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图床为谷歌,不见图,请翻墙,不会翻墙,爱莫能助)、
201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了天津。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的话,大概就是想出去走走了。旅行这件事情,在我看来,一个意义是能够将自己放空,可以什么都不用想,只沉醉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如果再多说两个理由,也是因为早就想来,却从来都没有来过。我们家其实离天津很近,小的时候最常看的电视频道不是中央台,河北台,而是天津台。我也经常收听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虽然我并不是「天津人民」。但说起来,虽然家离着天津这么近,却从来都没有去过。以至于小的时候会很自卑,当身边的小伙伴们讨论起去过的地方的时候,我却只能想起来周围的四邻八村。
第一站-天津站
我是从一个旅游资讯网站上得到的天津一日游的行程规划,我自己也觉得没有必要再自己设计其他路线了,便直接拿来用了。从北京南站坐高铁来到天津站,本来还想体验一下这全国最早建设地铁城市的地铁网络,但是手里并没有零钱,也没有天津的公交卡,不想排队买临时卡,便干脆就在站内打的了。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我刚上了公交车,司机师傅问我去哪里,我说去「五道口」,然后师傅蒙了,说哪有这么个地方啊。我又说了两遍,还特地告诉他,这不还是天津的热门景点嘛!师傅还是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赶紧拿出来手机,把刚才的高德地图打开一看,原来要去的地方是「五大道」并不是「五道口」,大概我对宇宙金融中心也是心向往之吧。
第二站 五大道
出租车开到五大道,我一个人下了出租车。并没有多久就见到有个中年男子向我出租自行车,当然,是地道的天津话。我的确很久没有骑自行车了,想要体验一番在天津卫骑自行车。那人要价20元一位,不限时间,我也没有还价,把押金交了,骑上车子就走。在五大道骑了会儿,才发现原来这附近还有好多出租自行车电动车的生意人,价格有5块,10块的,都比我这次租车便宜,想着吃了亏,然而,毕竟也是小钱了,开心就好。
坦白讲,五大道并没有给我太多惊喜,毕竟在广州的沙面 ,小洋楼我也是见的多了。要说在五大道的乐趣,仍然要说是骑着自行车在这街道里面穿梭了。五大道的好玩之处还在于他富有特点的道路名称,它的道路名称就是中国这些大大小小城市的城市名,以城市名省份名来命名道路其实也不新鲜,但是在一片区域内这样命名道路,就很有意思了,更有意思的是,正如云南和贵州在地理位置上是挨着的,五大道里面的云南路和贵州路也是挨着的。这让我觉得像是在一个微缩的中国沙盘上游走,很有乐趣。
大概是雾霾的原因,当天的五大道景区并不热闹。这几乎不像是个景区,连商贩都少的可怜,像前面说的,也就只有几个出售自行车的大爷大妈了。五大道里面也有日餐厅法餐厅等等,但毕竟我去的时候是早上,人迹寥寥,反倒是与之相隔几百米的煎饼铺,生意还不错。我在五大道也买了套煎饼果子,在天津煎饼果子还保持着它的原教旨,没有夹烤肠,加卫龙等等,再往其他景区转转,甚至连手抓饼,鸡蛋灌饼都无处寻觅,煎饼果子在天津卫真是地头蛇啊!
第三站 古文化街
天津的古文化街是我一直以来就很想去的地方,说起来最早听说这里还是因为大概十年前,奶奶曾经去过那里,给我求得了个玉坠,给家里人买了些点心,玉坠是早就丢掉不见了,点心更是当时就吃地光光的了。奶奶很少出门,因而这次去古文化街也让我印象深刻。这次来到古文化街,与其说是为了自己,倒更多地有些想要走奶奶去过的地方的样子,打个并不恰当的比方,陈奕迅有首歌叫做《好久不见》,不是就有一句叫做「来到你的城市,走你走过的路」嘛!
我是坐天津的公交车来到的古文化街,到站是「东北角」站,在公交车上胡思乱想,因为对这个「东北角」并不陌生,很是熟悉,当初听广播的时候,也会听些广告,经常听到的广告语是「东北角新华书店二楼」,至于这个广告到底是卖什么的,现在却记不得了。然后就又想以前听过的有关天津地名的相声,想起来以前马志明先生有一段提到了「南市食品街」,说来也是巧,便想着便望着公交车外,正看到公交车外,有大字牌匾,就唤作「南市食品街」,只能说一切皆缘了。当然,我最终也并没有去到南市食品街里面逛逛,看看曾经多少次在相声里听说过的地方。
古文化街说起来并不是一块很大的位置,如果单纯地只是逛街,并不比五大道距离长。然而古文化街,就像它的名字所说的,谈的就是「古文化」。然而,在我看来,即便是谈古文化,可能也并不比「潘家园」专业。因此,我也没有在古文化街的「核桃」,「蜜蜡」上面停留,好在古文化街也仍然有他的特点,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天津卫的「泥人张」,「杨柳青年画」,这次在古文化街全部见着真的了,这一点让我很是喜欢。我很享受曾经遥不可及的东西,如今唾手可得的感觉。在古文化街,有好几家「泥人张」,游客可以直接到铺子里面参观,喜欢的东西也可以找店家购买。不得不说,有些泥人捏的确实不错,然而对我来说,也只是能够看懂拿着单刀的「关云长」了。其他很多中国古代有典故的人物做出来的泥塑,如果不看那些说明文字,我是万万也猜不到啊。
「泥人张」是我在古文化街很喜欢的一个点,除此之外,「天后宫」也是我很喜欢的,前面已经提到过,我来到古文化街,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奶奶曾经来过这里,这多少让我产生了些兴趣,而奶奶当初也曾经多次跟我说过这里的另外一个景点,就是「天后宫」了。她是那种什么都信的人,来到天后宫还要拜一拜,烧烧香的。然而,我来到天后宫并没有拜天后,也没有烧香,只是在外面观察了一番,看了看「天后宫」正门前的说明,所谓的「天后」其实就是「妈祖」了,是渔民们出海打猎前要去祭拜的,这座「天后宫」重修于2005年,大概奶奶也是在那之后的两年左右去过的。我没进去,拍了张照,觉得也达到了我此行的目的。
说起来,我来天津匆匆忙忙,并没有过多的计划,甚至只是独来独往,没有事先约好任何一个同学或者朋友。来到天津转了半天之后,突然想起来来天津听相声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时还是在公交车上,就顺手在知乎上搜了一下,出来了几个有名的茶馆,当时也只是想到了哪里,还并没有成为决定。
哪里想到在古文化街从北快走到南,却发现了一个名叫「名流茶馆」的相声馆子,看牌匾更是吓人,题匾人就是相声泰斗马三立了。走上前去,看了看演出说明,当时是下午两点,这场演出是一点半开始,五点钟结束,票价倒也很合理,按说我如果直接在这里听相声,也赶得上回家的高铁。然而,最终还是没有成行,毕竟对之并不熟悉,而我又已经做好了计划。还有两个景点要赶呢!不过话说回来,我仍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应该还是会到相声馆子里听会相声的,可能不是德云社,但也差不了吧,之前解锁了去评书书馆听评书,有趣得很,下次解锁现场听相声应该也不远了。
当我大致把古文化街转了两圈之后,想起来前面说过的「东北角新华书店」,又特地过了十字路口去到那里,本来以为广告上经常说的地名应该是个地标性建筑,然而却发现这个「新华书店」破败得很,很是沧桑了。至此,我只能认为这是一个老地标,顺不准哪天就拆掉退出历史舞台了。
天津之眼
按照一日游的行程规划,我接下来还可以去「意大利风情街」逛一逛,在高德地图上搜了搜,距离并不很远,而事实上,我在天津走的这几个地方距离都并不远,打车来来去去都只是十几块钱的车钱。我游过了「古文化街」才两点多钟,想着如果最后一站是天津之眼,那实际上在那里还可以呆上好久。于是想着也可以走着过去,看看天津的普通的风土。
还真别说,从古文化街出来,一直走到一座桥上,看了看桥旁边的说明文字,才知道此桥就架在海河之上,此时虽然已经是腊月,但海河并没有解冻,大概很多原因是海河与大海相连,水是活水。因为水是活水,也看到几个挺着大肚子的五十岁开外的大爷,跃跃欲试要游冬泳,于是就在那里瞅着看,后来果然看到有两个大爷先后下水,一来一去加起来也就100米,但毕竟是冬泳,也就不见怪了。看到这几个游冬泳的大爷,也让我想到了马三立相声里面的「张二伯」,很彪。
我毕竟没有来到过天津卫,本来还想去那个「意大利风情街」看看,但我若是走着的话,竟然不认得了路,后来索性放弃了去这里。打了个的,直接去「天津之眼」了。
上了出租车,出租司机师傅照例问我去哪里,我说去天津之眼。人家又问去哪里干嘛,我说跟朋友约在了那里,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约好,只是不想让人觉得太过孤单。哪料得这话说了没有几分钟,就有朋友打电话过来,问我是在天津不是。之所以他会知道我的行踪,当然是因为我在我们共有的微信群里发了条当时在古文化街的位置,而当时,他因为一些原因也在天津。我下车之后告诉他,我已经离开了古文化街,现在在「天津之眼」,他并不知道这是哪里,我向他解释一番,所谓的「天津之眼」是个摩天轮,balabala。他坚持要过来一起聊聊,吃个饭,我当然不会拒绝,于是就在「天津之眼」附近等着他。
来到「天津之眼」,觉得还是有一些惊喜的,我最初想到的自然是「伦敦眼」,后来我也在心里想,今天来到了「天津之眼」,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去看看「伦敦眼」,说来也正是有了这个念想,等到元旦的时候,我在Youtube上搜了下「伦敦眼」,直接搜到了去年的跨年夜的「伦敦眼烟花秀」 ,觉得很是惊艳了。而当我元月二号早上起来看《神探夏洛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并不太注意的片头,竟然就有很多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包括伦敦眼和大本钟等。而实际上,「天津之眼」架设在连接海河东西两岸的大桥之上,这个创意点还是很有趣的。整个摩天轮乍看还是挺漂亮的,只是当天毕竟有雾霾,即便是夜里的时候,「天津之眼」也蒙上了一层灰。我自己一个人在「天津之眼」附近走走,走到售票处,看到票价单人六七十块,然后想着这位男同学来了也可以一起坐一坐,却发现买票上「天津之眼」的都是些青年情侣,又想到两个大男人在跨年之夜玩这种东西有点诡异。说起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摩天轮这种东西就被赋予了一些「爱情」的含义在里面,好像只要能够两个人在摩天轮上坐上一圈,就能够天长地久,甚至连周杰伦巡回演唱会的主题都直接命名为《摩天轮》了。
前面说到了「天津之眼」架设在大桥之上,而大桥又架设在海河之上,海河又是直接连接渤海的,说实话,以前在深圳的时候也是去过海边的,然而这次在天津直接就见到了海鸥,这一点,让我很是欣慰。之前本来还不太确定这在上空盘旋的十几二十只鸟是什么品种,后来听到旁边人说才知道正是海鸥了。在河岸边,有两个卖金鱼的商贩,起初我还很好奇,来这里的多是游客,谁会买了鱼带走呢,太不方便了。后来才知道人家打的是「喂鸟」和「放生」的旗号,游客们即便是买了这鱼儿,也是直接将鱼儿放生,我在河边碰巧看到一对青年情侣买了十几条小金鱼,当然是男生付钱,男生放生了,开始那男生选择将鱼儿扔到河水里,后来最后几条鱼,他选择了喂鸟,等到海鸥飞过来的时候,往海鸥飞行方向的河水上空扔去,海鸥真是很机敏,一个加速,就把那鱼儿叼走了。让我说,海鸥真是一种聪明的动物。
在「天津之眼」等那位男同学半个多小时,他终于赶到了,本来还询问他要不要一起做摩天轮,那哥们直接说自己晕高,不敢做,我也没再请。我俩又一起在「天津之眼」附近找了个火锅店吃了个双人火锅套餐,想着两个异乡好友能够在异乡相聚,而又恰在跨年之时,分外高兴。互相祝贺新年快乐,把酒言欢,只是高铁行程紧急,我俩也只不过匆匆相聚两个小时,便分别了。
为什么说大农村
最早听说天津是个「大农村」大概是在知乎上,当时有天津本地答主对天津有这样的评价,我便记在心里了。在这里,我有我自己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天津是一个「俗」文化很重的城市,这里的「俗」更多的指的是「民俗」,前面也提到过天津有「泥人张」,有「杨柳青年画」,有传统的「津味相声」,也有「煎饼果子」,也有「锅巴菜」,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尽管也有与之相对的洋气的「五大道」,但即便是「五大道」,也仍然是在法餐厅旁边就有「煎饼摊」,丝毫不违和。这种「民俗」文化让我觉得很亲切,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听过的那些含有浓浓生活气息的「津味相声」如此之哏儿并不奇怪了,这不就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嘛!我想起来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想起了马志明先生的「你踩我脚了」,想起了他的《江米条》!正是这种民俗文化让我觉得天津是个「大农村」,这里的「大农村」并没有多少贬义,毕竟我自己也是农村人,我更多地是想表达「天津」是让我觉得很亲近的。在天津的短短一天时间里,我也与不少天津人有过或多或少的交流,总体来说,天津人让我觉得很亲近,与北京人相比,除了北京大妈让我觉得热心之外,很多北京人都让我觉得有几分傲娇之气,但是在天津,越是土著,越能觉得他们很亲近,即便是在五大道那个多收我租车费的中年大叔,我也没有特别的讨厌。坐在公交车的时候,见到祖孙两个人,孙子还在上小学,祖孙两个聊着天,爷爷说着等到孙子小学毕业了,要争取让他去上「耀华中学」,「耀华中学」我以前就知道,当然也是通过电视和广播,在天津也肯定是「重点中学」了,这让我对这小孩有了几分刮目相看,而看着小孩的表现,也确实觉得很机灵,这样的小孩子就在眼前,聊着普通的生活,还是让我很亲近。
天津作为四个直辖市之一,在我看来发展得已经很不错了。即便不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里面也应该是能够排的上名号的,发展到这个地步的城市,高楼林立并不奇怪,但是能够仍然保持着很浓重的民俗文化,就很难得了。
坦白讲,这次「天津之行」很重要的一点收获是,让我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了,我自己上大学之前甚至没有出过我们县,那些年的我很大程度上我都很自卑,甚至觉得县城的小孩都高人一头,并不知道城市里的小孩是怎样的生活。然而后来上了大学,慢慢地走出去见得多了,从北方到南方,从南方到北京天津也算都走过了,到了天津,看到普通天津市民的日常生活,觉得其实农村人没有必要自备,大家也不过是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之下罢了。我在这里甚至可以多说两句,曾经听一位老师说,城里的孩子素质高,她的说法是素质不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而体现在你课外的琴棋书画这些东西上,我后来慢慢意识到,这不过又是一个对「概念」定义的问题,如果你把城市作为参考系,当然就会得出这样的素质定义,然而,如果我们把农村作为参考系,那么素质的定义可能就会变成了谁游泳游得更好,谁钓鱼钓得最多,谁摔跤摔得最棒。不过,毕竟,如果农村人想要走出农村,那么参考系就一定是城市了。
记于2017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