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入门前端前,你是否曾和我一样好奇?

偶尔,我会回想起我从业三年的经历,不能说多么精彩,但也步步为营。我还是会再想的过一些,想起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想要学习前端,了解前端,如果用现在的话,叫做初心。

我想起来,当初上高中的时候,我的手机流量套餐是每月30M流量,平均下来每天大概只有1M的流量,这在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想象。那时候,我只在下了晚自习之后,躺在被窝里用UC浏览器的无图模式刷刷微博,每月勉勉强强流量够用。那时候,蛮好奇这些词汇的,“流量”,“无图模式”。我当时一直很好奇,“流量”到底是怎么算的。为什么我的流量有时候就不够用了呢,本着有事情问百度的精神,当时去百度了“手机流量”的定义方法。于是的出来一个计算方法,也就是看获取到的网页上的内容,来计算“流量”。图片需要消耗更多“流量” ,因此当时的UC浏览器采用无图模式,能够省流量。一切似乎都没有我呢提,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为了计算自己每天的流量消耗,还曾经打开一个无图网页,根据里面的字数,去计算消耗的流量,结果却发现,实际消耗的流量,总是超过当时的计算值。直到很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当年做过的这件“蠢事” ,并且终于弄懂了所谓流量的含义。当时的我,只是看到了表面上的网页展示内容的流量,却忽略了还有很多其他的网络请求,比如CSS,js文件的加载同样消耗流量,这说到底,是因为我对计算机网络这门课不了解。 而后来慢慢地接触了计算机网络,入门了前端,也就能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

我也想起来,大二大三的时候,曾经很喜欢折腾浏览器,包括火狐浏览器和谷歌浏览器,就是希望能够把浏览器折腾得更加高级,实现更多功能。当时按照网络上面的教程,各种鼓捣,安装各种插件,脚本,样式。其实后来想想,这所有的这些鼓捣,也都是在用前端技术,改造浏览器浏览网页的体验。当时,完全不懂前端技术的我,只是觉得很神奇。后来,大三的时候,我按照网络上的教程,给某个站点写了一个去广告的样式,其代码只有两三行。在当时看来,我写这两三行代码折腾了好几个小时,终于简单明白了审查元素,元素选择器怎么用,我只用了一条语法规则,也就是display:none。我花了几个小时,只为了学习这样一条语法,实现一个功能。这当然是因为我在此前,没有接触过前端知识,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但是你问我现在的我后不后悔?我并不会觉得后悔,因为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越来越对前端技术感兴趣,于是后来的转行前端也就顺理成章了。

工作之后,我的技术栈是在不断扩张的。随着技术栈的扩张,知识也越来越多。当我想到过去的那些“蠢事”时,也会觉得有几分可笑。可是,那就是青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