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你以为

我的农历生日是腊月二十二,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往往家里面已经没有活了,而我也已经是放假了(即便是在高三的那个寒假也是在生日前一天放的假),而这个时候大家往往也自动将日期从西元转换到农历来记了,所以我的生日从来没有被我以及家里人忘记过,从来都会在家里面度过。

从我记事起,我的生日基本上过得还是比较热闹的,有两年是打卤面(北方嘛,很寻常),后来也买过两年的蛋糕吃,不过蛋糕这东西我自己并不爱吃。后来又有两年请过我的朋友来家里面聚餐过,几个菜,热热闹闹,他们会送点小礼物。但是对我而言,受过的教育仍然是「生日是母亲的难日」,所以心里面更愿意是在家里面和家里人团聚。之后的几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全家,包括我,妹妹,父母,奶奶都会围坐在一起吃刷羊肉,吃这个的时间跨度也从在农村少见变得家家都有得吃见怪不怪了。最近的两三年,我觉得生日对于我,也没多大意思,所以又传统地吃起了打卤面。

我与奶奶在一间屋住,只要我在家,只要我奶奶在我们家住,便一直都是这样。然而最近几年,奶奶与我妈的关系并不友好,当然这其实在中国并不少见,所谓「婆媳矛盾」嘛,然而,这个婆媳矛盾最近几年发展得越演越烈,一个看得见的变化是高中的时候我回到家里,父母和妹妹还会来到奶奶这屋在这屋吃饭,后来就变成了我妈做好了饭之后,给我奶奶拨出来足够的饭菜,然后我去端到她那间屋子,到了这次回家的时候,就变成了各自管各自的了。

早在前三天的时间,奶奶就已经在和我说话聊天的时候给我算好了,我快过生日了,还问我是否记得。我自己的生日,自然不会忘记,但先是被奶奶提起,自然也是觉得很是温暖的。

鉴于以上的情况,我的想法是这个生日还是像前两年一样,吃打卤面,然而当我早上去父母那屋后,母亲和我商量,说今天吃涮羊肉,已经叫妹妹请了妹妹的对象晚上过来。我当时告诉她我就是要吃面条,她告诉我涮羊肉吃到最后再涮面条吃也是一样的嘛。我对着她嚷,告诉她为什么不事先和我商量之后再请人家来呢,为什么不找我确定呢,我就是要吃面条。我妈又很委屈地告诉我,因为早上妹妹出门的时候她对象来了个电话,于是便顺便通知他晚上过来吃了。我无言以对,也不知道怎么样解决,只好说,你爱咋地咋地吧。

后来和我妈在一块吃饭,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我看着电视,电视里面放着《大宅门》这部很经典的电视剧,正放到白景琦的母亲二奶奶抱走了白的私生子不归还孩子母亲了,白景琦对此虽然气愤,竟然也不敢向他的母亲说出半个不字,看到此处好像正与我刚刚的愤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吃饭的时候就在想,觉得自己也很委屈,夹在两个我爱的(爱我的)人中间左右为难,本来以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能够做一桩仍旧很妥协的事情,吃个打卤面不是很好嘛,做出来之后,我仍然可以像以往那样把拌好了的一碗打卤面端到奶奶屋里去,给她吃上一碗,这种也是我仅仅能做的,我不奢求一家子真的坐在一起,那样并不好,大眼瞪小眼,就像是仇人相见一般,但是却发现即便是这样折中的方法,也因为一个涮羊肉给弄得乱了。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别人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能够把我的窘境化解掉,当然其实我也并没有理解过我的母亲,奶奶吧。当然,正像所有那些八卦的大陆电视剧说的那样,这里面没有所谓的谁对谁错,没有所谓的深仇大恨,这个时候需要的其实是作为丈夫,作为儿子的人的调节,然而我的父亲又是个粗枝大叶,又是个只顾养家糊口的人,而我呢,就这样夹在中间两头为难了,当然,我愿意和他们都能维持好的关系,一个是生我的母亲,她一年到头在家里面干活,一个是我的奶奶,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是奶奶照顾着我,我们在一起住,那份恩情,此生难忘,正是因为这两个人对于我的好,而他们彼此之间又合不来,才让我困顿。

很多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也许你看了这个胡说八道之后会给我讲,「你就不能和她们沟通吗?」之类,但是我告诉你,我在一两年前试过,但是行不通,婆媳关系,我自己曾经就很不屑于此的,然而要让我来搞这个,自然不在行,这tm是个科学啊。我懒的说,懒的做,只好逃避了,父亲的处理方式也是如此,其实她们不见面不说话是最好的了。

其实我很想煽情的,只是一则笔力不够,二则所要交代的细枝末节背景太多太杂,三则我太懒。


#2009

《今天天气不怎么样》
(2009-12-19 14:34:11)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目睹了很多关于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事,所以便想聊一下我的这些往事。你可以想见,一个农村娃首先面对的是什么,在很早的时候我便知道要想逃出那看不见的大山,只能是上学,我于是上了十几年,却反而越是没了意思。
我是个不太积极于名利的人,却又在这种应试教育下生存。我却顺应了这种教育,现在倘若给我,我渴求着的素质教育,我恐怕还不能适应,恐还不如别人。
中考便是例证,我的体育素质实在很差,上考场的当天,要跑1000米,老师叮嘱老实的我说,看见那教官没注意就抄近道,我于是便听从了他的教诲,后来测量 跳远,便又是一个坎,老师不在身旁,我变只能自己施展了,轮到我跳,第一次并没有及格,我;用上我的劲,全力一跳,却给栽在了沙坑里,教官看我诚恳,便 记下了满分的结果。不论别的只论这气节,我的往日的气节到哪了,就为了几分中考成绩?

后来又听说一件事,说有某同学家长为了能为他儿子取得满分,来考上我们县上的高中便给那初中体育老师送了一千多元钱。而即使考不上,买一个高中也只有几千(在有熟人情况下,否则一般是一万以上)。我想这社会公平何在?

短评:2009年,我上了高中,紧接着就是对新的环境的反思。如今重读这个东西,好像此事仍在眼前。

《又是一年高考时》
(2010-06-06 06:52:24

今天是六月的六日,明天就是高考的日子了,此时还有两年我也将坐在那里,,静静地,静静地收获着来自三年的果实。那是,多么希望自己不会后悔,而是自信满 满的迎接他。我想,这来自中国最富使命感的考试,是最公平的,他可以使一个农民平步青云,他也可以使一个纨绔没落黄昏,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收获美丽 的果实。然而,我有时也会心有不甘,我也会发牢骚的想,为什么北京考生考个一本这么容易,而我们却要流尽汗水,没有假日的死读书,为什么我所看到的教育仅 仅是叫我怎样做题,而纵观全国又发现新课标已经着步开展,为什么原本很神奇,很有趣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也会因为加上名利的翅膀而变得庸俗~~这 一切都是我很矛盾,很不解的,诚然,中国的制度仍然很不完善,我也只能这样安慰我自己,我们只有适应了这个当前的形势才能有所发展,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譬如那个故事,一个农村人历经诸多磨难最终成为主流社会中的一员,在一次喝咖啡时,他这样说:“我能跟你们在一起喝这美味的咖啡用了二十年。”我想这的确 是 一句最朴实的话了,我们其实也根本就不用抱怨,因为这就是人生嘛。
试想,我们倘若都是一样的,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我们还在追求着什么,那时人该怎么活,我不得而知,生活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就应该依靠它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 幸福。我想,这样才是一种心灵的平衡,没什么可抱怨的,更难得路只会是更有勇气的人更奋勇向前,我们就是这样,我希望着二十年后我也能很自信的说上些功成 的话,于是也只能在此时努力了,脚踏实地的走向下午。

短评:高考是高中三年永恒的主题。

《转天线杆的生活》
(2011-01-29 15:12:08)

我 从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价值,只是它都因为一次谈话而改变了,那天宿舍里面在谈论各自所看过的电视剧,大家于是各说各的,将小时候看过的那些电视剧 恨不得都扒出来,有个同学都另一个同学所说的很有感触,便说:“怎么你说的那些电视剧大家好像都看过呢?”旁边另外的同学就解释了:“咱们小的时候家里面 电视一共才几个台呀!好看的电视频道也就是天津2,天津卫视,北京卫视这几个了,那时候为了看到的电视剧更‘真’,还得往屋子外面去转天线杆呢?”旁边的 又一个同学变得很兴奋,又说道:“是呀,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跟我姐姐就在屋子里面指挥着我的爸爸,我爸爸在外面转天线杆。我们看见电视画面清楚了,就大声 的嚷一声停,随后我爸爸就从外面的窗户望进来,看见画面果真是清楚了这才进屋来。”
我感觉这个对话中的场景多么熟悉,曾几何时,我也是过过这样的生活,只是,在屋子里坐着的不是我,在外面转天线杆的那个人,在外面透过蒙上了几层灰尘的玻璃向屋子里面望进来的那个人——才是我呀!现在回想起来这段记忆,倒是觉得十分有趣呢!
原来,我们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原来,我们都曾经品味过相同的乐趣,原来,我们都曾经熟悉过相同的事情,只是,因为不了解对方,没有沟通,就以为自己是所谓的与众不同,而实际上,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都过着最平凡的生活,是呀,原来,我们那么相似。

短评:请允许我回忆一下往事。

《暗恋》
(2011-04-23 13:52:33)
曹操说:有些东西就像梅,你可以在远处静静地望着,但是不一定要去接触,梅,可望而未必要及,因为那梅子你不知是酸还是甜。我更愿意我能够每天就那 样望着她,那样,我看到的总是她最完美的一面,是我所以喜欢它的那一面,是它最娇小,最可人的一面,我已经足够了吧!至于我为什么不去吃梅,那是因为我在 漫漫征程中。我舍不得梅,忘不了她带着雨水的样子,忘不了她的清笑,她呀!总是使我想念,索性就那样望着,也就都值了。
过去,从没有人能够让我去为了她或他而特意地打扮自己,只是,时间到了这个时候,我发现也许我本可以自我欣赏,但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她,才使我表现自己。我感觉我能够有给予爱的力量,并且仅仅就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就能使她开心,而我,也将因此而快乐!

今天,正在想着她,一边上楼我一边想,刚到教室门口,发现她就在那里站着,我始料未及,只是叫她,却很嘶哑的声音很小地叫她,可以肯定,她一定没听到我叫 她,她却主动地叫我,冲我一笑。我感觉美妙,有时自己真的很幸运,很幸运,然而,到这时候,该轮到我主动一回了吧!那天,她跟我说让我叫她的小名儿,而 这,真是我苦思冥想的呀!我总是想找个机会跟她取笑般的说:我可以这样叫你吗?而没有想到,那天,她却似猜中了我的心思,然而我真正的心思,她知道吗?!

看别人的围脖,有一个写一篇,就必定有一句:可是你忘了,我还爱你。你说她爱的真的那么深吗?这我不管,只是我看到那些后,想说:我真的爱梅吗?又想起 了老赵的那句话:初恋的根本不懂爱情。况且我也并没有初恋,仅仅是暗恋,而此时,就连那新鲜感也快消失了,那时,刚发现我喜欢她时,脑子里总是想着她,而 现在,就渐渐平静了,只是在某一个闲暇才会想她。
昨天去姥姥家,发现表哥表姐表弟亲妹一个个一人拿着一个手机,都在干同一件事,上QQ,我,没拿出手机,看着他们玩着。后来有个姨说起他虚岁十八的儿子正在谈恋爱,正月初一给散了。再后来,同样十八岁的表弟接到一个女生的电话,之后很久没有进屋。哈,我呢?

神马叫自恋,就是你自作多情地认为别人喜欢你,神马叫暗恋,就是你不离不弃地选择悄悄喜欢他(她),神马叫恋爱,就是你们彼此喜欢。你在哪个阶段呢?

又回家了,在学校的这些天还是没有塌下心来呀!七天,一直在与感冒做斗争,最终是被他打败了,是呀!这些天有些上火,可是为什么会上火呢?是因为学习吗?肯定不是,那就是想她吧!于是就因为上火而感冒了吗?我不是医生,不知,只知道现在因为感冒脑子不太好使(好像从来也没有好使过)说话颠三倒四,可是又往往很凑巧,早上去买饭,特意注意她的坐位,发现那是空的,于是一边走,一边想着见到她叫她的名字,果不其然,刚转了弯,便遇上她,叫她,她起初没 看到我,然后见我叫她,一边答应着,一边笑,笑得好甜。想一下,自己得有一个星期没和她说过话,可能是没机会,可能是不想创造机会,可能是想不去想她,因 而即使是一个班的同学,真正能和她有个面对面的机会也没有,或者也不是没有,是…

又一天的中午,我下楼,自然是很挤的,于是就很不专心地走着,向四下望去,竟看到她就在不远处的后边,我惊,便会过头去,待继续走着,仍然忍不住要见 她,就向后望,却没料到她就在我的后面很近,很近。我身后便是她了,我还在愣着,她却冲我招手,叫我的名字,我于是冲她微笑,微笑,微笑,既而回过了。

那天好像下了点小雨,她向窗外望去,一会,她又坐回坐位找另一个女生聊天,我于是趁机叫她,连着两次,她似乎都没有听到,当我正要泄气时, 她才说话,我问她外面下雨没有,她笑了笑,然后说她也不清楚,别人都说下了,但她觉得也只是零星的小雨,算不得雨。我看着她,想着,也许她本可以只用最简 单的有或没有来回答我,但是她没有,她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我微微点点头。然后,转过了身。

短评:若干年后,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叫做《我爱你,与你无关?》

《高三日记》
(2011-09-11 09:37:33)

看到了自己一个月以前写的高三日记,发现那时的自己也和现在差别很大,于是便更想着要写下现在的自己了。
我也看到过很多的高三学子的感想,他们或者说高三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者说走进高三的自己变得成熟了。只是,我好像却全无这种感受,正像上次数学老师所说,你的状态还不如高二下学期,我于是不禁思考,我这是怎么了。
还 是要说学习,在高三不说学习成绩似乎是不现实的,昨天回到家,自己正对着电脑,床上是下了班的父亲,他问我,有把握考一个好一本吗,这个问题,一年前的我 似乎要比现在的我回答起来稍有些自信,然而那时的我也是迷茫,可想而知,如今的我,面对着很多说强不强的科目时的无奈,当然是要改变的,改变是要付出代价 的,代价就是我得培养严谨的思维,还是数学老师的话,学习高中数学,学得不止是那些知识点,更是对待事物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这话我感触很深,于是就一直在 告诉自己别总是跳跃式思维了,所谓的跳跃式思维,也就是当题目摆在眼前,自己就开始凭着感觉在脑子里乱找方法,这样有时的确很快,尤其是对待那些简单题, 做过的老题,但一遇到新题需要严谨思维的题目,当时就崩溃了。所以,必须是要改变的,要改变,就需要调整,于是最近的一次周测里,我努力告诉自己要严谨, 不要慌张,因为的确严谨了一道两道之后往往就不耐性了,于是错的似乎更多,毕竟做题慢下来之后,时间却是一定的,没有办法,慢慢调整,不过我仍然还是看到 了些亮光,一些亮光,晚上睡觉之前或是睡觉之后所想的也不只是她,更多的是我这个不稳定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对学习现状的担忧,更对的是对自己怎样更有自 信的考虑。

学习方法出了问题,的确,过去的两年里的学习方法还是适合于过去的两年的,因为那时的自己水平就处在那样一个阶段,不过现在不同了,现在的自己谋求突破,而且必须突破,所以改变是必然的。

从 学习生活中出来,仍然是和那个老同学一起去吃晚饭,聊天的问题成了问题,我怕晚了,于是并不总起话题,而他所起的话题往往是考试,比如今天是考语文,他会 和我说,今天靠你最喜欢的语文,到了考英语,又变成了今天考你最喜欢的英语,如此重复着,重复着这种荒诞的幽默。有时候我们还会比起成绩,昨天考英语,今 天吃饭便要问问对方的分数,成绩出的是极快的,也不得不佩服老师们的办事效率。一起走,我还需要打一杯水,他则不必,然而每次吃完饭后,他则一定要和我一 起去打水,这一点上尤使我感动。

同 桌换了,上一次调桌,和我一起三个月的老孙跑了,也是我两个之间有了矛盾的原因,他总是嫌我对他指手画脚,我则是毫不在乎,认为那无非是举手之劳,我两个 还因为一点小事而一天没有说话,最后是我主动的道歉才罢休,我觉得我们很近,于是就真把他当成自己人了,他是觉得你总是琢磨我,总之是没有沟通好吧,我希 望他能像我对待他那样对待我,他则是不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于是分歧便有了,矛盾有了,月考之后,我两个的成绩都下了,于是他只是 说怕再耽误了我,然而我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不过他也说了,下个月,他还会回来的,我正期待着。

新 的同桌,并不是很投机,虽然一个是舍友,一个高一分班之前就在一班,然而性格上的不同使我们远了还可以,近了便有些不爽,和他们就全不像以前和老孙那样亲 昵了,下课之后,也对唱歌没有了兴趣,也是唱出歌来没有人听,没有人接,也是学习毕竟下滑了,没有太多心思用来唱歌了。

最 后的时间说说几件小事,其一,最后一次和她接触,回家的那天,也就是昨天,下着雨,早晨去买饭时仍在下,买完出食堂后先是听到了她的声音,感觉若隐若现, 后来人便突然出现,或者是雨的原由,挡住了我的视线。走到她身前,轻轻的拍了下她的肩膀,叫着她的名字,她爽快的答应着,我高兴。
开 班会,以前我总是会将矿泉水瓶子拧了,然后发出一个不太响的响声,自称过瘾,老孙也对此十分反感,班会上有位和我关系不错的女同学给我提出了这个意见,她 刚说完,我便站了起来,然后在一个灰色幽默­——我的技术也不好,有时拧个半天都响不了,郑重的道歉了。如今想来,也算是我高中生活里的一段趣事,如此, 还要感激那位女同学呢。

最 后,回家的那天,语文课自习,语文老师说她脖子疼,我先是猜她落枕,她摇摇头,之后我猜她开车开得,她也摇头,才说,昨天看超女了,我于是,我这个只是看 新闻才对超女有点了解的棒槌便搭讪着说,已经四强赛了吧,她说已经三强了,还说了个我闻所未闻的名字,我一看这下可不好接了,只是无语了,不过接上一句已 经实属不易了。

最后附上我自己创立的口诀,背诵语文的修辞手法:喻拟借对夸,排复对设反。(一对是对比,一对是对偶),希望咱们高三学生都无愧于这十几年的努力吧,总之,尽吾志者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

短评:这大概就是那个时候高三的我的生活状态。

《假期随感》
(2012-01-29 10:22:21)

我已经忘记了究竟自己在这些天里面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乃至于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也越来越模糊了,模糊,是的,这就是这些天的总的感觉,感觉是一种无 奈,在一种安逸的生活中感觉不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感觉不到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总之,似乎觉得曾经几年前的自己都比现在的自己清楚,总之,是,越 来越迷茫吧。但是这又是不该有的,因为我至少还明白我所处的位置,的确,高三了,而且是下学期,正如那个学校发的那张纸上面所写的那样,如今的每一步都是 十分重要的,每一步走错了都影响的不止是以后的一年两年,其实我是一向不喜欢把高考说的神乎其神多么重要的,但的确是很重要又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事实, 所以如今的迷茫对我而言就意味着不能够得到我的想要的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务实的人,然而到了这个时候,我还是愿意将我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一则是再次激励一下我这颗心,二则是为了以后的我留个纪念,也许,我是 个善于想象的人,我会想到,不久之后,或者更长时间之后 ,当我再次看到这篇牢骚的文章时,我会欣喜,我会为我走的路如此正确而欣喜吧,这便是我想要得到的,我曾经认为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个结果,但是, 后来发现,其实过程是需要像品茶一样细细品味的,是的,过程很美好,所以当未来的我看到这篇,也会感慨的不止是结果,还有整个过程,结果无所谓胜利和失 败,但与自己的目标是否一致却是可以判定的。是,与目标一致时,那是自己的过程一步步踩出来的结果,与目标不一致时,那是自己轻浮气傲的结果。正所谓种瓜 得瓜,种豆得豆,是也。

再说回来,这十天的假期,并未是荒废了,而只不过是一种迷茫吧。十天,我也曾经学习,也曾经演算数学,也曾经写理综,看英语,总之,于学习上,我一直是敬 畏的,我害怕,怀着一颗迷信的心,害怕会因为我在其他方面做的不好而影响了我的学习,进而影响了我的将来,所以便步步惊心了,所以步步惊心了。、

不过,无所谓对错了,通过这次假期,我终究明白了,我的确是不适合安逸的生活,生活,还是要忙忙碌碌,脑子还是要不停地运转,时间还是要倍加珍惜,时间还 是要熬,这些天从早上八点醒来,到晚上十点钟休息,可以说是极其舒服了,安逸,很安逸,安逸的让我觉得不爽,我不喜欢安逸。再想想,以后上了大学又会怎么 样,曾经看过一条留言,是这样写的,感谢苍老师,陪我度过了我的大学生活。不禁在想,我也要那样生活吗,其实时不时还好,只是太多了,就是错,凡事毕竟有 一个度在那里,安逸德太多了,就超过了那一个度,所以,以后的我,安逸,还是越少越好的。不过新的问题又来了,我怎样才能在安逸中找寻一个真实的自我,如 何能够在安逸中品味生活。
总之,假期已经结束了,谢谢你,你来了。

整体短评:这部分就是我的高中,其实我一直认为高中对于我来说很无聊,学校里不过就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回家的日子也很单调。所以,你会发现,整个高中部分,我实际上只写了两件事,学习和单相思。事实上,这两件事,到最后都没有做好。


前三部分,请翻我前文。
#2013

《东北人不是单纯,而是很high》
(2013-05-18 14:32:44)
大学物理课算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本来心情很平静,可是偏偏有人打乱了我的预想,当然这自然也不能怪被人。快上课的时候,某君与某君讨论起电影来,某君A硬要让我给他推荐几部好看的电影,然后我说我其实也没有看过几部电影,他把本子递了过来,但是我接了,但是却没有往上面写一个字,而是把它当作扇子折了折扇了扇。然后他也只好把那张纸又拿回去了。于是上课了,我就开始考虑究竟我看过啥好看的电影呢,只是很多的确是经典的,经典到几乎所有的学生之类都应该可以看过。某君说想看<阿甘正传>然后是我的玩笑”这部电影据说是很多高考状元必看的电影之一”然后某君B开始反驳我’这么说你看过没有看过呢’我说我看过啊.他便回答”那你怎么到这里了呢’’我只说了一句话”这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是的,那家伙哑口无言了.是的,多少的事情,,,总是要有逻辑的.于是上课的时候,脑子里面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先是想什么有关电影的问题,然后又开始想某些逻辑思想的问题,再然后又开始天马行空的想起高中时的某些比较二的事情来,总之对我而言呢,那两节课,不过是在走神中度过的.

后来很多事.很多事,很多小事,总感觉他们应该被我记下来,;也许以后就可以成为让人十分怀念的某些东西,也许有时候他们就会成为不幸或者幸运发生的预言,而那样的预言,恐怕有时候也只能发生一次,所以我们要记录下来。

譬如那一天,班里面放了一场电影,名字叫做《下一个奇迹》我们一边看一边猜测着里面即将发生的情节,猜测着这些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放这个电影的初衷是为了励志,结果似乎是达到了目的,至少我们娱乐了一番。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貌似又有了一定的提高,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次还是很不错的。电影,不必细说,电影背后的故事,确实是很有趣的。在昏暗的电影光亮下,我们几个一边看电影,一边吐槽的故事,多少年后我是否还会记得呢?
看电影之情,来的稍微早了一点,生活委员东北哥们开始了他的“胡吹”,但是我依然能够听出这其中很多的别样味道,比如他说东北人不是单纯,而是很hign。我认为high这个词有的实在是好,长久以来,至少是半年多以来,其实我对于他都是有点偏见的,这种偏见其实仅仅是来自于军训时候的他所谓的hign,可是今天当他亲口说出这个东北人的特点时,我倒是觉得我自己特别的狭隘,狭隘。我不得不说,我的误解,的确,我从一件事情上面给他在我心里面判了一个刑,然后无论人家用怎么样的努力,我都不能给他改判,这对于他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不是吗”

他告诉我们,他希望考研,他希望考回到吉林,他希望回家去上硕士,这再次应征了他自己的那句话,东北人不是单纯,而是high。他的确很high,他的确不单纯,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思考着自己应该过一个怎样的生活,大学应该怎样度过,应该怎样过。我看到过,尽管他仍然时不时的拿出手机来玩,但是我仍然看到了在他的手机的主屏幕上面写了那样的一段话“大学应该怎样度过呢?你不能再荒废你的人生了,你有你的目标,我相信你可以的”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完败给了他。

这件事告诉我说“东北人不是单纯,而是骨子里透出来的很hign。

短评:其实大学对于我的意义更像是思想解放,开始更多地接受新鲜的事物和思想,开始不再拘泥于课本,开始读更多自己喜欢读的书,开始看更多自己喜欢的电影,电视剧,开始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开始找寻自己真正的兴趣点。说回到这里来,这个文字当时我自己写的时候很有感触,一直到现在我眼前还能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这件事情其实教育了我很多。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们才只是大一的孩子,而如今,即将奔赴大四。

#2014

《考研or not》
也许是真的“时日不多”了,最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总有个四五次,而在他们问之前实际上我自己也是已经考虑过了的。考虑的结果是我自己肯定不适合继续考“自动化”方面的研,但是是否会考其他专业的就很难说了,那谁曾经告诉我,考其他专业的会更难,然后我回复他,可是本专业我是真的不喜欢啊。感觉过程是大一还好,是专业基础课,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明白了怎么回事,尤其是听到了那一番“屠龙术”的解释之后更是觉得自己不适合这样一个专业,我是那样一个享受着能够立刻看到别人的对我工作满意笑容的人,如果是工厂的话,我能够天天面对的不过就是那些工人和老板,用户在哪里?就算考了研,又能怎么样,我还是混日子喽。现在的自己越来越喜欢“IT”,可是自己也知道自己这半斤八两,对我而言,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契机,让我跳出去那真的是再好不过了,可是命运啊,总是这样。

当然,机会是自己争取的,永远也不要怨天尤人,考研之于现在的我重要吗?我问我自己,结论其实是如果考研,考本专业那一定不是我想要的,如果不考,如果正常地走下去,没准有一天真得去了水泥厂,这也不是我想要的。好像现在进入了一个死胡同,然后就开始想怎么能够独立于这二者之外呢?于是想到了文字,希望在未来的两年里能够出名一点,人一旦出了名,什么事就都好说了。于是也带着这样的功利的心理写过很多东西,当然也是自己爱写,愿意写。可是实际上,你会发现想要在网上出名比考研还难!我总是有几分投机取巧的心理的,这在什么事上都要不得,人终归还是要脚踏实地的。
所以,既然说到了脚踏实地,就还是要回到考研上,过去的一年多里,我坚定的不去考研,结果前不久,Hz说他也考研了,而他曾经也是个坚定的不考研者,而还有一个现象是好像在我眼中稍微积极点上进点的同学也都选择了考研,这对我也是一个动摇,不过前面我说过,如果考,我希望跨考,只是还有一个问题,岁月不饶人!如果真的成功了,时间,生活等等!很多时候你并不愿意承认你的学校是个垃圾学校,即使你穿了一件bazinga的tshirt也不会有人明白其中的含义,告诉你我也喜欢大爆炸,即使身边很多人并不能够区分汪峰和地下摇滚,但是仍然能够看到很多让我欣赏,刮目相看的人,比如最早在学校贴吧上宣传他们网站的那哥们,他是我校计算机系的,比如微博上那几个爱摇滚的哥们,比如微博上那几个有才的姑娘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即使这个学校并不出众,但依然有人才,这又让我想到室友,他也算个人才了。

这几天在图书馆,看到那么多爱学习的同学,觉得学习的氛围真的有了。在图书馆外面,看见那些穿着学士服或者民国风服装的大四毕业生们正在照相,有时甚至会觉得他们很做作,摆了那么多造型,如千手观音,四人成love图案,于我而言,总觉得他们是在为了留住青春而青春,是在为了拍照而拍照,可是我也并不能说我到了那个时候是否会也如他们一般的做作,可能到了那个时候我会更愿意用庄重这个词形容而不是做作吧!
可是谁又知道呢?也许两年后,我还是会如今天这般设想。拿着自己的相机把学校里的风景照遍,唯独将人儿略去,就像是在我多次的游玩里,人从来都不是重点。然而既然说到了那些人的毕业,总觉得离我很近很近,昨晚去跑步,看到操场上有一群人围在一起在唱歌,突然想到了我的一个美好愿望,同样是晚上,同样是操场,我弹着吉他,一群人围在我的周围听着我的曲子!这个场景曾经在电影电视剧里面看过,对我只是理想了。

重新回到考研与否的问题上来,我觉得这两年我收获很多,但更多的是软的知识,也就是包括思想的,人文的,It数码怎么玩的。而这些软的东西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所以困境就出来了。今天的我,真的好想如果继续这样不拐弯地走下去最终结果是水泥厂,不过如前所说,那是我不希望的。一个在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是个文人,也是个农民的人,是很难接受这些的。

不过时间似乎也还有,还能做一些改变,只是问题是怎样的改变。
说到这里,我很清楚,曾经给自己的设想,毕业之后去大城市闯荡,不过也会问自己,我真的可以吗?于是也这样回答,人只有逼急了,好多事才做的出来。

短评:坦白讲,考研是我这几年大学生活里一直在思考的一个话题,所以你会看到本文和上一篇都提到了考研,当然,我的大学并非仅是如此,事实上,写长文的时候对我自己而言,无外乎这样几种情况,一则是自己觉得自己学到了某个本事或者有某些体会,可以分享出来,二则觉得自己发生了某个比较大的变化,可以记录之。三就是自己的迷茫与彷徨,希望梳理清楚。而这个十年的专题,我自己当然不会将目的一写出来,为了突出主要矛盾,故将此文拿出来,作为2014年的记录。事实是,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2014年更是如此,我开始在自己的独立博客写博客,开始学习更多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东西,开始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2015

《寻找下一个平凡人的故事》
以前我很反感看意林读者之类杂志里面那些不知真假的故事,不过最近,读了很多人写的他们自己的故事,其实事情都不大,无非是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曾经认为很「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却总能有吸引我的地方,各种人生各种经历,也是各种颜色各种精彩,是看微博朋友圈之类短消息所不能得到的。

看别人的故事经常能有一种ta和我并不在一个世界的感慨,觉得ta的那个世界和我的世界是平行的,ta的故事从来也不会出现在我的人生轨迹里。当然,这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我过往的岁月里,其实也不过只有几段经历,上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更大,视野更宽广,见识的人更广泛,但是尽管如此,实际上,最近读到的那些故事,他们所涉及的,都是关乎于生命中下一个或者两个阶段的事情,是人生22岁以后的事情,这些故事包含了亲情,友情,爱情,也许我也会在我的下一个阶段,得到相似的同他们那样的故事,关于职场,关于奋斗,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事实上,即使是曾经过往的那些岁月,即使我们都曾经从小学上到大学,但是经历仍然千差万别,让你觉得别人的故事精彩,而你的故事平凡,尽管也许你们都是平凡人,但是实际上,也许,只是他比你会讲故事而已,你的故事同样精彩。是的,我的故事同样也很精彩,但这并不妨碍我去听别人的下一个故事。

当然,这也是最近的体会,在过去的很长的时间里,我因为距离就业还很遥远,所以即使看了别人很多的故事,也都只是单纯地将他们看成是一个个的故事。而现在,我开始重视那些人的故事,那些人的那些经历了。我开始试着在想,如果换作是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怎么样选择,会怎样做。我开始关注这下故事,在意这些故事的内容,因为下一次我很可能就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这就好像最小的时候模仿家长的习惯来学习生活一样,现在我也在模仿着借鉴别人的生活,事实上,我们似乎也无时无刻不在模仿,不在学习着别人的经验,所以故事总是能有好处的,只是看我们能读懂多少。

实际上,这又牵扯到一个关注点的问题,在大学以前,我的关注点是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先是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后来关注过中国的政治娱乐圈这些新闻,再后来喜欢过几年体育,nba之类,这些都是有理由的,其实这些都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有,就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确实有冲动要报一个体育方面的播音主持,梦想成为下一个于嘉,不过最后还是没有这样做。可以说,我的关注点,似乎从来没有太多是在现在社会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上面,他们不关我的事,我也懒得思考,我看那些天朝家庭伦理电视剧就烦,讨厌那些关于人的斗争方面的东西,不过当我离就业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确实开始更加关注社会的变化,社会上人们的变化,哪一种人,哪一种生活我更加喜欢,我确实开始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了,尤其是普通人的奋斗故事。

当然我之前也在微博上谈到过类似的话题,我说:

其实我越来越发现,真正能够激励你的往往并不是那些演说家,什么俞敏洪,乔布斯等等,而往往就是身边的这些人,在一个不那么好的环境下每天逗逼地生活着的人,而这样的人,身边真的有。

我这两年来对于「励志」有一个变化,以前我以为像马云啊乔布斯啊俞敏洪啊这些人很励志,会专门找出他们的演讲拿出来看。但是现在我觉得他们高不可攀,「励志」不是你羡慕他,而是你学习他之后也许你也可以成为他。于是我现在觉得那些不大不小的人物反倒更励志了。简单来说,我现在更愿意听到那些人讲述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而不是某个大佬怎么成为世界首富,亚洲首富,中国首富的。
看别人的故事是为了学习他们,取长补短,现在我更愿意看普通人的生活了,原因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

那么下面的问题是要不要看诸如刘同,张嘉嘉,卢思浩,这些人的文章呢?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是女生,可以看,可以大大方方的看,如果你是男生,尽量少看,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们的这些文字有不少人指出是所谓的心灵鸡汤,但甭管是鸡汤还是鸡蛋,只要有用就是好的。如果说女生是柔,看也就看了,多看也最多是增加些多愁善感的情绪,当然前提是看进去了。而男生则不然,看多了鸡汤文实在无益,倒不如干点正事呢!当然,情绪低落,和女朋友分手,职场失意的时候,看就看了,看过之后鸡汤喝完,继续前进,前进,前进。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应该看谁好呢?那还总说,在下啊!要故事给你故事,要知识给你知识,要八卦给你八卦,闲话少说,速速关注。。哈哈。

短评:毕竟2015年仅仅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好像是为了凑出这个十年的「记录」,于是又将前不久的此文拿出来。这篇文字的思想是我最近的想法,事实上,如今你看过了我选的这十年来所有的文字,你会发现,我其实是在经历着一个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成熟的

#结语
真正写的时候发现,其实打字并不难,只是要翻看过往的那些东西,如何取舍犯了难,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却必须做取舍。再加上我自己本来就有拖延症,所以,历时这么长时间才完成。前面的从05年到09年那几年的原文和短评大概一万字是我用手一个字一个字打进去的,其实这样的过程,就好像是又重新写了一遍,在打字的过程中又体会了一次当时的情感,也让我重新回忆了一遍所谓少年时代。至于09年以后的文字,因为都是在我的电脑上就有的,所以只需要粗略的翻看,觉得合适这个主题的文字就copy过来,实在简单,但是这个过程,好像也让我减少了几分所谓「情怀」在里面,成了只是简单的摘录了,短评的文字变得越来越短。不过,事实上,短评的文字越来越短也是因为原文的思想越来越成熟,原文需要额外补充的东西确实越来越少了。沿着原文自然可以使我自己乃至不了解我自己的读者有了解。

十年,弹指。
下一个十年,我会怎么度过呢?

罗大佑有一个著名的《恋曲》系列
他恋了30年
我希望
十年后
我自己
让你

Photo_by__reidun.jpg__You_can_delete_your_entries_now___by_waitingontheworld

好吧,这是包方便面,题图与内容无关。Orz
没看过第一部分的请戳:十年2005–2015(一)
#2008年

《她要走》
也便是这一两日,她便对别的同学说:‘‘我妈说这学期如果考不好,就让我转学了。’这自然是让我很吃惊的,但我更多的也许是不舍,因为我们毕竟有过七八年的同学路,如今或是以后竟要分别,是有的不舍,可仔细一想:更好。
真的是更好,现在对她没有太多的感觉。而感觉中还有部分的厌恶,不喜欢她的很多的缺点,想着她的许多行人处世,又会立刻想到她是不是也会在背地里面说我,损我。一直就没有底气,不敢与她怎样,害怕说错话落个遭人如何。

如今她就要走,我是否还应送别。我想是不必的,在这漫长的七八年的同学路上,我们无非也就说过几百句话而已,如今她要走,也无话道别吧。更何况,即使她真走,又还是半年以后的事情,我自认为我对她的感觉,自认为我配不上她,她高高的个子,我,屈了她。

真的这么想,我实际上,现在就想立刻让她消失,让这么个人在我身后,就像我被监视。
2008年3月1日

短评:据说康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里面有云,哪个少男不思春。虽是玩笑,但如今7年之后再看这些文字,我依然很能够体会我自己写作这样一个小短文时的心情,虽然体会的已经淡了很多。那也许就是一个像今天这样寂静的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马扎上,另外一个稍微高点的塑料凳子上放着日记本,把笔抬起,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的确,因为自己的思维都不清晰,文字间闪烁着混乱的思想。当然,她是谁对于你并不重要,对于我似乎也已经不再重要。不过我记得,那一年,她并没有选择离开,她一直到初三那年的夏天才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再去上学。我其实可以肯定,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得知她没有离校是会很开心的,只是仍然压抑着,压抑着。所以实际上,你不要问我后来的事情,因为没有后来。

《忆郭老师》
开学两个星期了。(时间不定,此一句是一周前语,此时已是开学三周)
越来越感觉那个姓郭的的确是已经走了,离开了我们而走了。至于随之而来的新老师,也与她比较之后得出:确是要比郭ZJ要好吧!
起码是肯定比她会做人的,会做一个老师。别的还不需去讲,。。。这两个女老师同男老师相比,。。。有可比吗?
我倒就忘记了,好像那不过是一片瓦的记忆,那不过是一种特别的印象。在那庞大的宫殿前站立的不过是姓郭的和她的那朋友吗?她就在我那煎熬了半年,她好像就幸福了实在不爽。

太错综复杂了,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如今已是忘了,郭确定离开了。她与我们相处的点点记忆,也慢慢地越发的蒸发了。于我个人,并不感到遗憾。我知道,没什么了。实在没什么,过眼云烟罢了。
她只使我想起了今年的另外一位女老师,她个子不高,没有披肩的长发,而是居然弄了个辫子,还没有什么好的化妆,开始使我以为是个学生的,可后来他对刘老师(物理老师,另外一个实习老师)口称刘勇,还用的普通话,才使我明白以及确信了他们是同病相怜或者风雨同舟的战友呀!人家就与这位郭ZJ截然不同,郭ZJ又会发脾气,又喜欢化妆。又有很多的缺点,而人家这个老师我所看来的是那么亲和,更近乎于「小巧可爱」吧!实在是更使我感到:郭并非是个好老师。

但也许我又错了,其实在刘GQ走后,我也是有过这样的感慨,那好像是内心关于人家的一种嫉妒,凭什么她们在这里半年便可以飞走了,我们便如何如何地等待。

其实刘GQ很好,郭ZJ也不错,无非就是他们离我渐行渐远,。。。但当几十年以后,也许我便将他们的「坏」忘了,只记住了他们放大了的「爱」。
我相信,他们呢对我们的教育是爱。
2008年3月16日

短评:交代一下背景,前面已经提到,我从2006年起在乡里面的中学上学,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不很强大,或者具体来说,在全县二十几所中学里面排名倒数两三位,因此学校里面每个学期都会有义务支教来的大学生,他们来自河北师范大学,说是支教,其实也是一种实习了。不过当时的我并不太懂这些,也不知道当时他们是大几的,现在再让我重新想这件事情,当时他们大概是大三。
这次提到的这位郭老师便是一位当过我们班主任的老师,实际上从当时的文字能够看出来,我当时的一个重要的不平衡就是我在这里三年,他们却只是需要在这里半年(实际只有四个月)。而我在言谈中对这几位大三学生口称姓郭的或者郭老师,其实也是矛盾的,一方面我觉得他们教过我就是我的老师,另一方面我又的确觉得他们只是学生而已,所以会在礼貌与不礼貌间徘徊。将这个故文重新拿出来,想要表明当时的那种态度,它也许并不是正确的,但的确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

《国磊》

我永远也不可能理解这个人最内心的想法,他永远都单纯,单纯的如一盆水。我们又总能看到这水无波澜的可怜,我想我应该帮助他,就像为了我自己一样。我这个「绝顶聪明」的「灵物」竟去与「智障」为伍?我不应有此等想法,我认为这正是给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好机会,我应当帮助他,使我们都得到快乐。在这个不易的年代里,国磊想必更不易,我有什么本领去要求自己不与他成为朋友?还是去歧视他,凡歧视他的人,就注定不是什么好人。我信奉着这一点,他是个清水一般的人,是「许三多」这样的人物,人们更应该同情他,给他帮助而实则又并非的,所以既然众人皆背,就让我去做这「出头鸟」吧!他需要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却也没能得到什么,那么,就仍然是我吧。我想,如今我们虽然存在很大的分歧,但还是仍能走到一起。

2008年4月18日

短评:最后一句,如今看来,似乎很有「基情」的味道,但事实上显然并不是那样。如今再看,我已经很难理解当时的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救世主,大善人的位置了,但是我尽力去回忆,尽力去想,也能理解十分有一。交代一下背景,这个国磊和我是四年的小学同班同学,智力上有些问题,不过一般的交流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在为人处世上没有心眼,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时候孩子们都比较顽皮,有几个很淘的就把他叫到厕所去,让他把自己的JB掏出来,他照着做了,让他自己lu,他也照着做,没有错,你可以想象一下,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曾经也是有过友谊的,我还有另外一个哥们儿对他都很要好,六年级的时候他二人也经常来我家玩,当然你仍然不要以为和一个智障玩会有多少障碍,实际上,只要你们坦诚相待,不存在障碍。小学毕业的结局是我去了乡里上初中,他则辍学了。之后我们又一起玩过几次,至于2008年的这个节点我为何我又把国磊想起来,肯定是因为有一件事情,至于这件事情是什么,已经忘记了。不过仍然能够从此文中猜测出来一些的,但不管怎样,实际上这多半也是篇牢骚,之后因为毕竟我在上初中而他在村里面干活,我们不能够常常见面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帮助了,于我,大概也就只是个心理的安慰吧。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这个短评似乎比原文还要长,不过长点何妨!

只言片语:

2008年3月18日
韩鹏(老师):知道世界上最高水品的篮球联赛是什么吗?
「NBA」」
背景:上数学课,讲到科学计数法,老师却扯到了这里。当他问那个问题的时候,没有人回复,只有我说了一个「NBA」。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有的还说,「你怎么什么都知道?」我只答,「我有一本书,名叫《我的NBA》」
想法:这么多时间关注体育,真的是没有白费啊,我很欣慰,很高兴,真的很高兴。

短评:前已提及,我的初中在乡里面上的,班上的男生大多数的兴趣在于网络游戏,当时的时髦的游戏如梦幻,问道,大话,cs。等等也是他们乐此不疲的,女生的兴趣在电视剧上面。而我的兴趣不在于网络游戏,而在于各种新闻历史之类,尤其体育新闻,当然不只是关注体育新闻,如果有赛事直播也会看的,不过当时家里面没有网络也没有CCTV5,但尽管如此,仍然十分关注体育,于是就有了大概的了解。而这个韩鹏也是一位实习老师,河北师范大学的,大概当时是想给我们点启蒙或者纯粹是为了显摆,谁知道呢!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对话,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最后所说,高兴,真的很高兴。这种高兴是突然找到了一个人认同你,欣赏你的那种高兴,就像我刚才所铺垫的,当你身边没有人关注你所关注的东西的时候,你继续的热爱他,难得,这个时候,有人让你觉得你的关注是值得的,怎能不高兴。由这件事,我又想到也大概是这一年,我和表哥曾经一起讨论过NBA,当时他在我家里面住,我们讨论这些,有比赛时还一起看直播,只是后来他太忙了,不再关注这些。如今想来,这件事也是一件美事!

2008年5月17日
已经过去了五天了,也已经死了两万八千多人了。
他不得不使我痛心,我也一直在去想些什么,然而什么都没有做。一天里看看电视里的几乎所有频道直播的「地震特别节目」又有些不耐烦了,看着胡JT的那些激人奋进的镜头,也呆了。只是不知道该做什么,就这样躺在床上,无所事事。

多么想去帮帮他们,最起码对得起自己。最起码可以安心,最起码可以免去很多无聊。我知道现在射门都不能去做,唯一能做的仅仅是捐款,献血都是不能的,于是关注着各种关于捐款的报道:成龙捐了1000万,宋丹丹,陈小艺,冯骥才各捐了十万,。。。。又去关注BZ市的捐款情况,才知道也是一片火热的景象,每个乡镇也哦独有好几万的捐款呢,又是心头一动。
再过两天,压在下面的人可就真的没有希望了。那些顽强的人啊,你们一定要坚持住,虽然过去了五天,但只要坚持,奇迹就会出现,子弟兵战士会帮你们,我们也会帮你们。而那些孤儿们,你们也一定要好好活,你们经历了新中国以来最大的地震后,也一定会为了建设家乡而不懈奋斗吧!

短评:看完自己写的这个日记,自己告诉自己,也告诉可能正在看此文的你,这真的是自己写给自己看得日记,之前没有公开过,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我仍然很难理解当时的自己,只好尽量的去解释,也许当年确实被CCTV这个强大的组织所洗脑了,以至于有很多如今看来很幼稚可笑的文字。由此,我倒是觉得,也许雷锋日记真的有可能是真的了!这个问题就不再细细讨论了。

#2009年

《关于二零零九》

(一) 序

当我再次打开这个本子的时候,才意识到又过了近两个月的光阴,又回忆起我这整个的二零零八,记忆虽是很多,但只觉得光阴飞快,只说这体育,似乎前两天,去年的「达卡尔拉力赛」才取消了,而今年的就才搬到南美洲去重新比赛了。我的思维还在许久之前,又了解到变化得如此之快,快跟不上潮流了。刚刚还打开七年级的书看时,又在畅想这二零零九的新一年,于是提起笔来,先记下来 的是日期,却把1.7写成了1.6,时间按在此时的我好像是没有了障碍,几天来终于耐下心来学习学习,才发现时间水一样的过,自己又想,「算了,没什么可留恋的」可自己留恋与否,自己明白的很。便将这一页翻过去,也不去细细深究二零零八匆匆间的匆匆消逝了,再也不会为鸡毛蒜皮而伤头了,,再也不会。。。。可是总是需要再做些事吧!住宿的这几个月回来,真的快要将我以前的习惯弄丢了,今天是因为我有事找父亲,母亲告诉我「倒桶去了」,我才想起「自己很久没有倒桶了」,实际又不是明明才想起,无非以前想时,总觉得有他们呢!我住宿时怎么做的现在还怎么样!今天的这番话的确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以前去大街买馒头,买菜,也是我的活,现在落到了妹妹的肩上。我是真轻松了。以前见到父母干活还是去帮忙的,现在则罢了。只是望着,心里却想,「我还有作业呢。」的确,经历了那个住宿期,自己的很多习惯都被迫似的走了,可家里不也发生了变化。我的确太懒了,我很多时候确实做得不如别人好,我无法控制自己,于是想起了以前那个法子,即给自己个书面计划(关于书面计划,我自己是又爱又恨)我在课桌的右上角还专门写过这样一段话,「两个月前,有人对我说,我能够考上一中,两个月后的今天,又是他对我说,我不希望你是一中的苗子,只希望你努力能考到年纪前三名,一个月前,有人说,你要是考上年级第一名,我请你吃饭,一个月后的今天,没有人来和我开任何玩笑,我很欣慰,可我终究感觉到了这其中的苦楚,这苦楚怎能不激励我呢!」,后来由于在那张桌子上面要找一个东西,怎么都找不到,于是着急地把它撕了下来,那所谓的激励作用便也就没有了。说实在的,在有一天,一种感情真的相当深,然后过后便渐渐地淡却了,只有留在这书面上,做个回忆了。所以至于今天的写这个计划起到的什么作用,我自己不得而知,但想必也会起到什么好作用吧!否则,我写他作甚。

(二) 计划
1家中:家中的活应当多干,但应该考虑到学习。至于社会实践,这两年多都没有完成,这半年就更加不需要了。
2 今年奶奶该到了,要尽力尊敬他,亦不能不懂事。
3可以看电视,但不能影响学习。
4希望在今年能够换上新的家用电器(电脑或者装上有线电视)
学校
1珍惜在学校的半年时光,与同学间搞好关系,别在这半年留下什么遗憾。
2学好知识,配合老师,共同进步。
3与LMQ,JXL等人也只有半年了,虽不能更进一步,但也应当长期联络吧。
4有机会表露自己,坦白自己。

短评:关于(二)计划 这部分,实际上当时我是列举了不止上面这八条的,只是毕竟将手写的东西腾在网上,需要逐字来敲打,而毕竟这也是5年前的计划了,于现在看来并没有多少意义,所以也只列举出来几条以作证明。
这篇文字的背景是当年中考之前的那个寒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在文中说道了我考年纪前三名这些话,事实上,之前已经提过,我们学校是一个乡镇中学,在初一的时候有四个班每个班五十人,到了初三开学只剩下了两个班,每班不到40人,而等到寒假这个时候大概是一个年级还剩下60人,所以上面提到的「年级前三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说的,事实上,初中毕业的时候,真正在校坚持到最后一天的,大概在50人左右,也就是每个班还剩20几人,最后的结果是,在中考中我考取了我们学校的第一名,但 依然没有达到县一中的计划分数线,但是由于每个学校都有去县一中的指标,所以我是走到指标生,所以你也可以想见,即使我当时是我们学校的第一名,却依然只是没有达到分数线(事实上只差一分,还专门查过是否有判错的情况,没有),可以想见我们学校整体水平有多差,但实际上,我就是从这样的学校里出来的。
接下来想要解释的是「桶」,你可能会不理解,农村因为没有垃圾站这些东西,有的只有灰嘎达,所以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倒泔水桶,一直到初三的那个时候,给家里面买菜是从初一买到初三,后来这些事情都很少干了。
最后想说,其实这篇文字如今看来还是格外亲切,很多当时的心理现在依然有,比如懒惰,比如给家里干活这些,就不再细表了。最后只想再说一句,当年的自己,真的是把学习二字放在很重的位置,不那样的话,也不会有今天的我,虽然今天的我,也没好到哪里去,但至少还能够对着笔记本打字吧,当年的自己只是坐在一个马扎上拿着只笔,胡思乱想。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时常觉得,我不如当年的自己,那般执拗,那般无情。

2009年7月5日
7月3日我买了手机,7月4日就开通了5块的手机流量优惠套餐,也只是昨天,又将密码忘了,折腾了半天。
今天原本打算去领毕业证,可惜又因变故没有领到,只领到了毕业相,那黑黑的我倒也是蛮开心的,LNN买了个「一中」,FXF貌似也是这样,我呢?陈浩这些人嚷嚷着要去石油参观,我倒是觉得很有趣,于是乘车去了。心由于动了,便想写些东西将BZ一中和石油对比一下。
BZ一中:
优点:
1师资力量大,人文环境好
2封闭式管理
3有面子
4加强人文等方面的改变
5竞争激励,压力大,易于冲刺
6整体学生素质
缺点:
1升学率低
2开销巨大
3道路遥远,不方便
4升学压力大
5军训
6纪律差,学不进去

石油:
优点
1升学率高
2环境良好
3能学到过硬的本领
4时间,突破原来的理论
5弥补不足,计算机专业等
6道路近,比较方便
缺点:
1人少,压力少
2考学时的选择
3没面子
4不信任
总结:既然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大学。那么我是否应当选择职高,于是在手机上上网查找,其中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升学是普通高中的事」。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的确 ,「职高」更应当担当起就业这个大旗吧。
所以似乎不用争了。
唉,就去一中
既然想升学,就堂堂正正上普高。
想就业,再说吧,还很漫长的路。

短评:是的,当年的我也曾经想过要去上职高,文中提到的那个「石油」就是一所职高学校,他们的校长曾经到我校去忽悠过,说到他们学校如果你想升学,升学率会很高,至于为什么现在已经忘记了。当时我也曾经被他忽悠着觉得应该上个职高,前面已经提到,我实际上没有达到县一中的分数线,这让我对于上大学很迷茫,我觉得即使我上了高中也很难考上一所大学,当时大概是全县的1000名左右的样子(6000考生),正是这个时候,我去了那个石油学校,并且参观了那里,并在回来之后,写下了上面的这些分析,如今想来,似乎是一念之间,其实却还是心如磐石的。写这么个东西,基本只是想理清楚头绪,当时的一中还是我梦寐以求的。

Half_Way_Home__by_Hemingway81
#前言
我构思这个《十年》的专题已经很久了,我希望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回顾一下过往的十年,展望一下将来未知的十年。

因为我的过往的十年里都有写字的习惯,而我又不希望仅仅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过往的十年,所以也就有了我眼下的这个构思,即用过往的文字与现在的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回顾一下过往的十年。

因为在2005到2009年,我家里面是没有电脑的,所以这期间的所有文字均是我手写在日记本上的,为了我这个十年的纪念,我把当年笔记本上面的文字抄打在这个用电的「笔记本」上。

十年的故事实在会显得太长,所以暂时决定分成三部分,即2005–2007为第一部分,2008–2009为第二部分,2009–2012为第三部分,2012-2015为第四步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继续关注之。

我这样一个关于十年的回顾与评价并不想谈论过多的背景,并不想刻意地在前面介绍我自己,但是为了让你更能理解,我还是要主动的解释一个事情即「2005年本人12岁」,我更愿意这样一个回顾与评价只是写给我自己的,当然如果你愿意读的话,你仍然能够从文字中了解到我的过往,这也绝不是问题。

当然,细细读来这些文字,很多时候确实会看起来很像流水帐,即使是前不久我看过的奥斯卡热门影片《少年时代》也是如此,但是,这就是boyhood。
#正文
#2005年

《春天——-「人」》
春天这个季节,的确是让人轻松的。有人把它比作母亲,因为他为我们做了很多事,而他却毫不怨恨。它又像是一个坚强的人,无论经过怎样的风雨,他总是不服输,不气馁,勇敢的去面对。
春天一来的时候,就像是个刚生出来的孩子,柔弱且令人喜爱。
大概只有三两天的功夫,春天已经成为一个顽皮的小伙子,河化了,天气暖和起来,没有了烦恼,多么的可爱,多么的纯洁,在微风中,他欢笑着来了。在微风中吹拂大地之时,当燕儿在空中跳舞之际,我在哪,他就在这风声,雨声之中欢笑着。
半个月的光景,留数上长出了柳枝上的嫩芽,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呀,多么的可爱呀!
匆匆然的时间,春天马上将度过他的这一年的旅程,后接替他的夏天,春的「老年」,一定是很享受的,春之「老」其并不老,是心犹盎然向上的,朝气蓬勃的,他的脾气大了吗?不是的,他的脾气还是那样的温和,那样的让人舒服,春之老年唯一的遗痕就是不再像以前那样的逍遥了,这儿开一朵花,那开两朵梅,这出一片红花,他外带来的是夏女士,他将要夏天带来,将之后的世界带出来。
春天即将过去了吗?夏天即将来到了吗?这问题答案都不会相同,春是无始无终的,明年,我仍会见到我可爱的春天。
2005年4月9日

短评:再也不会写这样的东西了,我当年竟然也写过景物,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了。看了看,全文大概500字左右,在十年前的我来说,基本上就是当年的作文的字数要求。而这篇文字的格局,也基本上就是作文的布局,只是不交给老师罢了。

《奥运》
记得那是2001年的某个夜晚,我还在炕上看书,电视机开着,只是偶尔看了两下画面,精神全集中在书中。
忽然,一个声音我注视了下电视机,一句英文中夹杂着一个城市的名字——北京,我一时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北京与这话有何含义呢?
那时我还小,不懂得什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同学之间说起了北京奥运的事,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天我看到的竟然是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策划那个为奥运会主办国的精彩瞬间。
奥运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活动,最早的奥运会是在希腊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是1896年开始举办的,奥运会是一个伟大而具有特殊影响力的赛事,我国自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重新参赛,并且由一个射击运动员拿下第一块金牌,而后我国运动员先后在各界奥运会崭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而成绩最好,奖牌数最多的是这次2004年雅典之战。
应该说,是奥运会成就了运动员,也是奥运会让我们中国扬眉吐气,展示出来的是在体育方面,我国绝不次于某些欧美国家,最典型的例子是这个跨栏运动员刘翔,他确是很了不起的。

短评:还是很惊讶于十年前的自己,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写个奥运会,和自己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但是实际上仔细一想,也是有理由的,在当时那个年代,我的家里面还只有一台电视机,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于是我似乎本能的希望想把这些了解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以备日后的查阅,尽管实际上后来发现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了常识。

#2006年

《长大》
我愿立刻长大,长成一个人。
我愿立刻长大,变成有抱负的人。
但有时我却不愿长大,不愿承受承认的责任和负担
但有时我还愿停留在这短暂的时间里

细细品味其中的欢乐和笑声
时间对于我是矛盾的,长大对于我同样有矛盾
我知道我会长大,
却不知道长大的我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春风吹过我心扉
让我心潮澎湃
温暖的海水吹刮着我的面庞
吹刮这我这颗青春之心

我愿成为一个志士
成为一个英杰
长大我可否做到
长大的期限还有几何?
我多会才算是真正的长大?
那就时间来告诉我吧。

2006年12月16日

短评:当时的自己还是在乡里面的中学在上初中一年级,当时的自己迷茫的很,不知道将来会如何,大多半的原因是因为身边的朋友大多都已经辍学了,所以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有了我这样一个自问自答式的短文。当然,那时候的自己大概是对现代诗歌很感兴趣,模仿着现代诗的样子来写,只是这所谓的「诗」如今读来,幼稚的很,却也是朴实的很,正符合了我当时的想法。

《人生》
王老师的死给我的感触很大,人生恍惚几十年,如风如梦,一般擦肩而过,忍不住叹息。
或许一个人的死是很平常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当一个还是很年轻的生命停止,而你又和他又有几面之缘,更曾经祈求上帝留他在人间,然后却让你失望时,你会更为这个生命感到可悲。
一个人死的应该有价值,波老师死的有价值,让同学们为他捐款,献爱心是一大表现,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又是一大表现,四十五岁的年轻生命会因此而终结吗/我想是不会的,正如课本所说的那样,「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相比而言,我更替某些人感到羞耻,当王老师的病情恶化急需要用钱时,正值圣诞节前,很多同学竟然给好友买苹果,也不愿为王老师献爱心,这让我感到很可悲,一个苹果2块钱,他们完全可以用来买两个苹果的钱捐款,他们没有这样,他们是节衣缩食的买苹果,一分不出的捐款。
人生嘛,难免会做错事,我的人生,王老师的人生各自不同,我不知道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但我认为这一定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有「人生价值」的老师。
一个人应该奉献,正如王老师奉献知识,奉献时间 ,他生命垂危之际,我希望看到有人能奉献爱心,正如那句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死不能复生」,但像他这样的老师,这样的人生是会源源不断永存的。

短评:先说一下背景,这个王老师没有教过我,但是教过我的父亲,他曾经在我们村子教小学,后来来到了我们乡里面教初中,就在我上初一的这个学期,他身患病症,学校里面鼓励我们捐款,我将此事告诉了我的父亲,当时我没捐几块钱,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人因为病重而需要捐款,而最后又不治而亡的事情,有了几分感触,在当年甚至上升到了题为《人生》的程度,文中的观点时至如今,已经不尽赞同了,文中的表述的稚嫩也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说人死而不死的那段实在是矛盾,实际上只是想表达一种人死了但是精神还活着,但是却矫情的说了那么多的话,也是醉了。我并不认为当年写这样的一些东西很幼稚,这个时候不夸张的讲,恰恰是一个人三观初步形成之时,有这样的事情让当时的我梳理一下三观,也让现在的自己看一看当年的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当年的自己想过很多关于「时间」这个话题的东西,这显然是与当时的年龄不相匹配的,但偏偏确实是这样,大概是看了很多无聊的电视剧,语文课文吧,其中最著名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朱自清的那篇《匆匆》了,如今想来,真是毁人不倦的,那篇课文搞得我当年神经兮兮的,想那些不相干的东西,如今的自己已经很少再回考虑所谓人生,时间这样宏伟的话题了,最大的话题也就是「前程」。

#2007年

《记忆》
三年的时间长吗?一般人认为三年不长,而在我看来,三年的时间我经历了很多,绝非是下半生任意三年所能够比的。这三年,我从稚弱渐渐成熟,由游戏人间道懂得负担责任,我所感受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我在我的日记中曾记录过重要事件,曾记录过游戏的场面,我从2003年9月1日主动记日记起至如今,已经三年长了,就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事情发生,我记录了他们中的一部分,这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每读到这件事,我心仿佛也会回到那个时候,同时也会禁不住叹息「时光飞逝啊」。
记忆中,记录中的我更天真,更让我感到钦佩,我曾经因为天真亲手埋葬过一只麻雀,而现在,如果在地上还有一只死麻雀,我可能只会一声叹息,悄然走过,我真想回到当年那个时候,同那个时候的朋友们一起玩耍,一起开心的度过每一天,但是我也清楚的明白,时间不会回去,所以在一声叹息之后,好应该将度过以后的日子,勿浪费光阴。
2007年1月7日

短评:如今看看这样的一篇日记,我的心情也许就像是当年的自己一样。想起了曾经在微博上面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我们回顾过去的自己,只会发现过去的自己很傻逼,很天真,而实际上,现在的我们自己依然很傻逼,很天真。关于葬麻雀那事,当时应该还不知道有林黛玉葬花的故事,不然的话,以当时的我来讲,也一定会将它们对比个一二的,至于葬麻雀本身,我估计我自己会记住一辈子的。
还有一个很可笑的记录,说这三年是我的人生中经历「绝非是下半生任意三年所能够比的。」,似乎是很难以想象的。十几岁的年纪不知天高地厚,就说出这样的话来也足见幼稚,但是就是这样幼稚,这样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未来将会更加艰难,才有了今时今日。

《学路之黑》
今日,我见到一新闻,说记者到香港去采访,便就到了城市大学,和一个大学生走进这所大学,一同了解它,了解这个可爱的城市。
起初,我所认识的,我所想哟啊看到的是一个优美的教学质量较好的大学,但很快我就没有了这个念头,单单只有一个字——钱。
一个学生每顿饭20元钱,每天的花费就达到了六七十元,住宿费更令我难以想象,四千多快一月的住宿费是足可以让一个山区家庭吃饱穿暖一年吧!山区家庭每年后入可都到不了1000元呀!那所昂贵的大学令我「害怕」,想起那天看电视,伯克利大学每年的学费达几万美元,比起来这所香港大学,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城大确实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他基本上可以与清华北大相提并论,起码也是在收费上。
想一想,自己出外就餐一顿也就三块钱,人家竟20块,再想一想学校里收住宿费60元都嫌高,人家月钱就四千多块人民币,真是不能比的。我也不想比,与人相比,或卑或负。可我只是心有余悸,我日后倘若考上大学我只是说的假如,我都不知如何选择学校。重点,每年好几万,普通的毕业后就业单位又看不上你,正像那位城市大学的学生那样,他就是想现在花点钱,日后就业便不愁了。
我们这种人,在村里中等的都发愁,更不要说那种真正贫困的人了。他们又该怎么办,我又只能这样了,自我安慰吧!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学业我就只学会了开朗。
可又可换个角度,那些大学总是会给些经济政策的,就连政府也是会帮助的,前途无量,何必现在为了那些几年之后发生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便走一步算一步吧~!而我所说的,只是人家的收费条件,难道该我妒忌吗?
2007年6月28日

短评:看到这个题目,我还很是不解,后来看了内容,才想起来。那个时候的自己对于上大学觉得是一件很神秘很高大上的事情,看得这个节目我到现在也仍然记得应该是《东方时空》,如今再来看这个日记,其实依然能够感觉到当时的迷茫,对上大学这件事情很期待觉得他很神秘很高大上,但又在这个时刻发现原来这件事情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然后就是各种猜疑各种分析,甚至连自己也会用上这样不确定的表达「可我只是心有余悸,我日后倘若考上大学我只是说的假如,我都不知如何选择学校。」

#pandoc是什么

pandoc是一个开源的格式转换工具,可以实现一些常见格式的转化。github地址在:https://github.com/jgm/pandoc
#为什么要用pandoc
简单来说,因为我自己一直以来有一种「成集」情结,也就是把自己这些年来在网上写的博客文字全部汇总到一起,然后自己做一个电子书。之前我在高中毕业之后做过一个利用word转pdf,来制作了一个高中三年博客的pdf电子书。我希望在我大学结束之后能够将这七年来的文字全部汇集到一起,因为最近一直在用markdown很自然的就想到了用markdown能否转换成epub格式的电子书。后来网上搜索了一下,结果被我找到了这个号称瑞士军刀的pandoc。
值得一说的是网上一些搜索引擎排名比较靠前的使用方法的教程帖子,对他的下载地址都没有进行更新,而实际上这个工具已经从google转移到了github,下载地址在此,请戳:https://github.com/jgm/pandoc/releases

#安装使用
安装默认安装即可,使用我遇到点问题,我开始以为要安装那个Haskell平台才能够使用,后来又看了相关的资料,发现实际上只需要在命令行操作即可。我的做法就是打开cmd,然后通过cd指令到达安装目录,将所需要转化的md文件来放到这个目录下面,执行

pandoc -s -o book.epub book.md


这个时候就开始生成epub格式的电子书了,当然由于我这个md文件本身的问题,云端的图片被删除了(也可能被墙了),所以不能找到文件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实际测试得到的epub文件还是符合要求的。
#结语
实际上,这个pandoc的用处不止于此,还能够用它来制作幻灯片,转化成docx的格式,转化成pdf,不过实际上对我来说目前都还没有类似的需求。有时间倒是可以再研究一番。而事实上,即使这个md to epub也是最近用不到的,完全是好奇这个东西的神奇,看看它是在吹牛还是在果真是瑞士军刀。事实证明,其实除了没有个GUI,总体也还不错。
p.s 网上这篇http://www.yangzhiping.com/tech/pandoc.html 搜索引擎非常靠前的对于此工具的使用讲解,对我这等小白来说实在是晦涩难懂,不推荐作为参考资料。

参考:http://blog.michiru.me/something-about-epub.html

#DIY
为了让这篇博客更有说服力,用pandoc这个工具自制了两个epub文件。
我的2014年20篇较好博文: http://pan.baidu.com/s/1eQGPh2U
美剧基础词汇(来自百度贴吧用户的word文档转制而成) http://pan.baidu.com/s/1gdre9hD

更新:类似下面的命令可以给电子书添加封面

pandoc -o my-ebook.epub title.txt my-ebook.md --epub-cover-image=cover.jpg --epub-metadata=metadata.xml --toc --toc-depth=2 --epub-stylesheet=stylesheet.css

我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写了一个系列的《晓松奇谈拾遗》 ,后来将这个做了简单的推广,在豆瓣上发了篇影评,附上了博客的地址。在知乎上面回答了个相关的问题。最近看了看博客的文章阅读量的统计这个系列的几篇博客在搜索和阅读量上还是不错的。而与此同时,前两天又看这个节目《离骚1949上》,又发现了个问题,于是继续来更新。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字之错,但是这个错真的不应该。

简单说下节目内容,高晓松提到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然后开始列举他们的名字,这个时候高晓松亲口说出了韩复榘,这三个字,高晓松亲口说的是 han fu qu(就是字幕中标注的声 「渠」),而实际上这个字正确的读法应该是「举」。
字幕中也是用的渠字

关于韩复榘这个人的维基百科介绍感兴趣的请戳:韩复榘–维基百科
当然,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我知道这个,而自称「自由知识分子」的高晓松却不知道呢?这里面自然有高的学有疏漏之处,但并不是能够说明我个人有多么的学识渊博,仅仅是因为:韩某人与笔者我是同乡

是的,就是因为韩与笔者是同乡这个原因,让我得到了一个高错误而我正确的point。

在这里不妨以一个同乡的角度来聊聊此人,当然由于时间距离较远,我也只能是道听途说的。

第一个是事实,我们村子旁边有一个村子,叫做「韩家地」,是因为当年韩复榘家里面是地主,而那个村子整个就是他们家的土地,故这个村子也一直就叫做「韩家地」。另外一个信息是说韩某人虽然在外是个军阀,做了不少的坏事,但是对待家乡,却是很照顾有加的,所以,也正因为这点原因,我对此人倒谈不上怀感。

说到了同乡的话题,不妨再扯远一点。其实说来中国几千年历史,每个县出几个名人本也算不得稀奇的,不过有些确实也比较好玩吧。比如,我有一个同学来自河南周口项城县,我是先知道他是来自那里的,后来有一次上毛概课,老师讲起来《袁氏当国》来,说起了袁世凯此人来自于周口项城,偏偏我那同学就来自那里,这一下,倒也是让我惊讶不小。一是因为此二人同乡,二则是因为我那位同学谈不上精明,怎么我也不会把他和袁公扯上关系,不过细想一番,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关系吧。

以前我很反感看意林读者之类杂志里面那些不知真假的故事,不过最近,读了很多人写的他们自己的故事,其实事情都不大,无非是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曾经认为很「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却总能有吸引我的地方,各种人生各种经历,也是各种颜色各种精彩,是看微博朋友圈之类短消息所不能得到的。

看别人的故事经常能有一种ta和我并不在一个世界的感慨,觉得ta的那个世界和我的世界是平行的,ta的故事从来也不会出现在我的人生轨迹里。当然,这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我过往的岁月里,其实也不过只有几段经历,上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更大,视野更宽广,见识的人更广泛,但是尽管如此,实际上,最近读到的那些故事,他们所涉及的,都是关乎于生命中下一个或者两个阶段的事情,是人生22岁以后的事情,这些故事包含了亲情,友情,爱情,也许我也会在我的下一个阶段,得到相似的同他们那样的故事,关于职场,关于奋斗,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事实上,即使是曾经过往的那些岁月,即使我们都曾经从小学上到大学,但是经历仍然千差万别,让你觉得别人的故事精彩,而你的故事平凡,尽管也许你们都是平凡人,但是实际上,也许,只是他比你会讲故事而已,你的故事同样精彩。是的,我的故事同样也很精彩,但这并不妨碍我去听别人的下一个故事。

当然,这也是最近的体会,在过去的很长的时间里,我因为距离就业还很遥远,所以即使看了别人很多的故事,也都只是单纯地将他们看成是一个个的故事。而现在,我开始重视那些人的故事,那些人的那些经历了。我开始试着在想,如果换作是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怎么样选择,会怎样做。我开始关注这下故事,在意这些故事的内容,因为下一次我很可能就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这就好像最小的时候模仿家长的习惯来学习生活一样,现在我也在模仿着借鉴别人的生活,事实上,我们似乎也无时无刻不在模仿,不在学习着别人的经验,所以故事总是能有好处的,只是看我们能读懂多少。

实际上,这又牵扯到一个关注点的问题,在大学以前,我的关注点是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先是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后来关注过中国的政治娱乐圈这些新闻,再后来喜欢过几年体育,nba之类,这些都是有理由的,其实这些都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有,就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确实有冲动要报一个体育方面的播音主持,梦想成为下一个于嘉,不过最后还是没有这样做。可以说,我的关注点,似乎从来没有太多是在现在社会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上面,他们不关我的事,我也懒得思考,我看那些天朝家庭伦理电视剧就烦,讨厌那些关于人的斗争方面的东西,不过当我离就业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确实开始更加关注社会的变化,社会上人们的变化,哪一种人,哪一种生活我更加喜欢,我确实开始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了,尤其是普通人的奋斗故事。

当然我之前也在微博上谈到过类似的话题,我说:

其实我越来越发现,真正能够激励你的往往并不是那些演说家,什么俞敏洪,乔布斯等等,而往往就是身边的这些人,在一个不那么好的环境下每天逗逼地生活着的人,而这样的人,身边真的有。
我这两年来对于「励志」有一个变化,以前我以为像马云啊乔布斯啊俞敏洪啊这些人很励志,会专门找出他们的演讲拿出来看。但是现在我觉得他们高不可攀,「励志」不是你羡慕他,而是你学习他之后也许你也可以成为他。于是我现在觉得那些不大不小的人物反倒更励志了。简单来说,我现在更愿意听到那些人讲述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而不是某个大佬怎么成为世界首富,亚洲首富,中国首富的。
看别人的故事是为了学习他们,取长补短,现在我更愿意看普通人的生活了,原因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

那么下面的问题是要不要看诸如刘同,张嘉嘉,卢思浩,这些人的文章呢?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是女生,可以看,可以大大方方的看,如果你是男生,尽量少看,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们的这些文字有不少人指出是所谓的心灵鸡汤,但甭管是鸡汤还是鸡蛋,只要有用就是好的。如果说女生是柔,看也就看了,多看也最多是增加些多愁善感的情绪,当然前提是看进去了。而男生则不然,看多了鸡汤文实在无益,倒不如干点正事呢!当然,情绪低落,和女朋友分手,职场失意的时候,看就看了,看过之后鸡汤喝完,继续前进,前进,前进。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应该看谁好呢?那还总说,在下啊!要故事给你故事,要知识给你知识,要八卦给你八卦,闲话少说,速速关注。。哈哈。

github 最全的使用教程,来自:https://github.com/tiimgreen/github-cheat-sheet

阅读全文 »

今天,我生日了,不过是阳历生日,我没有过阳历生日的习惯,但是怎么才算「过」呢?其实大概只是个mark吧!所以都一样,无所谓了。
生日这个时候,总还是想做点比较特别的事,后来想了想,也好像没有很特别的事情。因为本来就是个自己都不重视的阳历生日,所以也没有告诉身边的人任何一个人,不过还是觉得应该说点什么,就来更新博客了。
一首歌,最近常听。分享一下,这个生日,就算是交代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