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纵使青春留不住---《匆匆那年》书评


之所以会看这本小说,一是因为即将上映的同名改编电影《匆匆那年》,一个则是碰巧发现在我的网盘里面躺着这样一本书,就顺手下载了下来,看了几页觉得有趣,就继续读下去了。

#不足之处
看了几页之后没有继续看,而是跳转到了书的后记,说到了这本书被称为是八零后的《血色浪漫》,然而又不同于《血色浪漫》,于是带着几分好奇继续看下去,总体来说,确实很像血色浪漫的感觉,从故事的设定背景「北京」到人物,同样是三个大男孩和几个小女生的故事,同样是能够在书中找到很多的京片子话,你丫我丫如何如何,同样有北京的所谓小混混的恶斗。不过从整体来说,血色浪漫的「格局」真的是大多了,对,是「格局」,每一部小说大概都有他的格局,不过血色浪漫你看下来,他的时代背景就决定了他的出色,人物在那样的背景,文革,知青插队,当兵,改革开放,摆煎饼摊等等下,故事想不有趣都难,人物想不传奇都难,而这个《匆匆那年》,大概就像是他的名字说的这样,注定了也就是个说「青春」这个话题的小说,当然,想要写好青春也不容易,只是格局太小了。他有点罗哩罗嗦,我看《血色浪漫》,最喜欢的其实就是那些年轻人最开始上学的时候那一段,当时觉得这tm才叫青春嘛,不过这个《匆匆那年》则好像是把这一段的剧情拉伸了,拉伸的结果是细化之后的情节略显无聊。
当然,我也经常觉得这类小说有个问题,就是突出这些主要人物以后,好像其他人都不存在这样,就像是f中,感觉就只有这几个人一样,虽然是艺术的需要,不过也总让我困惑。

#优点
坦白说小说后半部分,也就是高中结束以后发生的事情比我想象中要精彩很多,以至于我直接把最后的三分之一一口气看完了,总体来说这还是一部不错的小说,虽然我一直在说这本书格局太小,但是关于青春又的确有很多的东西要说,而且我也渐渐地发现这本书真的不仅仅是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有很多友情,亲情的成分。我大概三天时间读完了这部38万字的小说,读完之后也会长出一口气,仿佛这就是刚刚发生在我的身边的一件事情。然而这终究也不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从你读完的那一刻起,也许只需要再沉浸个几个小时,就不得不再次开始你自己的与这部小说没有任何关系的生活了,小说之于生活,永远只是佐料。

所以你不要看我在上面说了两点这部小说的不足,不过我仍然是要推荐广大的青少年荷尔蒙高发群体们来读读这部小说的,并不是一本很厚的书,又确实能够有那么一丁点的感动,为什么不读读呢?更何况最新《匆匆那年》同名电影也在上映,我自己是不喜欢看国产的电影这些俏丽的男明星的,早就被最近这些新生代男明星伤透了,但借此机会看看小说还是不错的,而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拉着你去看这个,你倒是可以跟他装x似的说上一句「不好意思,小说我都已经看完了」,不过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女朋友之间,所以可以无视上面言论了,该看的还是要看的。

#感想
方茴是个怎样的人呢,大概就是那么个沉静而心机颇深,爱就爱得死去活来的人吧,那个陈寻呢,其实有点像钟跃民,像很多男人,爱情永远不是生活的全部,甚至连四分之三都没有,其他人好像都扯了扯爱情这档子事,这让至今仍然单身的我总觉得无法理解里面人物的心理,甚至于觉得他们所谓的匆匆那年大概从来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然而不是的,我的匆匆那年不过是在以另外的不同于这个故事所讲的发生过,仔细回味过,其实更加有趣。
我个人是不经常看这些所谓青春文学的,理由刚才说了,格局太小。其实真的是这样,看这种东西也许要的就是感同身受一般,不过好像很难做到,对于我这样没有初恋的孩子。我也很好奇,青春文学真的只能写你爱我我爱你嘛,也许并不是,还有我爱你,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所以当我看到这部小说的时候,还是能够激荡起一些当年的痴情暗恋之心的,还是能够想象一些过往的发生在我自己这里的故事的。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谈论青春的人,不过最近读的书好像都在让我往这个方向上面想,一本是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也是因为他的格局太小,没有看几页就放弃了,书中有句话是「纵使青春留不住],它倒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后我回忆了一下,也觉得也许大学时代结束的时候,就是我所谓青春结束的时候?好像不是,我更愿意把三十岁看作青春结束,毕竟三十而立嘛,不过我仍然愿意将「青春」和「校园」建议在一起,相信多数人也是如此,所以这本书也是这样,背景就是校园,是某北京重点高中,想到这里不禁觉得,这部改编的电影是怎样通过审核的?广电不是禁止了早恋嘛!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很有距离感的现象是,这是一群所谓的精英,在北京几乎最好的高中,有的可以不凭借着高考攀上自己的社会阶梯,出国留学等,让我这个从农村出来的多少感到有点不真实,然而也许对于那些人,那些场景确实是真实存在过的。

再说一件怪事,看完这个小说以后的二十分钟内,当我正在复习高数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妹子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手机号,然后让我写,我问我的?她说是,我问干嘛!她说你就写吧。于是很邪乎地写上了自己真实的手机号,看完这个爱情小说以后结果遇到这种事总会让人感觉好像是某个妹子喜欢你怎样,其实,鬼知道,反正能对我有什么坏处呢?!我也用一下这个老套的句式:多年以后,我是否还会记得在我一个人看完这部叫做匆匆那年的爱情小说以后还沉浸其中之时,在图书馆里面,有个妹子跑了过来没有理由地向我要了我的手机号,然后转身离去呢?也许我希望之后没有结果,这件事情到此结束,就像是这个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一样,没有那个所谓圆满的结局,留给人更多臆想的东西。

#其他
关于高中时候的恋人在高考中报同一所大学这件事,我倒是真的看到过,高中时的室友和他的女朋友,两个人报了同一所大学,不过阴差阳错,最后也没有到同一所大学,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我始终也觉得那样太过天真,我始终也像很多高中老师说的那样,高中时代的小爱情,算不得数的。
没有距离感的一个事是小说里面的我本科和我学到专业是一样的,也是自动化,不过他那个时候就说了自己不好找工作,只好出国留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