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聊聊农村创业那点事

打工人永远想创业

老家在河北农村,这边的产业就是家具相关的产业。这边从改革开放之后,自主创业之风,就席卷开来。一大批人,凭借着开工厂致富,他们最早可能只是家庭作坊式地生产家具,桌子椅子之类的,后来有的人做大做强了,有的人则二三十年如一日地继续做着家庭作坊式地生产。家庭作坊式地生产并非就是意味着死亡,他们可以将产品卖给其他商家,在我们这边叫做“抓活”。我理解有点像是农户自己养牛产出的牛奶并非卖给普通消费者,而是卖给蒙牛伊利这些大商家。

无论怎样,我们这边的农村,想要创业,其实成本可以做到非常低, 当然也没有低到令人发指。很多时候,只需要动员全家齐上阵就可以了。当然,也要选好方向和路径。

人们都想着创业,打工人永远不想仅仅只是打工人,大概原因就在于创业成本很低。

有个朋友前两天告诉我,如果只是打工的话,每年累死累活,也就挣到10万块钱,超不过去。只有当了老板,才有可能更高。在农村,打工就是被剥削的对象,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你不只是一两百人的大工厂,那老板其实也是被剥削的,或者说,很累的,他们也在自己剥削自己,没日没夜地工作。

在我们这边的农村,工厂的工作,就像是农业社会那样,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得休息。简而言之,就是从年头干到年尾,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也像极了农业社会:虽然从年头干到年尾,但是,如果有婚丧嫁娶,人们也往往会请假去“吃包子”,“吃包子”是我们这边的土话,大概就是去主家那边吃饭,随份子。日出而坐,日落而息,也是农业社会的生活。想到了这些,我会想起我自己十几年前写的文字,也会觉得有些幼稚可笑: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感到很惭愧,从小到大我很少做农活,很少下地,事实上,现在我们这的农村离传统农业正越来越远,不光是我,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我,很为我们家乡的未来操心呀!农民要是没有了地这个根,还叫什么农民,他会心浮气躁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现在不种地了,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来进行生产而已。打工人就像是给地主种地的佃户,老板呢,当然就是地主。理解了这些之后,我对家乡的未来的操心,就真的是瞎操心了。

一个个淘宝村

其实与其说是淘宝村,不如说是电商村。我曾经听说过很多老人的故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村就在做家具制作的产业,那个时候,创业人们不怕苦不怕累,推着小推车,小推车上装上些桌面,就推起小推车去隔壁镇上卖货了,正是有了先辈们的创业,才有了整个产业,老人们说,我村的家具生产比隔壁镇上还要早,只不过隔壁镇上交通更加发到,因此后来隔壁镇上成了家具产业的中心,我村生产的家具也继续拿到隔壁镇上卖货。

到了我老爸这一辈,隔壁镇上开了家具城,他也借此机会在家具城里面租了一间门脸房,每天都要去盯门脸,盯门脸的时候,客户来买活,就有了收入。据他说,当年他开始去闯家具城,虚岁30岁,后来一做就是二十几年,他起初是用三马车运货,城里人或许并不了解,这是一种烧柴油的农用车,不是电打火,而是摇把打火。过了不知道几年,他买了一辆不需要摇把的三马车,再后来,他又换了两次小卡车。

他有他的创业历程,我上小学和初中的年代,大概赶上了他事业的上升期,虽然如此,也很难说他挣了多少钱。

后来淘宝的兴起,慢慢地摧毁了曾经的家具城,曾经热闹的家具城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清,以至于我爸后来都很少去盯门脸,虽然仍然在租着门脸房,但是平时根本不在那里,只是把那门脸房当作是仓库一样。淘宝的兴起,有些人落后了,但也有些人冲出去了,有些普通打工人抓住了商机,在淘宝上折腾一番,就上岸做起了老板,有些原来是个体老板的,也凭借淘宝做大做强。

后来又兴起了几波浪潮,行业发展其实还是蛮快的,老爸做的桌面也在被动转型。在这几波浪潮之中,总有人能异军突起,创业者们总能找到发财的机会。

所以,后来在我们这边就有了无数个淘宝村。当然,说是淘宝村,更像是电商村,毕竟他们不光做淘宝,也做拼多多等,往往价格低廉,质量很难说有没有保证。要说政府有没有扶持这些淘宝村?我个人感觉只要不添乱就是好的,淘宝村的形成是民间经济自发的行为,一旦有人从电商里面挣到了钱,大家就眼红,继而谋求转型或者创业。就像我前面所说,创业成本不高,并且制造这种家具本身就是可复制性可替代性非常强的,生产本身不是问题,能够把货卖出去才是问题。

我总是觉得,这大概就是民营经济的活力。在我上高中之前,我生活的环境全是民营经济,人们都是在村里打工或者开小做法,以至于我很难想象大型企业的运作方式,

一个个家族企业

我所知道的,很多村子里的企业已经经营了三代人了,现在是孙子辈的人来接手继续经营,家里面的厂子是一个强大的后盾,因此我也知道很多人可能对上学毫无兴趣。

创业者们往往更有狠劲,能吃苦受累,而到了第三代上,则要看继承者本人了,如果能够一直积累财富,继承者有出息,那自然也能继续做大做强。

这个时代发展如此之快,成为一个个体户创业有个好处,便是一旦抓住一次机遇,挣了一波钱,或者在行业里有了一定地位,再想要落后可能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了。我叔叔便是一个例子,他在大约十五年以前,抓住了一次机会,当时村子里很少有人做一种新式桌面版型,他迅速地将全部精力去做这种版型,这种版型变得越来越流行,很快他就做大做强,发家致富了。后来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就一直在做这种版型,凭借着老底丰厚,也很难说就落下了。

关系很重要

在农村创业,做个体,关系很重要。这里的关系指的包括跟客户的关系,跟员工的关系,跟上下游企业的关系,跟其他商家的关系,所有的这些几乎缺一不可。和城市里不同,农村创业的几乎所有有效信息,都来自口口相传,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之少。因此,在农村做个体创业,需要你有好的交际能力,而且这里的交际能力,在这里混社会,需要你熟悉这个社会的一套语言体系,因此,我总是说,我可能无法在这样的社会里面生存。这样的社会,要求我们懂更多这个社会的人情事故,套好关系,陪好酒,请好烟之后,再来谈生意。遇到了问题,知道找对应的认识的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正规渠道,所有的这些,我都不是那么熟悉,我在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社恐,我没有办法生存,我不抽烟,很少喝酒,不会逢场作戏,不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勃焉

前面说了在农村创业,只要你作死,只要你赶上一波风口,可能你都可以在后面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乃至于你的后辈也会因为你这一辈人的努力而衣食无忧,他们只需要沿着你奠定的基础继续前进,偶尔随波浊流,跟着大众做产品,基本也差不了。但是的确也会有些风险,让你返贫,比如说赌博,又比如说借贷扩大生产,这里面当然也都有一些血淋淋的教训,除此之外,也会有政策性风险存在,毕竟你要知道农民永远是最弱势的,农民的地位最低,即便你已经成为了一个个体经营者,但是你还是一个农民,所以一旦有事情发生,你就是优先被牺牲的对象。这些事情,包括去年的疫情,也包括今年的洪水。我有几个典型的例子,比如我媳妇的亲舅舅,本来在隔壁村开了一个工厂,工厂不大,但是也有一些投入,但是就是因为这场洪水,导致损失惨重,洪水之后,工厂难以为继,直接倒闭了。

所以,我也很不看好农村的营商环境。然而,我偶尔也会陷入思考,如果我不得不创业了,我的创业方向又该是什么呢?似乎,现如今,无论你处在哪个环境当中,但凡你要创业,就一定会面临着一些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去规避风险。

我们的打工和创业

老家的创业环境还是很影响到我的,尤其是想到了我自己程序员的属性,本身打工人就有危机感,程序员的危机感就更加强烈一些。而一旦创业成功,成为一个个体工商户,你可以比较好地去度过三十五岁,甚至到五十岁,你也可以不要太过操心工作本身。所以,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会在深夜瞎琢磨琢磨,想想所谓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当然,目前仍然没有太多头绪。

我说的只是农村吗?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也会想到,是否这些我在农村所得到的感受,只适用于农村吗?我想也不尽然,只不过可能我在农村的感受更加强烈。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也和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教育体系有很大关系。我在城里打工,回乡来和朋友交流,他们大概最羡慕我的,除了一周双休之外,就是医保了,农村虽然也有医保以及退休金,但是医保的报销比例还是太低,退休金也还是太少,人们的不安全感太高,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正也没有那些职工保障,那还不如去创业呢,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旦创业成功,自己去承担医疗费用也是可以的呀。

相似的还有教育这一块,如果你只是打工,在当今河北省如此之卷的环境之下,你的孩子很大概率是走不出农村的,因为很难靠上学走出去,所谓的义务教育,其实不也是需要你砸钱的么。所以,还是刚刚说的,如果你的家庭想要脱离这样一个环境,那创业就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选项。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真的觉得我老家的人们的工作拼搏程度,无论是打工人还是老板,都是非常高的。他们根本不能用“勤奋”来形容,需要用“非常勤奋”来形容。我时常觉得我和他们比自叹不如,最近的想法时,如果那些在老家的打工人能够有机会出国打工,避免内卷,做一些蓝领的工作,他们一定能够发财致富,不过这种事情也很难讲了,前几天听到一个故事,隔壁县有个打工人跑到加拿大打工,去帮人家养蜜蜂,他们不会说英语,平时除了养蜜蜂之外,就是在抖音上做直播,打工人说攒几年钱,就回中国,也感叹国外的好。

最后

回老家一个多月,坦白讲其实也没有接触几个人,没怎么聊天交流,聊天最多的,应该是我的岳父,经常会和他聊聊各种杂七杂八,我们总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在与人交流上,其实还是差很多,很多时候遇到完全陌生的领域,不敢问问题,不敢与其他人交流,其实如果我能跟更多人交流,讨论我的困惑,或者今天也能够有更多的话可说了,无论怎样,今天便在此结束吧,我想,以后应该还会再谈类似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