时候已经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有人问他如果想去 美国旅游,推荐一个城市,他说纽约。对方回答,我去过很多次,都一样,你看北京,去一次变化一次。
他来到中国以后遇到了一件所谓维稳的事情,在网 上看到了一个这样的事情,亲自跑到山东去调查,起因是山东一个农民陈光诚不满计划生育政策,然后向政府闹事,后来这件事情平息了,后来他再打过去电话就打 不通了。以后说到了互联网的话题,为了更有效地维稳,建立了防火墙,进行了高强度的监督,2004年的时候有件事,为了纪念89年那件事15年,有一个湖 南的律师向某人用雅虎中国邮箱发了一封希望集会的邮件,但是没过多长时间,他就被逮捕了。政府已经审查了他的邮件。
然后从逃到大陆来的这个台湾士兵对于家庭对于国家的责任感说到了中国的文化,于是开始回顾了中国的思想改造,提到了向雷锋学习这些。
然 后讲到了受教育和走出农村的问题,一个女孩走出农村,通过上学这一条路,然后借着说这个女孩后来上了北大,上了复旦,成了剩女,开始说中国人的婚姻问题, 中国没有那种酒吧文化,所以需要创办在线交友网站。21世纪佳缘网,然后通过世纪佳缘网这个网站的注册和回答的问题从侧面来说一些我天朝的现象,比如婆媳 关系,买房子的问题,钱和爱人的关系等,还提到了非诚勿扰,宁愿宝马车上哭,不愿自行车上笑。然后是另外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外贸人员说到了自己的经历,因 为没房没车找对象困难了很多,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呢!
之后说到中国这么多社会问题以后,维稳成了首要任务,稳定压倒一切。邓小平说一部分人先富起 来,结果富起来的这部分人就不管剩下的人了,相反,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获取更大的资源,教育医疗等都有了优越。顺着走,说某女强人在福润排行榜上排 上号,自力更生,不依靠男人,而她并没有接受过英语教育。
然后说到了国内的英语教育,说到了新东方,说到了李阳疯狂英语。说到了08年中国有三亿人在学英语 ,还是在说李阳,评判他的疯狂是否正确。教育产业要制造出明星来,上个课都要上万人听课。。
说到了澳门繁华的赌博市场,有人从里面赢钱出去。
描 述澳门的繁华和经营之道,单纯作为港口是不能的,要做拉斯维加斯做过的事情,澳门只用了十五年就建立了一座赌城,充分给有钱人以享受,让他们感觉像是总统 或者主席。。澳门的赌博业繁荣,东方拉斯维加斯,甚至那位创造这个繁荣的大佬曾经希望他自己能够在财富上超过盖茨或者巴菲特。
澳门的赌博也给那些想要洗钱的人提供了方便。我以前曾经听说过一个传闻,我们县委书记到澳门输了两个亿,如今看来也许数额可能不是这样,但也不是空穴来风。犯罪,买通那些穷人去替他们坐牢。隋云平。。每年被贪官们带到澳门的钱3%gdp,超过了教育上的预算。

这一部分讲文化讲品味。
讲 到了以前毛时代的文化,文化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然后开始说现在人们更高的需求,比如旅游,开始说他本人亲自参加了一个中国旅游团去欧洲的经历,这次旅行 2600美元左右,人们基本上也都比较中产想要出去见识见识,不过这次明显有点坑了,处处跟着团走,住便宜的酒店吃便宜的中国馆子,有些景点比如马克斯纪 念馆更是只是在门外看了看就结束了。欧洲用几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高速公路,中国人可以在六个月内完工。
这个细节很有趣,他问中国人,你相不相信美国没有限制中国的发展,那人回答,没有才怪呢,中国在发展,你们能限制一点是一点,你们现在是世界第一,以后就不确定了。
作者所见的结论:

Modern Chinese travel, like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was predicated on the fragile promise that it would impose order on a chaotic world, by shepherding its citizens and keeping them safe from threats that could include Western thieves, Western cuisine, and Western culture.

我感觉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呢?

第一部分结语:

When Promise finally put down his wilted copy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there were no trumpets. He said simply, “When I read a foreign newspaper, I see lots of things I don’t know about.” On this first trip, there was much they would never see, but mile by mile, they were discovering how to see it at all.

中国人的视野越来越宽广,这一点即使可能有政治上的限制,但是也无法阻挡。

#第二部分 真相。。
8带着镣铐起舞
开头就说广电总局。思想管制,出版电视电台等。

There were twenty-eight reporters in Chinese jails, more than in any other country. (In 2009, Iran overtook China in thi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en years.)

非典的时候官方是在开始保守这个秘密的,但是还是被机警的记者发现并且抢占报道了,于是那个记者被抓了。
9自由引导人民
奥运会,林妙可的假唱。。。北京的热烈欢迎。。
一个制作视频来说外国媒体错误解读中国的复旦学生。。他也曾经怀疑自己是否被洗脑了,但他是爱国的,他确实认为西方人对待中国的不公平,中国开放了市场,可西方人却拒绝了,比如华为要收购美国某公司被拒绝,但作者也提到了还有很多没有被拒绝的公司。
我经常和中国的大学生讨论那些事,他们有的回复如果那件事成功了中国可能更加糟糕。

we must admit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d to use any way it could to put down that event.”

来 自中国学生

If democracy can really give you the good life, that’s good. But without democracy, if we can still have the good life, why should we choose democracy?”

说到林毅夫时,也很客观地指出了中国现在这种形势确实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因为稳定。
林毅夫啊能参加父母的葬礼。
10然后说到了刘晓波。。。
11提到了苍井空,提到了她在中国却成了明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于政治的冷漠。
说到了网络的力量。
说到了韩寒。。好长的介绍,作为给美帝看的东西可以理解。
又反过来说那个以前的疯狂英语老师的故事。
也是一个励志的中国梦的故事。
12容忍的艺术
说到了草泥马
好长时间说艾未未
13七个句子

继续说艾薇微,不想看。
14
质疑信访制度,与此同时网络的出现又改变了这一切。。
说到了五毛党。。。
提到了方校长。。
15沙尘暴
还是稳定好啊!

第三部分 信心
19文化的
说到了风水。。。
家仙。。
说老舍的那段很不错。。
孔子
20
小月月。。
道德的问题。。

21Sandel had acquired an almost preposterous level of celebrity. His Chinese lectures on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had been watched at least twenty million times. China Newsweek magazine named him the “most influential foreign figure” of 2010.

他是哈佛的 教授。。
卖肾买苹果
人人等字幕站
讨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与之相关的道德问题,是不是对经济太过重视了。
中 国有八千万基督徒,数目甚至超过了共产党员人数,基督教教堂在中国发展的时候受到了政府的抑制,政府不希望有这样一个参与人数目比自己还要多的组织壮大 。真的是这样吗?作者调查的大多是城市的中产阶级甚至是富豪,他们越有钱越空虚,但是普通老百姓呢?好像还顾不得这些。。。
文化战争
中国导演的抱怨,冯小刚,贾樟柯等。
中国每年发表的论文数目是全球最多的,但是被引用的次数上的排名甚至没有排到前十。。
然后就是又说了一些关于艾的事情,以逃税罪名被抓,然后要交罚款,大量人们把钱叠成飞机飞进他家院子里,微博上面被屏蔽。
快回美国的时候,又去看了财经网的编辑朋友,记者告诉他当记者虽然不容易,但是没有人当是不能的,总要有人来做。
书都快看完了,才发现作者是个女性,完全从文字中体会不到。。
再 次提及本书开头的那位从台湾到大陆的士兵:

a solitary man who decided that he could realize his future only by going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Soon I would meet another who believed he could realize his future only by leaving it.

整 本书是圆的。第一部分介绍的那位为民请命的律师,七年后又再次和他见面。那是因为他被关在家里面,有摄像头监视,有保安,后来在一天终于成功逃脱,在一些 组织上的人的帮助下,趁警察还没有发现到了美国大使馆,美国人见到他是个盲人而且腿上有伤,将他收留了。两国政府交涉,本来打算将他送到天津学习,后来某 组织人物告诉外国记者说美国政府已经放弃了他,这激起了当时正在参选美国总统的罗姆尼的兴趣,声援他,最终他去了美国。来到美国之后的陈在美国纽约大学学 习法律,四处演讲。我在这个时候和他见了一面。
之后说到了那位英语教师,开始被出版社看中,于是前往北京,过上北漂的蚁族生活,十个男人挤在一起 住,每个月房屋租赁两百块,很底层的生活。但是即使这样,在出版社的工作也并不顺心,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希望成为像乔布斯那样的人,然而出版社 却只是简单地把他用作杂工。这让他很苦恼,最终他选择了回到老家,继续写书,并且很客观的认为不久的将来他的英语方面书籍就将出版。
#后记
他即将离开中国时正赶上十八大召开,有个人在网上说了些负面的东西,被关押了三周。
反恐形式十分严峻。
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媒体见面会。
中国梦。。。
中国社会仍然矛盾很多。。。
反腐。。刘志军。。薄熙来。。

Why did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collapse? An important reason was that their ideals and convictions wavered. Eventually, all it took was a quiet word from Gorbachev todeclare the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great party was gone. In the end nobody was man enough to come out and resist.”

对比一下这个作者和寻路中国的作者,其实他并没有何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即使已经在中国呆了将近十年。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他引用中国的东西,反复说的就是一句鲁迅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个清洁工在线下被人瞧不起,但是在线上却是一个草根诗人,这个故事还是比较励志和符合中国特色的。

1Indeed, the inherent drama of an individual standing up to the state was obviously seductive, and it helped explain why the most famous image from China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was not of its economic rise but of the man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tank near Tiananmen Square. Whenever I wrote about human rights abuses, I knew to expect that often the most critical reactions came from other expatriates in China
Dissidents who were famous in New York or Paris were unknown to ordinary Chinese citizen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discussion of democracy and rights was at odds with the everyday concerns of ordinary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