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文中的观点请务必辩证地来看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一直很想扯一扯这个话题。

大学,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生阶段,如果你上了大学,那么它就是你从非社会人走向社会人的过渡阶段(不懂什么是社会人请自觉面壁),在大学里总免不了跟钱打交道,所以这个话题很值得一说了。

#上大学,可以不花父母钱?

我自己实际上在上大学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几个大学生,只是在电视剧中了解过一些大学生的生活,在我的印象中在大学中生活的那些优秀的例子往往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挣取学费,他们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就能够得到生活费,在大学阶段就不再向父母要钱。前不久读了一篇年终总结的文章,作者写了在过去的2014年里面花了多少钱买macbook,Iphone 这些电子产品,最后作者在最后一段补充说他是个在读研究生,他买这些东西从没有花过父母一分钱,甚至作者从大二开始也没有再花过父母一分钱,当我看到此处时也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对比了作者和我自己,更加觉得我自己虽然已经大三了,可是却依然每个学期拿着父母的几千块的生活费,汗颜。

#兼职是个好选择?
当然,实际上,我自己从大一开始是有尝试过通过做兼职来减少向父母要的金额数目,但是仅仅也只是做过一两次,内容也不过就是发传单之类的。因为我本人对发传单这种事不是很欣赏,所以也仅仅是做过一两次。大一的那个平安夜,我甚至加入了一个所谓的淘宝刷单的yy团,后来在这种事情上得到了一百多块钱。后来总觉得这种事情对我来说一来很大风险二来良心不安三来工作简单枯燥。所以最后果断的放弃了,当然大概在同一个时间,我找到了另外的一个理由或者借口,在知乎上有一个很热烈的讨论,现在已经忘记了内容,问题大概是问,大学生应该做兼职吗?我很欣赏其中一个人的回答,他说大学生如果仅仅是做那些与你的专业毫不相干的兼职的话,那么不做也罢,否则也是浪费时间。如果能够把那些时间利用起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才是大学的意义,大学就这么长的时间,应该珍惜,以后想挣钱还有的是时间。这个说法说服了我,我于是在之后的将近两年里再没有做过兼职之类。

#拿个奖学金怎么样?

我在大学阶段永远也得不到奖学金,其实奖学金对我来说从来也不是必要的,仅仅是因为面对父母的时候能够更加硬气一点,有一个细节,上一次给父亲打电话,父亲主动问我要不要钱,我说给我再打两千吧,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又去了电话,他问钱够不够,我说我回去查查吧。后来一查结果还剩1400多,因为距离那次打钱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不可能只花了600块,于是查了查网银的记录,才发现那次我让父亲打款2000的,他给我打过来3000块。所以实际上,总是心怀愧疚的,而在钱这方面似乎能够给我解释的也只有刚才说过的那个解释了:

大学生如果仅仅是做那些与你的专业毫不相干的兼职的话,那么不做也罢,否则也是浪费时间。如果能够把那些时间利用起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才是大学的意义,
大学就这么长的时间,应该珍惜,以后想挣钱还有的是时间。

#结局

好在我们家虽然家在农村,但是家境在村子里还算中等,每年供应我上大学一万块左右也不算太困难,当然也并不是小数目。可是,想想还有很多家在农村,家境并不是很富裕,每年他们父母拿出万余元来供应子女的同学们呢!所以,真的很感激我的父母,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能够让我在大学里面,即使不做那些可能没有意义的兼职,不通过期末那个赤裸裸的应试考试来获得奖学金,能够发展更多自己的爱好(请不要认为这些爱好是LOL,WOW之类)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当然实际上在大学里面与钱有关的事情远不止于这些,本文侧重于在大学里面挣钱,也许过不了多长时间,我还会写一个在大学里面花钱。ahhh。

相关阅读:http://hktkdy.com/2014/05/30/201405/0530/

P.S 我要不要贴个支付宝二维码呢?

#题外话:
在我搭完这个ss之后两天之内,fqrouter的开发者宣布了停止对此项目的开发,我买的时机哦很好啊。

#正文
无意中看到有3.99美元的广告,然后就默默的在心里面埋下了种子,其实之前一直对vps有一定的了解,大概也就是能够比较流畅的观看Youtobe 的1080p的视频无压力,但是具体怎么样并不太清楚,因为我的goagent最近挺稳定的,所以一直也没有动过买什么vpn之类的念头,平时翻墙也就是那几个,上上google,Youtobe,twitter(这东西我当新闻源用,我自己发的时候当秘密用),instagram这些(偶尔会上上t66y,你懂的),其实对翻墙的要求不是特别强烈。只不过那几天考试压力挺大,然后考完试之后总想找点事干,觉得不过是一年只有20几块人民币的事,买完之后还可以折腾折腾提高提高所谓「技术」(其实有什么技术啊,就是一堆教程嘛!),然后就开工了

买这个搬瓦工vps很简单,只需要到搬瓦工的官网,可以先不用注册,等到支付的时候临时注册即可,支付需要使用paypal,因为我之前开通过一个,所以也很容易就解决了,汇率是6.1多,所以实际人民币支付是25.6元。选择的是洛杉矶的节点。支付成功之后才能够看到节点的ip地址,这个时候才能ping。
后来参考了https://github.com/kellyschurz/oneclicktoss 这个一键配置shadoowsocks的使用方法,在本地下载了putty并且参考这个教程 http://www.tennfy.com/2022.html 学会了使用该软件,中间有一些曲折,不过最后结合这两个资料成功配置了ss。

速度上来说,正常情况下确实能够观看Youtobe的1080p视频,不过偶尔会出现卡顿。昨天晚上ping的时候甚至丢包达到了50%,不过我怀疑与我的运营商网络有关系。因为等我用手机连接了畅无线的电信wlan之后,用手机也是能够观看Youtobe的720p的视频的。这一点我还是比较在意的,因为之前墙高了一层,之前我手机打开YOutube的,后来手机就不能再看过Youtobe的视频。另外其实我很在意的是,google play book,我还是很喜欢用这个app来看电子书的,不过由于你懂的原因,用fqrouter来下载的时候也是看人品了,一本书往往下载老半天都不成功,尽管这本书只有不到1M的大小,在这上面我浪费的时间着的急多了去了,当然其实我可以选择用多看的,不过总觉得多看对视力的影响要比Play Book大,而且多看的ui我也不是很喜欢。
说来说去,其实搭建一个SS真的并不难,我曾经在贴吧上看到说遇到的各种问题,卖vps售后是个大问题,如果售后不是问题的话,我都想要卖这个了。毕竟有很多人是没有paypal的,毕竟很多人是不会这些比较基本的操作的,毕竟很多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
真的,其实学生时代的时间,真的很廉价。

话说就在我写这篇博客的时候,因为要登录搬瓦工的网站,发现有一个2.99$配置,而且配置比我那个3.99$的还要好很多,比如那个2.99$的ram是256M,而我的只有72,、M,后来才想起来我当时是因为听说过太多次是3.99的,所以看到别人的3.99的链接就直接点进去购买了,后悔了,还好是三十天内可以退款,于是找了半天找到了退款位置,给取消订单了。

取消订单之后再买一个,不就OK了。话说2.99$的话,连人民币20块都不到啊!
你们吸取我的教训,想买的话,一定要上官网确认一下啊,这东西瞬息万变。
评论里说2.99刀的是每月,一看果然是这样的,最近脑子不够用了,看来要补脑了。
地址:https://bandwagonhost.com/


奖学金这个,如果能够争取到的话,也是能够给家里父母省下不少一笔钱呢。然而,我曾经一度以为在这样一所二本的三流学校里面拿到奖学金会,对我这个曾经自信满满的人来说会是一件并不太太难的事情,后来才发现我想错了,我自己的水平就是这样的水平吧。我本人又并不是个学霸,也不打算成为学霸。我觉得如果大学里面,仅仅是为了得到几次奖学金,那么还有什么意义呢?然而事实上,我也确实发现,在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他们也并没有说有多么努力,他们也仅仅是考试前的一两个月开始复习,最后能够拿到一定数目的奖学金,所以因为有他们的例子,我在本学期又燃起了想要获得奖学金的火焰。

然而,事实上我发现,我并没有他们出色,他们可以用一两个月完成,我却是总是在纠结着,我并不想把自己逼的太紧,失去了大学的乐趣,我讨厌一味地重复着书本上的知识,我讨厌枯燥的学习,我讨厌应试教育,但是我自己又受益于应试教育。

一个很可怕的事实是,老师在出期末考试试题时,往往会出很多书本上的原题,而那些原题往往又是略有难度的。而我自己又偏偏总是不重视原题。我总是希望能够做到尽可能地理解书本,然而后来发现有些同学仅仅是花了几个晚上背了背老师勾画的题目和书上的文字,就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当然也许我也可以这样,但是我自己真的不是那种喜欢背东西能够背完东西之后记下来的人。我往往必须理解了接受了这个知识之后,才能够记住这个知识,这是我多年学习过程的习惯。这要求我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理解那些公式否则我不可能记住他们,而这些需要更多的时间。而相应的,很多同学是在考试前两天,然而背一背书上的原题和知识点然后就匆匆上考场了,最后也能够顺利的通过考试。

前几天,我们考过了一门考试之后,我自己很愤愤不平,就是因为四道大题都是书上的原题,而计算很费时,其实我真的很希望出题能够出成简单而更加灵活的,那样我对于那些公式定理的理解才更加能派上用场,然而正像一位老师亲口所说,我们的出题老师怕我们不会,于是就直接照搬了书上面的原题,这样一来,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是好事,对我来说,因为我的种种,拉后腿了。

所以,我那天考完试之后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也许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够读懂的微博,我说我到现在即使是上了两年半的大学,我仍然是不习惯。不习惯的东西其实很多,考试就是重要的一项。当然你也许可能会质疑我,但是我想告诉你,我真的很不习惯那种非标准化的考试,我的英语四级大一下通过,英语六级大二上通过,计算机的二级也在大二上的时候通过了,可以说对待标准化的考试,我自己是心里有底的,而对于我们学校那个期末考试,我真的不习惯。如果说四六级这些是应试考试,那么那些期末考试就是彻头彻底的应试考试,赤裸裸的应试。当然有些时候我甚至不太清楚学某门课程的意义何在,如果说一门课程本身就没有意义,那么我们不通过努力而只是通过糊弄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似乎也是说的通的。当然实际上,对于我这个专业体系来说,本学期还真没有所谓的没有意义的课程,那么考试真的就只是为了应付了。其实学生是在糊弄老师,老师何尝不是在糊弄学生呢?

我们大二的时候有门数字电路课程,老师对着电脑讲解ppt,完全不管下面究竟有没有人在听,到最后考试的时候倒是确实让几个人挂科了。这学期有门运动控制系统课程,那老师跟数字电路老师一个脾气,后来在书上面了知识点,题目,还给了一张试卷,后来就全班都统统过了,这不就是老师在糊弄学生,学生在糊弄老师吗?

当然我并没有说,我自己没有在糊弄老师,我也在课上玩手机,我也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上课,逃课。索性,我现在还有这样的意识,我是在糊弄老师,老师也是在糊弄我,可是悲惨的是,我的很多同学似乎并没有这个意识,他们因为老师在后来画了题目而兴奋,因为后来通过了考试而感谢老师。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自己的这个大学就是在挖坑,总有一天会让你来补上的。当然我也明白,事实上,大多数的所谓大学生也都是这么过来的,在大学不学,到了社会上恶补。然而,我希望我自己能够成为那少数的一部分人。

总结一下就是,我在大学阶段永远也得不到奖学金,主要原因也是主观原因是我自己不够努力,我自己不是学霸。次要原因也是客观原因是我不适应我们学校这吃裸露的考试制度。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和辅导员关系比较好的话,往往会在评选时有一定的照顾,而我本人,也对我们那位辅导员始终很不屑甚至排斥,也许是因为他说话总是在两个极端,或者太过实在,或者太过虚伪吧!

P.S1 我曾经和某位同学FYQ聊到过大学的所谓完美,他说你的大学看似就已经很完美了,他是关注了我的微博的,知道我在微博上说到过关于奖学金的话题,于是又补充说「除了没有拿过奖学金」,我不知该说什么了,只好笑笑。其实所谓的大学哪有什么完美呢?有人说没有挂个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我大二的时候挂过门概率论,除此之外身为一个不入流的二本的学生能够在大二上的时候过掉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也是很不错的成绩,在大一大二两年里也折腾了一把学生会青年志愿者社团等组织,承蒙学长看得起,当了个小官过了个小瘾,在学习里面乱七八糟的奖也拿过不少,看似确实也还不错了,不过,哪有什么完美呢?都不过是在别人眼中的看法吧,有个拿过几千奖学金的哥们儿开玩笑和我讲,如果可以选择,我拿我这几千奖学金换你那张六级证书。可是,那只是说说,他真的会换吗?

P.S2 我这个人经常会想「如果多少年后重新看某件事情我会怎么想」。我现在觉得多少年以后我读到自己的这篇文字,也会觉得「too young too native」,因为那个时候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所谓的奖学金都不过是浮云而已,这不过是自己当时「狭隘」的观点。但是现在的我,仍然愿意把这很「狭隘」的观点表达出来,生活似乎就是这样,茶米油盐。

#为什么更改主题

##一是确实不太喜欢这个主题

这个主题的色调在本地还是很不错的,深蓝色,而到了远程就变成了那种淡蓝色,因为我的博客托管在github上面嘛,只需要进行一步 hexo d的操作,而我一直很怀疑这个操作只是起到merge的作用,所以并没有把我之前更改的主题色调在远程改变。总之,这一点,让我很不爽。

#二 风格

我总觉得之前那个jacman的主题,风格太过严肃,更偏向于技术博客。而我的这个个人博客,到目前为止所谓的「技术文章」还不是很多,所以为了把这种反差扭过来,我也觉得有必要更换主题,之前在hexo themes list上面挑过其他的主题,并没有选到我满意的,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偶遇

因为昨天无聊的时候翻网页,然后先是看到这个网站: http://zenhabits.net/ ,本来我只是去看这个网站的内容的,然后瞬间就被它的design吸引了,后来又看了这个网站的站长的另外一个更让我觉得惊艳的网站:http://zenhabitsbook.com/ 当时心里在想「这他妈才叫网站嘛!」,然后又想到了自己的博客,一对比就相形见绌了。因为作者的第一个网站让我想到了medium这个我之前上过甚至注册过的站点,于是再次登录medium.com ,它的简洁的风格虽然不似zenhabits ,但是这个UI也是足够出色了。我当时甚至想要写一篇英文blog试一试,最后实在迫于我的渣英语放弃了。顺着这个思路走,想有没有类似于medium的主题,,然后就自己在google上面搜索,开始显示的是有wp的主题,然后我又搜索是否有符合hexo的medium主题,结果果然被我搜到了,作者还是天朝国人,自然说换就换了。
#安装与调试:
安装其实很简单,这个主题的github库在https://github.com/yuche/hexo-theme-kael
只需要在git里执行一行:

$ git clone git@github.com:yuche/hexo-theme-kael.git themes/kael

但是修改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即使是看了作者的这个官方教程 http://che.gitcafe.com/introducing-kael-customization/ 也一时找不到
头脑,主要就是注释太少,这让我这个没学过前端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半吊子很是头疼,在页面的左侧先是加入了一个友情链接的选项,然后最大的问题是把文章的多说评论改成我自己的。看作者教程说的只需要将head.js第三行改动,可是他的注释里又说其他几处也需要改,结果我就懵了。于是经过了一系列调试,最后跨了一个年之后终于成功了。直接将结论写下吧:
##结论一
作者的代码我怀疑有问题,在本地的时候不能正常显示多说评论,只有git到远程才能够在博客中看到评论。所以实际上只需要改动head.js,第三行即可将多说评论替换为自己的多说。
作者自己的demo都有错误出现
##评论同步

接下来是多说评论的同步问题,多说的后台显示的是以前的文章评论都在(虽然不多吧!),但是更换主题之后不能显示之前文章的评论,于是又折腾了好半天,也把结论直接写下吧:

##结论二
在多说的后台将评论先导出再导入,注意导出以后是zip格式的压缩包,而导入是将其中的json文件导入。
如图:多说后台
#最后
在经过了超过六小时的折腾之后终于基本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虽然这个代码质量不是太高,有一些bug,但是这个UI总体还是不错,你们可以感受一下:http://hktkdy.com

#题外话
话说昨天是2014年最后一天,因为这件事情没弄好,我还在自嘲「别人都在看跨年,我却在改博客」(虽然我对卫视跨年晚会没兴趣),不过早上起来看到新闻「上海外滩跨年发生踩踏事件,已经导致35人死亡」,到觉得自己十分幸运乃至幸福了。
2014再见,2015,愿你我都好。

#前面
偶然间看到了去年写的一篇《我的电脑软件最佳搭配》 还是13年底的时候发的了,距离现在已经一年,所以如果有(3)的话,就是15年底了。

首先说电脑系统,我的电脑是win8.1。(去年也是这么说的,这个系统用了好久了。)
#1杀软清理类
言归正传,首先,第一个是杀毒软件,去年的时候我说我用了唯一一个360的杀毒,结果还是被喷了,现在真的没有了。不变的是仍然有很经典的ccleaner。(严格意义上说这个不是杀软)
#2即时通讯
在我的电脑上装有国际版qq,阿里旺旺,前两个不多说了,其实很喜欢国际版qq,很简洁,还是去年那一个,不过这一版本的没有群相册功能,而我们班级群里面经常会有人传一些有用的相片,很蛋疼,所以在手机上装了个完整版qq。阿里旺旺用于购物还是很方便的,不过实际上最近没怎么用过。
#3网盘
首选还是百度云管家,下载大电影大文件还是很有用的,不过在我的渣电脑上很占内存,开了这个之后再开其他的感觉很卡,看到百度云助手脚本,倒是可以代替它下载大文件了。
用过google drive,最近墙的厉害,也就没再用了(请在此不要推荐vpn)
#4音乐软件
去年的时候我说我用酷狗,今年我已经很少在电脑上离线听歌了。如果听歌,也是用网易云音乐。
#5视频播放及处理
去年我说我用百度影音和mpc,不久之后我接受了potplayer,并一直沿用至今,作为一个google粉丝,我选用了一个仿youtobe的皮肤,也是一直在使用。已经没有在用各种在线视频播放器了。

#6输入法
首选谷歌输入法,次之搜狗输入法。去年我说我用百度输入法,后来有一次发现他的流氓行为果断没再用过。
#7图像处理
小白用户我装了一个美图秀秀,美图看看是看图片的,然后曾经其实装过Photoshop,但是很少用,也学过,不过实在并不精,甚至连抠图都没学好。(直接抄了去年的词)
#8下载类
迅雷极速版,IDM,接管浏览器的下载没得说。大多数时候用IDM,有时候下载个电影美剧之类会用到迅雷。
#9浏览器
chrome和firefox,sogou。大多数时候chrome和firefox是搭配使用的,这两个轮流成为主浏览器。因为我电脑有点问题,ie不能上网,第三方浏览器倒是可以,但是用网银的时候需要用ie类的,chrome和firefox这方面做的都不好,所以又装了个搜狗,很少用。
Firefox懒得折腾了,用的跑步的奶酪的RunningCheese V3.0 版本,喜欢他的ui,去掉了一下没用的东西,添加了两个常用的扩展和脚本,也还不错。

#10博客
这一年开始用hexo写博客,所以装了NODE.JS和GIT。
#11office2013版
这个独自列出来是想说明他的重要性,而为什么是2013版呢,因为始终觉得win8如果再装2003就太土鳖了。(还是去年的词,直到今天也是这么想的,ppt这个东西一直就没有用过。醉了)
#12其他
##1. 驱动精灵,用于装驱动用。
##2. Adobe reader用于浏览pdf文档
##3. winrar打开和形成压缩文件
##4. 格式工厂,用于文件的格式转换。
##5 goagent+ gogotester,最近一年来谷歌真是越来越难上了,这个阿根廷也是越来越不好用了,好在配合着gogo也还能凑合着用(再强调一遍,我知道谁卖vpn,想买我会找你的)
##6 everything,一个小巧的实用的程序,真的比win自带的文件搜索好用多了。不占内存,不用注册,你值得拥有。
##7 notepad++,原来没有觉得这个东西有多好,后来用了markdown之后才觉得这个东西确实很实用。
##8 猎豹免费wifi,宿舍没有路由器,所以用笔电自己建了一个,这东西我看不咋地,偶尔出出广告,尤其双十一那会很烦,不知道有没有上传什么东西没有,慎用。
#相关:
1potplayer 的youtobe皮肤:http://pan.baidu.com/s/1bniy0qj
皮肤截图:potplayer 的youtobe皮肤
2 RunningCheese定制版Firefox V3.0 http://www.runningcheese.com/runningcheese-firefox-v3 据说4.0版本也已经出来了,你们看着办吧! http://www.runningcheese.com/runningcheese-firefox-v4

womanvsman
有人在我一篇博客中评论我「大男子主义」,后来想了想确实有点。

举个例子,前些天在玩碑谷,有一次课间的时候玩,一哥们看见了问这是什么游戏,我说纪念碑谷。于是旁边是某女,然后特别得意地告诉我「那个游戏啊,我玩过了。」我赶紧解释,「我很早就听说过,只是没有下载而已」,她回答「我对这个游戏印象很深因为这是少数我玩通关的游戏」我其实很不爽,觉得她在我也许擅长的方面超过了我。当然此女是个在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女生,但是我自认为在电脑手机这些方面,我是比她强很多的,她充其量也就是个小白而已,于是这样的反差让我感到很尴尬。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当天的下午,我们班做实验,做实验之前要对老师给的几张图进行拍照,按照这个图来做实验。我就看着这个女生在耐(po )心(po)细(ma)致(ma)的拍照,我就在那里等着,于是随口说了句,「拍个照片都这么慢」,然后那女生因为个子比较矮,几乎是扬起头来瞪着眼睛对我说「你要怎样?」我好像觉得确实有点过了,只是说了一句「我确实是这么想的」,然后转身走开了。坦白讲,这件事情中间的思想过程实际上当时是完全无意识的,只是到了最后有了她的这一句话才让我意识到,也许我妒忌了。

为什么会妒忌呢?也许正像那天有人提示我的那样,也许「大男子主义」吧!确实,现在的我可以接受女生在学习上比我优秀,这个我可以找个借口说是我自己不努力。而她一个小白也能在游戏这些方面给我压迫感,我觉得难以接受。后来我又回忆起前不久连续发了几条微博,来表达自己对于「女强人」的看不惯,表示我几乎从来就没有喜欢过「女强人」,那么是为什么呢?也许正是这些女强人让男人们的颜面扫地吧!

所以想到这里,其实是有东西要反省的,说来「男女平等」,我觉得无论是你还是我,都很难做到它。我们似乎潜意识里就觉得女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男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好像已经给男人贴了一个标签,不符合这个标准的「男人」顶多也就是「伪娘」而绝对不会是「女人」。女人也是如此,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顶多是「女汉子」而绝对不是「男人」。但不管怎样,像我上面做的那样肯定是不对的,是没有绅士风度的(故意与女生开玩笑排除在外,我说的是平时的为人处世),所以写这样一个东西反省自己,也写给那些也许「感同身受」的人们吧!

那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很火的天涯上转过来的帖子,楼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去说服无论是城市女孩是农村女,都不要去嫁给农村男,而且还更加肯定的说,无论这个农村男现在是否已经脱离了农村就算他现在是都市白领,只要他以前是农村人,也是万万嫁不得的。这样的帖子我全程看下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然后联想到我之前写过的两篇博客,《理想女生》《大男子主义》 ,更是觉得这个话题,于我,有进一步讨论之必要了。

当然,我为何会这么在意这样一个话题呢?因为我本人也是刚刚从农村出来没两三年的大学生,未来保不准还会回去。见到那样的帖子自然是很敏感的。于是联系到我们家的情况。

我们家里其实情况倒还好,我自己家里面还有个妹妹,我高中以前我总认为我们家父亲母亲大人对于我妹妹的关心和爱护是要高过我的,我那个时候也很喜欢写点什么,这种对于亲生妹妹的「嫉妒」是不能直接表达出来的,所以只好偶尔写在日记上面。上了高中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多改变,因为毕竟我上了高中就意味着有可能上大学,所以父母的对于我的关怀就加深了,希望我能够考上大学,希望我能够脱离农村。我家里面是开了一个小的家具作坊,雇了三四个工人,但是我的父母还要起早贪黑的干活,所以他们经常拿自己来说,不愿意我成为他们还受那么大的罪,没日没夜地干活。正因为他们的这个想法,他们对我有更多关心的,我高中是住宿在学校的,所以每次回家家里都会做一点特别的,好吃的,而平常的日子里大多数时候也就是白菜土豆鸡蛋,十分单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反差,而我的妹妹又看在眼里所以,现在「嫉妒」的人就变成了她了。后来的情况是,我的妹妹本来是有机会上高中的,但是在初二那年辍学了,当然这种事情我也一直耿耿于怀,我曾经试图去劝说她继续上学,然而,却总是觉得一个人应该追寻自己想要的,因为我们那里初中辍学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无所谓男女。从一定程度上说,如果她辍学之后,及早的挣钱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比那些上到高中毕业才辍学的要强些吧!在那个时候甚至在现在,我自己也没有资格说我作为一个上学的榜样,告诉他上学会有出息的。所以事实就是她初中只上了一年多就辍学了。所以,对比我们两个的反差,是否能够得出来一个农村重男轻女的事实呢?肯定得不到的,我当时小学是在我们村子上的,而初中则是在我们乡中学上的,我们乡中学一个年纪初一四个班,到了初三的时候只有一个班了,可以想见在那样的环境下来我的坚持能有多么不易(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很喜欢当年的自己),而我的妹妹读的是我们县在中考中能排前三名的学校,但是她仍然是在迷茫之中辍学了。如果从上学上说,我不认为我们家是重男轻女的。

不说我和我的妹妹了,说说我的父母这一辈。我的父母实际上对待我和我的妹妹尽量的公平,有我的,就有我妹妹的。而我的父母呢?其实情况会复杂一点,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农民,前面说过,我们家有个家具作坊,所以家里总要有个人打理这些事情,比如算账管理钱财,而我母亲只上过几年小学,所以自然不能做这些事情,往往我的母亲只是做一些体力劳动,对于所谓「生意」上的决策,还是要靠我的父亲,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角色关系,使得在我们家里面,我的父亲的话语权更大了,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大,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也经常吵架,但是 最后受委屈最后哭的最后首先和好的也总是我的母亲,说来说去还是她的话语权太少了。而我有两个叔叔,他们则是典型的妻管严,所以我有个表哥曾经很精辟地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他的这些叔叔伯伯们里,他最佩服的就是我的父亲,因为不怕老婆。

当然即使是到了我的姥姥姥爷家,情况也实际上没有改变多少。我姥姥有5个孩子,我有三个姨和一个老舅,过年初二的时候女婿是要到老丈人家里面去的,我小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多啊,所以姥姥家总是显得很热闹,不像现在我们这一辈已经有好几个结婚了。我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确实是女的在外面吃,男人们喝酒在屋里面吃,我们孩子们也是在外面吃,偶尔有两个孩子会进屋里面去抓点吃食,因为外面的往往没有屋子里面的菜品丰富。再后来我们这一辈成年了,我们就可以在屋里面吃了,但是女的一般还是不能在屋里面吃。但是请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实际上,这更像是一个应酬,在屋里面吃的不是简简单单的 吃饭,还要喝酒的,规矩是先喝酒后吃饭。而女的往往是不能喝酒的(这里说的是白酒),女人们要负责做饭的,往往是男人们先吃,也是有理由的。另外男人们在屋里面讨论的话题也是与女人们讨论的话题完全不同的,男人们喜欢讨论一些关于村子里面的大事情,有时候甚至能够说一些国家大事,虽然其实都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女人们讨论的东西其实更加具体,无非是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他们的话题就截然不同,不坐在一起也许是好事。当然也并不是没有那种男人和女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最近几年,因为我的几个姨和姨夫也当上了姥姥姥爷,初二的时候不能来到我的姥姥姥爷家了,于是规矩也就没有那么严了。这时候,其实反倒没有什么能说的东西了。

我觉得农村也是在一点一点的改变,现在的我们那里的农村,已经很少在有那种媳妇在婆家受气的情况了,这个我了解的不多,不具体谈了。

说回到我自己这里来,之前我写过《理想女生》,有人依次断定我「大男子主义」,有人开玩笑说我「直男癌」,后来我又在《大男子主义》中讨论了「大男子主义」这个话题,坦白讲,从我自己受过的教育来说,我自己觉得可以接受夫妻二人都在外工作的生活模式,而不是妻子在家带孩子那种现在农村很普遍的生活模式的。当然有时候,环境是一个很大的外在因素,我并不能确定,有朝一日,我本人有了一个老婆,然后我的家里人亲戚和农村的朋友会怎样看待她,会不会不尊重她。但是我仍然想说,现在的农村正在一点点地变得接近城镇,不仅仅是物质条件,还有精神层面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高二的时候,刚刚开始流行使用微信,我和家里村里的朋友出去吃饭,然后等着上菜的那个空儿,好几个人都在用微信,还整出了林志玲姐姐的声音,那个时候我很惊异啊,完全不知所以,后来才渐渐地知道他们用的那个是微信。我的那帮朋友仍然在很频繁地使用微信和他的朋友圈,当然我并不确定他们是否用简书天涯知乎之乐的,大概不会。我想说什么呢?实际上,很多城里人对于农村仍然是没有概念的,就像是很多国内人对美国没有概念一样,如果你有朋友在农村,倒是可以去农村走一走,转一转,农村的发展变化也不小。所以这些变化还只是其次,更多的是人们精神层面的变化。所以我很有信心,关于农村人重男轻女的思想一定也会一点一点改变。
补充:1关于重男轻女,其实不得不说的是生育问题,我老舅家就是个例子,总是想要个男孩子,前两胎生的都是女孩子,到第三胎我妗子生了我的那个表弟。如果说这叫做重男轻女。我觉得太过苛刻了。如果能够做到在抚养过程中尽量公平也是可以的。因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因为很多诸如养老的问题没有解决,传宗接代的思想没有改变。事实上,即使是现在我也觉得传宗接代这本身也没有错(关于我为什么这么认为,我暂时不想具体讨论)

2农村,其实我作为一个农村人也一直很好奇,那个帖子包括我自己的经历里都说了女人很少能够在里屋和男人一起吃饭,那么城市的情况是如何呢?我简单地做一个猜想,如果不对你们可以评论。我觉得,农村人有那样的风俗有一个条件,那是因为人多啊。而反观一些大城市,很难再凑齐十几口子人了吧,即使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我猜想一般的情况是即使说家庭的聚会,也是夫妻俩口子加上长辈两人。如果有孩子也再加上也不过只有五个人嘛。这个时候根本构不成这种条件,没有了那个帖子楼主所说的矛盾了。那么如果有这个条件,所谓城里人会比农村人强多少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从国民性上来说,我们都是中国人。

最后说,我之所以忍不住喷了这么多,大概是因为,我是一个可能还会回到农村的农村人。我不希望人们对农村有太多偏见。也许农村并不了解城市,城市也更加不了解农村。
#原帖:
原帖图片

![本书封面](http://hktkdy.qiniudn.com/china of ambition.jpg)
#写在前面
大概是一个多月以前,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偶然看到了一条新闻,大概的内容就是感恩节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带着两个女儿去书店买书,这条新闻里专门列出了他此行的书单,其中就有我后来因为此事而感兴趣的这本《Age of Ambition 》 实际上吸引我的是它的副标题《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因为有china这样一个词汇,又是奥巴马的书单中的一本,于是上网找了找,便下载了下来看。没看几页,发现此书因为其敏感性,是很难在中国大陆出版了,因为一旦出版,必将支离破碎。

这本书其实就是对于过去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情的回顾,而这些重大事情作者更侧重于一些阴暗面,普通人不易察觉的地方。更多的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些事情。当然也确实写了一些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但是总体上那些事情在本书中所占比例不大,大多是比较有名的人物和事件,正因为如此,我在看这本英文书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书中提到的很多事情我本人是知道的。尤其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因为我对那两个人物并不感冒并且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读的很快。

下面是本书的概要

#第一部分财富

1979年,一个1952年出生的年轻的台湾士兵游泳跨越海峡来到大陆,他为了什么呢?因为他觉得在中国大更有前途。
毕竟这本书面对的主要还是美国读者,作者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的发展史,说了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文化革命,小岗村,尼克松访华,卡特访华,中美建交这段历史。
然后说到了自己,他曾经在1996年到北京师范大学来学习,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了tiananmen 事件,不过令他奇怪的是仅仅过了七年时间,人们几乎把这些都忘记了, 人们在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着。等到大学毕业,他为纽约客工作,2005年,他再次回到中国,这个时候已经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有人问他如果想去 美国旅游,推荐一个城市,他说纽约。对方回答,我去过很多次,都一样,你看北京,去一次变化一次。
他来到中国以后遇到了一件所谓维稳的事情,在网 上看到了一个这样的事情,亲自跑到山东去调查,起因是山东一个农民陈光诚不满计划生育政策,然后向政府闹事,后来这件事情平息了,后来他再打过去电话就打 不通了。以后说到了互联网的话题,为了更有效地维稳,建立了防火墙,进行了高强度的监督,2004年的时候有件事,为了纪念89年那件事15年,有一个湖 南的律师向某人用雅虎中国邮箱发了一封希望集会的邮件,但是没过多长时间,他就被逮捕了。政府已经审查了他的邮件。
然后从逃到大陆来的这个台湾士兵对于家庭对于国家的责任感说到了中国的文化,于是开始回顾了中国的思想改造,提到了向雷锋学习这些。
然 后讲到了受教育和走出农村的问题,一个女孩走出农村,通过上学这一条路,然后借着说这个女孩后来上了北大,上了复旦,成了剩女,开始说中国人的婚姻问题, 中国没有那种酒吧文化,所以需要创办在线交友网站。21世纪佳缘网,然后通过世纪佳缘网这个网站的注册和回答的问题从侧面来说一些我天朝的现象,比如婆媳 关系,买房子的问题,钱和爱人的关系等,还提到了非诚勿扰,宁愿宝马车上哭,不愿自行车上笑。然后是另外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外贸人员说到了自己的经历,因 为没房没车找对象困难了很多,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呢!
之后说到中国这么多社会问题以后,维稳成了首要任务,稳定压倒一切。邓小平说一部分人先富起 来,结果富起来的这部分人就不管剩下的人了,相反,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获取更大的资源,教育医疗等都有了优越。顺着走,说某女强人在福润排行榜上排 上号,自力更生,不依靠男人,而她并没有接受过英语教育。
然后说到了国内的英语教育,说到了新东方,说到了李阳疯狂英语。说到了08年中国有三亿人在学英语 ,还是在说李阳,评判他的疯狂是否正确。教育产业要制造出明星来,上个课都要上万人听课。。
说到了澳门繁华的赌博市场,有人从里面赢钱出去。
描 述澳门的繁华和经营之道,单纯作为港口是不能的,要做拉斯维加斯做过的事情,澳门只用了十五年就建立了一座赌城,充分给有钱人以享受,让他们感觉像是总统 或者主席。。澳门的赌博业繁荣,东方拉斯维加斯,甚至那位创造这个繁荣的大佬曾经希望他自己能够在财富上超过盖茨或者巴菲特。
澳门的赌博也给那些想要洗钱的人提供了方便。我以前曾经听说过一个传闻,我们县委书记到澳门输了两个亿,如今看来也许数额可能不是这样,但也不是空穴来风。犯罪,买通那些穷人去替他们坐牢。隋云平。。每年被贪官们带到澳门的钱3%gdp,超过了教育上的预算。

这一部分讲文化讲品味。
讲 到了以前毛时代的文化,文化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然后开始说现在人们更高的需求,比如旅游,开始说他本人亲自参加了一个中国旅游团去欧洲的经历,这次旅行 2600美元左右,人们基本上也都比较中产想要出去见识见识,不过这次明显有点坑了,处处跟着团走,住便宜的酒店吃便宜的中国馆子,有些景点比如马克斯纪 念馆更是只是在门外看了看就结束了。欧洲用几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高速公路,中国人可以在六个月内完工。
这个细节很有趣,他问中国人,你相不相信美国没有限制中国的发展,那人回答,没有才怪呢,中国在发展,你们能限制一点是一点,你们现在是世界第一,以后就不确定了。
作者所见的结论:

Modern Chinese travel, like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was predicated on the fragile promise that it would impose order on a chaotic world, by shepherding its citizens and keeping them safe from threats that could include Western thieves, Western cuisine, and Western culture.

我感觉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呢?

第一部分结语:

When Promise finally put down his wilted copy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there were no trumpets. He said simply, “When I read a foreign newspaper, I see lots of things I don’t know about.” On this first trip, there was much they would never see, but mile by mile, they were discovering how to see it at all.

中国人的视野越来越宽广,这一点即使可能有政治上的限制,但是也无法阻挡。

#第二部分 真相。。
8带着镣铐起舞
开头就说广电总局。思想管制,出版电视电台等。

There were twenty-eight reporters in Chinese jails, more than in any other country. (In 2009, Iran overtook China in thi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en years.)

非典的时候官方是在开始保守这个秘密的,但是还是被机警的记者发现并且抢占报道了,于是那个记者被抓了。
9自由引导人民
奥运会,林妙可的假唱。。。北京的热烈欢迎。。
一个制作视频来说外国媒体错误解读中国的复旦学生。。他也曾经怀疑自己是否被洗脑了,但他是爱国的,他确实认为西方人对待中国的不公平,中国开放了市场,可西方人却拒绝了,比如华为要收购美国某公司被拒绝,但作者也提到了还有很多没有被拒绝的公司。
我经常和中国的大学生讨论那些事,他们有的回复如果那件事成功了中国可能更加糟糕。

we must admit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d to use any way it could to put down that event.”

来 自中国学生

If democracy can really give you the good life, that’s good. But without democracy, if we can still have the good life, why should we choose democracy?”

说到林毅夫时,也很客观地指出了中国现在这种形势确实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因为稳定。
林毅夫啊能参加父母的葬礼。
10然后说到了刘晓波。。。
11提到了苍井空,提到了她在中国却成了明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于政治的冷漠。
说到了网络的力量。
说到了韩寒。。好长的介绍,作为给美帝看的东西可以理解。
又反过来说那个以前的疯狂英语老师的故事。
也是一个励志的中国梦的故事。
12容忍的艺术
说到了草泥马
好长时间说艾未未
13七个句子

继续说艾薇微,不想看。
14
质疑信访制度,与此同时网络的出现又改变了这一切。。
说到了五毛党。。。
提到了方校长。。
15沙尘暴
还是稳定好啊!

第三部分 信心
19文化的
说到了风水。。。
家仙。。
说老舍的那段很不错。。
孔子
20
小月月。。
道德的问题。。

21Sandel had acquired an almost preposterous level of celebrity. His Chinese lectures on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had been watched at least twenty million times. China Newsweek magazine named him the “most influential foreign figure” of 2010.

他是哈佛的 教授。。
卖肾买苹果
人人等字幕站
讨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与之相关的道德问题,是不是对经济太过重视了。
中 国有八千万基督徒,数目甚至超过了共产党员人数,基督教教堂在中国发展的时候受到了政府的抑制,政府不希望有这样一个参与人数目比自己还要多的组织壮大 。真的是这样吗?作者调查的大多是城市的中产阶级甚至是富豪,他们越有钱越空虚,但是普通老百姓呢?好像还顾不得这些。。。
文化战争
中国导演的抱怨,冯小刚,贾樟柯等。
中国每年发表的论文数目是全球最多的,但是被引用的次数上的排名甚至没有排到前十。。
然后就是又说了一些关于艾的事情,以逃税罪名被抓,然后要交罚款,大量人们把钱叠成飞机飞进他家院子里,微博上面被屏蔽。
快回美国的时候,又去看了财经网的编辑朋友,记者告诉他当记者虽然不容易,但是没有人当是不能的,总要有人来做。
书都快看完了,才发现作者是个女性,完全从文字中体会不到。。
再 次提及本书开头的那位从台湾到大陆的士兵:

a solitary man who decided that he could realize his future only by going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Soon I would meet another who believed he could realize his future only by leaving it.

整 本书是圆的。第一部分介绍的那位为民请命的律师,七年后又再次和他见面。那是因为他被关在家里面,有摄像头监视,有保安,后来在一天终于成功逃脱,在一些 组织上的人的帮助下,趁警察还没有发现到了美国大使馆,美国人见到他是个盲人而且腿上有伤,将他收留了。两国政府交涉,本来打算将他送到天津学习,后来某 组织人物告诉外国记者说美国政府已经放弃了他,这激起了当时正在参选美国总统的罗姆尼的兴趣,声援他,最终他去了美国。来到美国之后的陈在美国纽约大学学 习法律,四处演讲。我在这个时候和他见了一面。
之后说到了那位英语教师,开始被出版社看中,于是前往北京,过上北漂的蚁族生活,十个男人挤在一起 住,每个月房屋租赁两百块,很底层的生活。但是即使这样,在出版社的工作也并不顺心,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希望成为像乔布斯那样的人,然而出版社 却只是简单地把他用作杂工。这让他很苦恼,最终他选择了回到老家,继续写书,并且很客观的认为不久的将来他的英语方面书籍就将出版。
#后记
他即将离开中国时正赶上十八大召开,有个人在网上说了些负面的东西,被关押了三周。
反恐形式十分严峻。
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媒体见面会。
中国梦。。。
中国社会仍然矛盾很多。。。
反腐。。刘志军。。薄熙来。。

Why did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collapse? An important reason was that their ideals and convictions wavered. Eventually, all it took was a quiet word from Gorbachev todeclare the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great party was gone. In the end nobody was man enough to come out and resist.”

对比一下这个作者和寻路中国的作者,其实他并没有何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即使已经在中国呆了将近十年。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他引用中国的东西,反复说的就是一句鲁迅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个清洁工在线下被人瞧不起,但是在线上却是一个草根诗人,这个故事还是比较励志和符合中国特色的。

1Indeed, the inherent drama of an individual standing up to the state was obviously seductive, and it helped explain why the most famous image from China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was not of its economic rise but of the man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tank near Tiananmen Square. Whenever I wrote about human rights abuses, I knew to expect that often the most critical reactions came from other expatriates in China
Dissidents who were famous in New York or Paris were unknown to ordinary Chinese citizen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discussion of democracy and rights was at odds with the everyday concerns of ordinary people.

Photo_by__shleeeeeeeeee__This_picture_is_just______by_waitingontheworld

因为最近在玩一个叫简书的网站,在那上面建了一个专题,所以这篇是特意为此而写。本着所有的本人长篇的文字尽量统一到一处之原则,最后决定还是发过来了,不感兴趣的可以无视。话说,我可从来没有说,我这个博客是个技术博客啊!
一直很想写一个这种东西,但是一直懒得动。但还是觉得有必要写下来,毕竟的确有不少人向本专题投稿,而往往我在看这些投稿的文章时也会发现他们的风格很不相同,有偏向技术型的,有偏向知识型的,有偏向抒情型的,让我也是很为难,我很想保持这个专题的风格一个大体的相同,总是徘徊在拒绝和接受之间。所以也确实是时候写下这样一个说明了,如果某人在本专题投稿被拒绝了,我的理由就是我认为你的文章不符合本专题的投稿要求。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我们在自己的世界独自狂欢」。其实这种东西如果解释了,就变得很没有意思了,不过确实有必要解释一下。这句话是我在某天想到的,很有感触,然后又google了一下,发现相同的句式是没有人用过的,于是就把它作为我的一个slogan来使用。所谓「我们在自己的世界独自狂欢」,我的定义是:

1我们的爱好,兴趣,志向或者想法与身边的其他人不尽相同,我们属于那些小众的人。
2我们属于小众,所以有些时候会感到孤独。
3尽管我们小众,尽管我们孤独,但是我们在我们的志向,爱好兴趣这些方面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同样获得了很多的快乐,所以是一种「独自狂欢」。
4这里所说的「小众」,只是说你在某一两个领域里面很「小众」,而不是说你不能融入集体之中,更不是说很孤僻。
5而为什么是「我们」呢?因为也许做这种事的时候是你自己,但是「我们」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我们」有这相同的志向,兴趣爱好,只是「我们」分散在大众之中。

根据这样的定义,如果你觉得是你这样的人(广义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人),可以向此专题投稿。如果你觉得你写的文章符合我上面的定义,可以向本专题投稿。

总结来说,我希望投稿的文章更多的是写有关一个人的思想历程,感情变化,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再好不过,能够让读者感叹一声「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以请尽量不要投稿一些技术向的文章。
补充一点:本专题每天最多只允许发布一篇文章,所以如果你想向本专题投稿,可以看一下当天是否已经有文章发布,如果已经有文章发布,意味着你的文章在当天不会被发布。这样的要求也是确保读者能够尽量阅读到优秀的文章且不会感到烦

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也可以在此文下面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