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微博,看到最近一周是全民阅读周,正好最近读了几本书,有了点关于阅读的感想体会,便趁此机会写下来吧。
我在之前的文字里面提到过,我在前不久,买了一台kindle paperwhite。我在那篇文字里这样写道:
网上有关于是否需要买一个kindle的讨论,一般的结论是kindle适合那些读书爱好者,还好我有豆瓣,在过去的两年里,我读过的每一本课外书在「豆瓣读书」上都有标记,根据统计,我13年读了16本书 ,到了14年已经增长到了60本,这其中迅速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渐渐地习惯了电子书阅读,以前我个人是不习惯于电子书的。所以如果一年读60本书,那么花几百元买一台kindle用上哪怕一两年也是值得。
于是在购入KPW之后,我确实比以前有了更多的阅读,尤其是在Non-Fiction(非虚构)图书的阅读上,原因很好理解,非虚构的作品往往不适合在手机等终端上阅读,而当我拿到KPW之后,最近阅读的一半以上都是Non-Fiction的。
以前我经常能够看到各种人写文章来讲读书的好处,最认同的是这个知乎答案中提到的
人这辈子,要用心培养的东西,总的来说,在于两样:一是德性,一是智性。
我认为非虚构的作品有两个很直观的好处一个是让你脑洞大开,一个是让你感同身受。
具体来说,非虚构的作品往往是各自领域中的一些专业书籍,这些领域我们也许会比较陌生,这个时候阅读这些作品就能够让我们脑洞大开,学习到完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当然,往往即使是再陌生的专业,也往往不是不可捉摸的,也会有很多东西是似曾相识的。举例来说,我最近读到了一本《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书,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完全新颖的领域,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对我都是陌生的,这就是脑洞大开之处,如果用上面知乎用户罗文益 的话说就是培养智性。
非虚构作品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都是普通人,尽管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也不可否认我们需要认同,如果不能够被别人认同,就去认同别人。非虚构的作品的一个好处就在于把我们意识中模糊的思想进行认同,同样举例来说,前不久我看了《黑客与画家》一书,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讲述一个问题,智商高的书呆子并不应当得到耻笑,他们才是社会上的精英人群(我甚至很想把这一章转载过来),这让我瞬间得到了认同。再比如,前些天读《影响力》,印象最深的是其中讲社会认同的那一章,其原因就是这一章中所讲述的社会认同这一影响力因素也正是我曾经思考过的一个问题,而我毕竟只是一个工科学生罢了,当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同之后,瞬间自信了很多。这种认同感,这种感同身受的体会并不是别人主动给我们的,而是通过阅读,我们自己去寻找的,所以,越是阅读,越是自信了。
————————————–分割线——————————
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点下面的喜欢按钮,也可以关注本人简书
或简书专题: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也可以阅读我的独立博客,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