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张学良口述历史》杂记

家庭背景

张学良老家就在河北大城县,嗯,也是当年闯关东的时候去的东北,他在口述中很坦然地承认,当初他家是姓李的,只是倒插门给了姓张家的 。这倒是让我想到了曹操。曹操不是说也是夏侯家的后代么。

口述历史真实性问题

在这里杨德纲教授也重点提到了这个事情,口述历史能够保证第一人称的叙事,但是却却往往会带有很多个人感情,想一下也是啊,假如一个女儿要口述历史讲父亲,怎么会提他父亲的不好的地方。

大帅本是草寇

张学良讲到他父亲本来只是一个土匪,后来算是被清廷招安了,招安之后又能有官军的名字去打其他家的土匪。这倒是让我想到了电影投名状和小说水浒传,只是显然张作霖比之更加幸运。在清末的那个时候,满族人已经无济于事,借助于汉人,湘军淮军大气,慢慢地也把局面搞得难以收拾,可叹可叹。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一些旧军阀是如何崛起的,看西安事变的一些资料,杨虎城这个西北军的统帅,当年也是从底层做起,军校没有上过,完全摸爬滚打着上位,像他们,最值钱的是阅历和声望了。

民国时的女人们

张学良讲到了在他十一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当然张作霖在老婆去世之后肯定也是没有闲着的。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在民国时期,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亦或者是枭雄都有过夫人早亡的经历,成为了他们成功路上的牺牲品。类似的还有老毛,叶帅等等。然而令我有些不解的是,即便是自己的男人并不能给自己安全,还是会有那么多女人前仆后继。

兄弟

我父親的兵權都在張作相那兒,我後來當軍人,一直都是張作相把我提拔起來的,張作相和我父親是拜把子,我們不是一家。

还是能够看出来,在民国那个时代,拜把子是维系关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还能够很容易地想起来的是张学良与蒋介石,小叶丹和刘伯承等。

鸡蛋酱

他老先生當師長的時候,很節儉。我們那裏,吃雞蛋有種吃法叫炒雞蛋醬,就是把雞蛋擱點醬炒鹹了就飯吃,他老人家早晨吃雞蛋醬的時候,一個雞蛋還要剩一點兒留著中午再吃呢!

想起来在某公司实习的时候,冯同学这个黑龙江东北大汉还曾经在宿舍里面做过鸡蛋酱,不过忘了是拌饭吃还是拌面了。

余凤至

前两天看山西卫视一档百家姓科普节目,正好赶上这期说的是余姓,其中有个环节是根据关键字来让嘉宾猜余姓名人,说到了大家闺秀和贤良淑德两个关键字,当然也就是这位余凤至了。这两个词形容她也确实妥帖,从小出身大家,又与张氏结为娃娃亲,即便是张学良本人风花雪月,她依然能够在家里本本分分,将大帅府调理地井井有条。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西安事变之后,还能够为张学良四处奔走,远走美国之后,又成全了赵四和张学良。

赵四小姐

赵四小姐大名叫做赵一荻,因为在家里排行老四,因此被叫做赵四小姐。现在有一张很有名的照片,已经老年的赵四小姐推着轮椅,轮椅上面坐着年迈的张学良。说起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几件事是不能不提的,其一当年只有十六岁的年纪离家出走去找张学良。其二张学良发妻不能容忍赵四小姐,不给他名分,但后来原谅了她。其三则是在张学良被囚禁期间代替去美国治病的张发妻照料张学良,终于等到了张离婚,两人成为了正式夫妻。

提赵四小姐,赵四小姐也是真爱啊,当年张学良是真真的花心大萝卜,可就是这样,赵四小姐就是在张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可叹了。

杨教授在写作之中,还说了很有趣的比方,即便是红楼梦里落魄的贾二爷,也没有落得个美人归啊。的确如此。

看这本书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还是像鲁迅说的那样,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历史,而到了民国史这部分,用现代历史书上的说法是地主阶级的历史,民国这些轰轰烈烈的人物们,细细来看他们的背景,恐怕也都有地主阶级的背景。有钱有势有更好的平台,普通的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能解决呢,还谈什么救亡图存呢。即便是民国时这些奇女子们,也是有他们的家庭背景支撑他们活动的,宋氏三姐妹如何?赵四小姐如何?人间四月天的那位又如何?要做现代女性谈何容易,也许一百年后的今天的大多数女性在思想在气质上都不及民国时那些女子,这并不为奇,就是这样啊。当然话还是说的不能太满,民国出来的那些英雄枭雄里也总有几个真是普通人家出身,这样的,就更加让人值得敬佩喽。

西安事变

张说西安事变是想教训一下蒋先生,他后来也表示了后悔。
西安事变是个很有戏剧性的事情,他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真实的西安事变

简单回顾一下西安事变,我们可以看出来与我们教科书上的所学有几点不同。

  • 首先说要不抵抗的是张学良,而不是蒋介石。这并不难理解,张学良在教科书上的形象是伟大的,他被描述成促成国共合作的民族英雄,他也因为西安事变救了当时穷困的共产党。

  • 西安事变并非是张学良的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杨虎城据考证曾经提出要加入中共,而他本来和张不合,后来因为张的两个师在剿共中被全歼,蒋直接撤销建制,张不想自己的东北军实力受损,张杨二人有了利益共同。杨也早就与中共承诺互不侵犯了。前几天看一个电视剧,说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有个情节是毛把叶剑英派去西安与张杨长期合作。后来又是周恩来亲自到西安与张学良商议。
    题外话:这多少让我想起了水浒传里面的晁盖吴用阮氏兄弟上梁山。
    蒋在西安事变后由张学良护送回到南京,立刻就将张学良软禁。此后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少帅就消失了。

评价

每个人都有他的利益,从蒋的利益出发,当初他的算盘算得很精明,想要借助东北军西北军这两支杂牌军来剿灭共产党,东北军西北军也必将受损。可谓一石三鸟了。但是从张杨的利益看,他们当然不傻不想要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地盘受到损害。张也确实希望打回东北去,但是究竟这个动力有多大,谁也不好说。更何况,还有中共在旁边的旁敲侧击。

从中共的角度看,他们当然是从西安事变中活了下来,并且越来越好了。中共应该也是抓住了蒋与张杨的矛盾来见缝插针的。能够树立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联合蒋介石也很正确。在西安事变中没有杀掉蒋介石也很高明啊,就如同当初关羽华容道上没有杀掉曹操一般。

张学良其人

曾经看过一个说法,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说他不忠,因为西安事变说到底也是背叛了党国,说他不孝是因为老爸死后没有守住东北,让日本人夺了去。说他不义是说他本来与蒋介石是结拜兄弟,却做出了西安事变那样的事。

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是却有些简单了,大忠是忠于民族大义,促成国共一致抗战,也是忠,还是大忠。只不过假如有如果,如果只有国民党在抗战,抗战是否会仍然胜利呢?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是否张学良曾经后悔西安事变,有人回答张学良过90岁生日的时候,面对记者连说惭愧,暗指后悔。我却不这么认为,张学良的90岁生日宴开在台湾,面对的也是台湾记者,他口口声声的惭愧,当然也是现在当时的台湾立场之上,还有就是几分谦让。至于他是否后悔,他在这本书里也曾表态,如果回到那个时候,可能还是会发动西安事变 ,这是要设身处地的。

相关文章

晓松奇谈拾遗之一字之错 韩复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