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终于要离开体制内

当然,大学要毕业了。

深圳实习的八个月的时间,让我更加认识到学校的好处。

学校有提供图书馆可以查阅各种资料,你也可以在里面随便上网,看闲书,没人管你。我在深圳那会,实习的公司安排的宿舍距离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两公里,于是周末总是会去那里看看书,只是那里不是自家的学校,并不亲近。

学校可以提供一个比较舒服的居住条件,算下来,一年的住宿费可能还没有你毕业后一个月的房租贵,这也是事实。更重要的是,很多学校占据的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而一旦离开学校,相同的地段,你可能在短期内连租房都租不起。难怪之前我听过一句话,「让我再看一看三环的夜景吧,不知道下次看到是什么时候了。」语出自帝都某大学毕业生之口,当然也略有调侃,但也是事实。

学校的食堂饭菜虽然不是很可口,但是至少品种多样,价格公道,质量安全,离开了学校,外面的饭菜价格、质量品种等都未必能得到保证。同样是在深圳实习时候的事情,公司附近倒是也有很多馆子,但是价格贵的馆子居多,小餐馆又是湘赣木桶饭、黄焖鸡米饭之类居多,路边倒也有一些小摊贩,明明是河南人却在卖着武汉热干面、长衫臭豆腐,这些吃食的质量更是不能保证了。

在学校的好处很多,除了以上提到这几点之外,学校能够提供的条件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学习条件还是生活条件,所以最近也一直感慨,说是趁着还在学校,赶紧再享受享受社会主义的果实吧,以后过啥日子还不一定呢!究其原因,学校是属于体制内的,这也是最近越发想聊的一个话题。

体制内当然有很多的形式,国有的企业,事业单位(这其中就包括了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等),国家政府机关等等,我自己的家庭背景贫下中农,没有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打过交道,也不太清楚他们的生活,最多也只是在例行程序的时候见到过这些机关的作风,但是我还是想到了:既然学校已经能够提供一个不同于体制外的优越条件了,那么其他的机关自然更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作为一名应届生,学校要求我们签订三方协议,于是后来便仔细了解了一番三方协议的内容,所谓的三方协议,估计就是从计划经济大学生国家分配时代流传下来的产物,只是后来大学生国家不再包分配了,而这个三方协议却仍然被保留了下来,沿用至今。三方协议签到了国家的企事业单位,机关里面,那么你所谓的「干部身份」就将继续保存下去,否则,你也就失去了所谓的「干部身份」。于是这里面就还牵扯到一个「报道证」和「计算工龄」的问题,按照我的理解,简而言之,这些都是你继续「体制内」的手续。

我是直到对三方协议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原来我自上学开始,就一直是「国家干部」啊! 最初得到这个认识有几分欢喜,之后却又开始反复地想这样的事情。

因为我一直在上学,也就一直是「干部身份」,也就一直是在「体制内」,也就一直在享受着体制内的诸多的好处。但是一旦我失去了「干部身份」,离开了「体制内」,走到「体制之外」,所有在体制之内能够享受到的都需要自己争取了。

原来看到网络上有对「体制内外」的争辩,当时并不很在意,现在却是想不思考都不行了。某种意义上说,留在体制之内会有一条非常稳妥的成功之路,我也确实见到很多人他们的生活轨迹大致是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大学任教(或进入某研究院),这样也不错,一直在体制内,一直享受着「社会主义」的诸多好处,一直还都能够从国家层面创造价值。就像我前面所说,体制内的「高校」已经十分舒服了,那么体制内的银行、政府当然也不在话下。不然的话,那些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也不会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子女们继续留存在这个体制之内。前不久听《锵锵三人行》)节目中说到了江苏、湖北考生家长在省教育厅集会的新闻,节目中请来了人大教授周孝正,在这期节目之中,周孝正有一个观点:部分人通过特权让子女享受优等教育 ,他没有半点掩盖,直言不讳,他们都是这个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在得到利益之后又希望将利益流传下去。当然,我仍然可以确信,「既得利益者」仍然是少部分人,大多数的「体制内」成员虽然是在享受着一些实惠,但离成为「既得利益者」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我家在农村,我从小就希望能够上大学。我自己曾经在之前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

那些大学总是会给些经济政策的,就连政府也是会帮助的,前途无量,何必现在为了那些几年之后发生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便走一步算一步吧~!

说起来,那篇日记写于2007年,到现在也已经将近十年了,十年前,我并不知道大学究竟有什么好的,只是知道上大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我的父母那一辈的人是知道的,尽管我的父母也没有上过大学,他们的认识,后来我明白了:上了大学,毕业包分配,可以吃公粮,是国家的人

那大概是他们最朴实的想法了,其实也是我一直说的「体制内」了。直到不久以前,我的亲戚问到我的工作去向,还是会问起来「是否包分配呢?」,我当然会回答时代变了之类。这就是一些传统的思想,现在农村的大部分人都是「体制外」,他们贪羡「体制内」的优越环境,希望子女们能够脱离他们的团队,但是他们的目之所及,认为最简单的方式便是上大学,进入国家机关,或者用我亲戚的话说,「当官」。他们有些在商,然而又是小个体,毕竟不熟悉现代的企业文化,自然更是愿意子女们按照「体制」要求的走路,这些只要细细考虑,其实都还可以理解。当然,我仍然相信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过上一个稳定舒适的生活,那「体制内」也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体制内」的确有很多他的好处,就如同上面《锵锵三人行》所说的,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拨通道和上升阶梯 ,直到临近毕业,我时常还是能够听到我的一些同学说,「没准以后我还会继续考研呢!」,考研当然也是回归「体制内」的一种方式。

然而当角色切换到我自己的时候,我仍然想脱离这个体制。理由当然也是有很多,只是其中一个理由是:体制内外的不公平。「体制内」是一个世界,「体制外」是另外的一个世界。我印象尤其深刻的一件事情,有一次去一个老师办公室,听到这位老师正在做和事佬帮其他两个老师调解争端,争议的焦点其实就是A老师想把房子卖给B老师,B老师已经把定金交给了A老师的老婆,但没过多久A老师说这个房子不能够卖给B老师了,他并不晓得老婆做的事情,而事实上A老师接到了一个「社会人士」出价更高。这个时候,我那位和事佬老师说了一句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咱们是咱们啊,怎们跟外边的人能一样嘛! 这位老师很清楚地划分了界限,有内有外,有咱们,也有你们。适用于外面世界的商业规则,甚至到了这里,就不再适用了。我瞬间脑补了很多五六十年代老电影里面的情节,觉得如此之相近。

而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在更大的那个世界里生存,更公平地生存。这个时候当然也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户口啦,比如社会福利保障啦,我只能说,我希望通过我的能力证明自己。我离开了体制,脱离了干部身份,当然,也可以说是,体制把我扔出了来了,体制抛弃了我。

以上观点,是如今大学毕业的我的看法。我并不能够说,我未来就一定会一直持有这个观点,但我能够肯定的是:现在的我,是坚定地离开了这个「体制」,尽管我仍然很怀念大学,怀念学生时代,但该走的,总是要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