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写在前边
这还是大一的时候暑假的时候学习这个软件时记的笔记呢,今天又在电脑上找到了它,总觉得不应该让他尘封在我的硬盘上,于是挂了出来。
温馨提示:比较乱,写给自己看的,看不下去,按ctrl+W

#笔记

  • 基本释义
    cad abbr.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 Aided Design)

  • autocad 快捷键
    图形单位的设置。。
    行业中对尺寸单位是非常敏感的。格式–单位。

  • ctrl+n新建图纸,不能选择英制的单位。。

  • 十字光标的调整。。调成最长。。工具-选项-显示-光标调成最大

  • 最上一行,倒三角,单击,出来一个可以隐藏菜单栏的选项。

  • 正交模式F8,可以控制是他沿着坐标轴。。

  • delete选中以删除。。。

  • 对象捕捉。。测量长度的时候利用对象捕捉。捕捉两点快捷键F3.单击打开或者关闭。
    对象捕捉屏幕最下面有对象捕捉的图标,这时候右击他,打开设置,可以对 对象捕捉进行设置。。
    使用对象捕捉可以

  • 画出一条线后中断,捕捉一个端点,可以继续完成一个图形。。。

  • ctrl+z 恢复。。撤销。。。

  • 直线的独特操作。。

直线的快捷键是l

  • 点的快捷键是po
    点样式
    格式-点样式
    在cad中一张图纸中只能允许存在一种点样式
    等分点 div加空格+3+空格表示对线段三等分

  • 等距点等距点 me
    、me+空格+
    绘图命令圆。快捷键c circle。
    c+空格 指定圆的圆心,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

  • 任意画出三点 可以确定一个圆
    规则 3p画圆
    任意画出三点 c+空格 +3p空格 指定三个点
    两点画圆,指定的是圆上的直径。

先画一个长度确定的直线,c+空格+2p画圆。。看屏幕下面有命令提示。。
建筑行业等 正多边形来做内切圆,外接圆等。。

  • 缩放命令z+空格
    e+空格
  • 绘制矩形
    快捷键 rec
    rectangle矩形单词前三个字母。。
    如果四个角均为直角,该图为矩形。

It is a rectangle if the four angles square
abbr. 草图;工程图,结构图(drawing

分解命令
测量工具的使用

di快捷键 可以测量长度。。
绝对坐标,相对坐标
下次学第13节。。
CAD中测量工具。
测量圆的面积
快捷键 aa空格
+o空格 可以得到圆的面积。。
分解
线形物体分解
x+空格 +选择要被分解的对象
一般使用相对坐标作图。类似于重新建立坐标轴。
相对坐标 找到他的长度,宽度。
rec+空格
@a,b 可以确定一个矩形
倒角矩形 圆角矩形
倒角距离
指定第一个倒角距离+第二个倒角距离+第一个角点
倒角矩形制作方法
以倒角为100100,矩形500500为例
先做出倒角来
rec空格 c 空格 输入100,,100,再单击鼠标 d
输入500,500.。。

  • 移动命令 快捷键 为 M 。
    例子 先画一个圆 把圆心标出来 m空格
    基点的选择,移动到指定的未知
    选择对象三种方式 ,点选,左框选,右框选。。
    象限点重合 左侧移动 距离
    相对坐标画矩形。

  • 复制命令 。快捷键co 。把一个对象变成两个或多个对象。。使用一种命令完成,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也能够完成。
    文字命令时,先复制文字,然后修改文字如复制五个红字,再把红字改成其他你希望的字。

  • 圆弧 是一个复杂的命令
    a+空格 +三点 作图。最简单的画圆弧的方式。(角度,半径都不确定)
    弦长不能大于直径的长度。。
    cad与角度相关 逆时针出图。。
    利用圆弧绘制太极图。

步骤
半径为五百的圆,a+空格 +圆弧起点+端点+

  • 正多边形
    pol空格+边的条数+最少输入三条边,最多输入1024条边。提示电脑边的绘制完毕。。
    选择边的第一个端点。。一个边长为多少的多边形指定。。
    利用圆心。
    椭圆快捷键为el+空格 两种方法
    1 指定端点 轴
    2 圆心
    3 圆弧
    椭圆弧命令 快捷键 el 空格+a
    co复制命令
    旋转ro
    镜像 mi
    拉伸 ex
    偏移 o
    pr 裁剪 栏选点
    tr
    延伸ex
    打断 br break
    打断于点 br
    合并j
    样条曲线 spl 用于绘制不规则的图形。。。找 几个点画出样条曲线,点击三次空格可以关闭。
    修订云线。revcloud 利用修订云线可以进行圈阅,修改,绘制指定区域。绘制湖的形状等。样条曲线。实际需求。
    对样条曲线最好用co复制命令。
    创建块:b
    需要一组图形整体操作。。

  • 图像填充操作。
    闭合空间点击鼠标左键,按下空格键,空间选择完毕。
    选择图案,图案样例,一一对应。单色,样例改变了,颜色选择。。快捷键 h。。图像填充。。图案填充

渐变色 未闭合的区域进行闭合。。
倒角cha
圆角f
阵列 对行和列同时输入数字,行的方向是正的。这个是阵列的操作。非常有用的操作。库房位置的摆放。环形阵列,首先画圆(为例)ar选择环形阵列操作。需要阵列的对象选择完毕,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设置,。选择你需要圆的模型。填充的角度是多少,确定。四个圆。做出。
利用辅助线,阵列可以操作,环形阵列,找中心点,选择的对象,
利用圆弧命令,4
cad逆时针出图**
8阵列 快捷键 ar 矩形阵列 环形阵列。、
刚才的操作时竖向的操作,行的方向上增加了。则列的方向上是1不变。

#结语
说来惭愧,从那个夏天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AutoCad。

————————————–分割线——————————
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点下面的喜欢按钮,也可以关注本人简书
或简书专题: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也可以阅读我的独立博客,了解更多内容。

#写在前面

看到这样一篇博客:[Windows] 更好的免费高速匿名VPN服务 - VPN Gate - Learning Notes ,因为一直都对所谓「翻墙技术」比较关注,于是就点进去看了。然后又试用了一番,觉得确实值得推荐。

然而我当然不会直接转载别人的博文,此文之目的也是在记录我的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体验。

#简单介绍

VPN Gate 学术实验项目是一个在线服务,由日本国立筑波大学研究生院为学术研究目的运营。本研究的目的是推广 “全球分布式公共 VPN 中继服务器” 的知识。

#下载安装

由于我自己是直接去官网下载的,官网是需要翻墙的,而我自己是有其他翻墙手段的,所以很顺利地去了官网。官网上的内容已经足够详细,无需其他人再写专门教程,另作讲解。只是让一个「因为需要第一科学上网手段而去一个需要科学上网手段的网站下载科学上网软件」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官方也温馨地提供了几个镜像网站,以解决此问题。

如下所示:

vpngate.net 的镜像站点列表 (更新于 2015-04-26 02:50:04 UTC):

http://FL1-119-244-104-142.fko.mesh.ad.jp:31568/cn/ (Mirror location: Japan)
http://14.37.147.135:24165/cn/ (Mirror location: Korea Republic of)
http://58.143.90.41:49238/cn/ (Mirror location: Korea Republic of)
http://5.39.24.152:49499/cn/ (Mirror location: France)
http://211.219.6.172:24798/cn/ (Mirror location: Korea Republic of)
VPN Gate 源 (主) 网站 URL
** http://www.vpngate.net/**

为了方便阅读,将语言选择为简体中文。然后查看使用文档。windows 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面链接,一切按照步骤来就可以,傻瓜都会使用了。
http://www.vpngate.net/cn/howto_softether.aspx#windows

#体会
简单来说,由于一直没有一款合适的全局科学上网工具,以前用过一款叫做一秒VPN的工具,下载使用体验都非常差。这款软件由日本筑波大学设计,也值得信赖。并且官方官方承诺不会收费,当然代价可能是不会太稳定。但由于我平时对于全局科学上网的需求并不多,事实上,仅仅是之前给微软英国打电话激活windows 8操作系统的时候不得不用,这次使用此软件也是在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最近几天我们学校运动会,所以有了连续四天的假期,之后大概上三四天的课后,就又是五一的假期,于是又是看到了很多人的出行的晒图和计划,而对于我,这两个假期是都没有出行计划的,因为啥?穷?

于是给自己找了这样一个理由: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这个理由是在前不久刷微博的时候看到的,这样的一句话,充满了文艺腔,也给了我们这种人一种借口。但是之前看过的tinyfool的文章《寻找和突破心障》 (我已经在之前的博客上提及过一次了 -十月简单回顾 )讲到了旅行,讲到了心障,总让我重新审视着这个问题,我真的是仅仅因为所谓没钱才不去旅行吗?真的是因为灵魂在路上就足矣了吗?

我们的课程三年就结束了,接下来是面临的实习。坦白讲,我也不清楚未来的方向,尽管在昨天我看到留一手的逗比长微博《你为什么要来北京》并且转发了这条微博 ,在转发理由里我写上了那条长微博中我印象最深的话:

你看不到未来,就说明i你有无数种未来。。

然而即便是如此,我总是在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于是乎总是会莫名的担忧,在自己一个人的走路的时候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会经常重复地做同样一个噩梦:

自己在上大学,然而竟然还可以回到高中去,于是一边上着大学,一遍心思不在这里。高考报名了,两边都不耽误,边上着大学,边复习着高考,如果高考成绩比现在这个学校好,就可以将这个学校放弃,回去重新上大一。

这个梦做过无数次,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做。即便是现在已经大三,仍然在做这样的梦,所谓梦是现实的反应,是这样的,幻想着退出,幻想着重新来过,幻想着可以两件事情同时做两件事情都不耽误。真实的情况大概也是如此,总是希望都不耽误,但往往很多事情都做不好。

于是那种莫名的担忧就很强烈,于是旅行也没了心情。总是在跟自己说,自己还没有一身本领,旅个毛线游,可是却也总是看到很多的身边其他的人,心无牵挂,即使未来变数很多,也仍然该旅行时旅行。我自认为我自己很没心没肺,但是有时候觉得和他们相比,我实在算不得了。当然,我也一直觉得成熟的人,应当是能够把事情放到心里的,也许他们就是这样,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暗潮涌动吧,从这个解释来说,我自然还不够成熟。

于是又回想起这大学将近三年的历程,确实很少出这座城市游玩,总是给自己找理由。大一的时候,在这个城市逛的较多,到了大二,就在想,唉,抓紧把四六级过了吧,复习考试吧,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到了大三,又在想,唉,这个时候充满了变数,不多学点本领旅什么行,然而事实上是,即便没有了旅行,也很难做一些自己曾经认为应当做的事情。比如在网上学一门新的课程。当然,除此之外,都有些关于钱的因素,做或者不做一件事情,从来也不是只由一个因素影响或者决定的。

这又让我想到最近的事情,总是在 身边有几件事情的时候,倾向于做那些以前做过的事情,比较容易的事情,甚至我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也发现,我自己绝不是个例,这虽然让我坚定了读Non-Fiction(非虚构) 的两个好处 里面的观点,但是也的确让我觉得如果想要变得出众,就需要改掉这样的习惯,然而说归说,实际做起来的时候又谈何容易?

不过,尽管我在此文中叙述了我最近的诸多迷茫,我仍然充满自信的认为:将来,我一定会走遍中国,走出中国,去看看自己想象中的这个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是否一致!幸运的是,从我过去二十几年的经验来看,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从书中所得到的硬货,基本上是与现实世界一致的,所以终于又回到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那句话上: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而世界这么大,我也确实想去看看。

注:此文最后所提到的硬货并不同于干货。举例来讲,我以往在书上看到了很多关于隋唐时期的绘画石壁和相关的文化介绍,也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看到相关的场景,之后当我去博物馆看相关的事物比如绘画,塑像等时,我就发现,它们与我印象中的那些并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眼见为实了。
————————————–分割线——————————
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点下面的喜欢按钮,也可以关注本人简书
或简书专题: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也可以阅读我的独立博客,了解更多内容。

#写在前面
本文原标题《以iPhone 6 为例介绍手机内置传感器 》,是我的《传感器》课程的课后大作业。说来之所以会写这样一篇东西,也是因为老师布置的其他题目,我都不感兴趣,她倒是提到说可以写写介绍一下手机上面的传感器,我在之前也和她说过,手机上的传感器早就有很多人介绍过了,想写出个小论文来分分钟的事,于是就想倒不如真就这样写罢。只是在实际写的过程中,我自己人为地给自己增加了一些困难:
第一,由于我在这文中特指了一种型号的手机,也就是iPhone 6 ,导致我需要查的东西不仅仅是共性的,还应当更多的是该品类的特性。第二 ,我希望我介绍的传感器,应当最好包括每种传感器的类型,每种传感器芯片型号,每种传感器的原理,每种传感器在手机上的应用。所以我认为读者您今天看到的这篇文章,可能就是截至到目前介绍iPhone 6手机传感器最全面的一篇文章了,至少是在中文世界里(如果不是请告知,贴出您认为是最全面的链接地址)

可是事实上却发现几乎没有单独介绍手机传感器的论文,而介绍传感器的网文往往也只是侧重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点(这里说的某一点是指一些新闻的介绍),导致事实上,我写这篇小东西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在归纳整理其他人的资料,来得到一篇更加系统的介绍iPhone 6手机传感器的文章。在实际过程中,这篇文字从收集资料到写作完成大概花了我至少7个小时的时间,看到原来零散的材料在我手中能够梳理得更有条理,我认为还是值得的。当然,由于参考了几篇英文资料而我的英文水平又不是特别好,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也望高人若看到错误不吝赐教。

#一背景

##1,1为什么要选用iPhone 6手机

智能手机品类繁多,参差不齐,每一种智能手机中的内置传感器的数量和类型也不尽相同。众所周知,苹果公司发布的iPhone 手机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而iPhone 6是苹果公司(Apple)在2014年9月9日推出的最新的一款iPhone 手机产品,iPhone 手机也一直都以其尖端科技领跑全球手机行业,iPhone 6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款智能手机产品,因此,此次,我选择了iPhone 6 手机,以它为例来介绍智能手机中的内置传感器。

##1.2 iPhone 手机的软件层面
iPhone 6手机搭载的是最新的ios 8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产品上。iOS与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因为iPad,iPhone,iPod touch都使用iPhone OS,所以2010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

##1.3 iPhone 6手机的硬件层面

除传感器外,iPhone 6采用4.7英寸屏幕,分辨率为1334*750像素,内置64位构架的苹果A8处理器,性能提升非常明显;同时还搭配全新的M8协处理器,专为健康应用所设计;采用后置800万像素镜头,前置120万像素摄影FaceTime HD 高清摄像头;并且加入Touch ID支持指纹识别,首次新增NFC功能;也是一款三网通手机,4G LTE连接速度可达150Mbps,支持多达20个LTE频段。

#二 iPhone 6手机上传感器概略介绍

iPhone 6手机上的所有传感器包括加速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三轴陀螺仪,气压计,电子罗盘(磁力感应器), 湿度传感器,相机传感器,声波传感器,触摸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iPhone 6手机中主要传感器一览](http://hktkdy.qiniudn.com/all sensor.jpg)
iPhone 6手机中主要传感器型号功能

#三 各种传感器的详细介绍

##3.1 运动/加速度传感器 Motion sensor/accelerometer

###3.1.1加速传感器的原理

在iPhone 6中的加速传感器芯片为InvenSense公司的MP67B芯片,这是一个六轴加速度和重力传感器。而在之前的历代iPhone 手机中该传感器采用的是STMicroelectronics 公司生产的芯片。

手机加速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力的电子设备。加速力就是当物体在加速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比如重力。加速传感器原理:运用压电效应实现,一片“重力块”和压电晶体做成一个重力感应模块,手机方向改变时,重力块作用于不同方向的压电晶体上的力也随之改变,输出电压信号不同,从而判断手机的方向。加速力可以是个常量,比如g,也可以是变量。他可以根据重力感应产生的加速度来推算出手机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度。

MP67B芯片

###3.1.2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

重力感应常用于自动旋转屏幕以及一些游戏,但是它本身局限性比较大,因为他是根据重力判断方向,通过感应重力正交两个方向的分力大小,来判断水平方向。常见的应用加速度传感器的手机app是一些运动型的游戏,如极品飞车。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重力判断水平垂直防线。

##3.2 光传感器 Ambient Light sensor

###3.2.1光传感器的原理

在iPhone 6手机上,光传感器芯片选用的是AMS公司的TSL2581芯片。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光线情况,并告知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器背光亮度,降低产品的功耗。

光线感应器由投光器和受光器组成,投光器将光线聚焦,在传输至受光器,最后通过感应器接收变成电器信号。光线感应的用途是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光线调节手机屏幕本身的亮度。

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光线情况,并告知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器背光亮度,降低产品的功耗。市场出售的有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硅光电池等。

TSL2581芯片

###3.2.2光传感器的应用

在iPhone 6手机上,显示屏消耗的电量一般高达电池总电量的30%,采用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环境光传感器有助于显示器提供柔和的画面。当环境亮度较高时,使用环境光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器会自动调成高亮度。当外界环境较暗时,显示器就会调成低亮度。

##3.3电子罗盘 eCompass
###3.3.1电子罗盘的原理

从iPhone 3GS开始,iPhone手机中开始内置电子罗盘传感器。在iPhone 6手机中,电子罗盘芯片类型为由AKM公司生产的 AKM 8963芯片。AKM公司生产的电子罗盘传感器芯片一直服务于历代iPhone 手机之中。

电子罗盘由三维磁阻传感器、双轴倾角传感器和MCU构成。三维磁阻传感器用来测量地球磁场,倾角传感器是在磁力仪非水平状态时进行补偿;MCU处理磁力仪和倾角传感器的信号以及数据输出和软铁、硬铁补偿。该磁力仪是采用三个互相垂直的磁阻传感器,每个轴向上的传感器检测在该方向上的地磁场强度。向前的方向称为x方向的传感器检测地磁场在x方向的矢量值;向左或Y方向的传感器检测地磁场在Y方向的矢量值;向下或Z方向的传感器检测地磁场在Z方向的矢量值。每个方向的传感器的灵敏度都已根据在该方向上地磁场的分矢量调整到最佳点,并具有非常低的横轴灵敏度。传感器产生的模拟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后送入MCU进行处理。磁场测量范围为±2Gauss。通过采用12位A/D转换器,磁力仪能够分辨出小于1mGauss的磁场变化量,我们便可通过该高分辨力来准确测量出200-300mGauss的X和Y方向的磁场强度,不论是在赤道上的向上变化还是在南北极的更低值位置。

AKM8963芯片

###3.3.2电子罗盘的应用
电子罗盘的应用很广泛,一个简单的使用电子罗盘传感器的实例是iPhone 手机上的指南针app,通过指南针app可以实现在手机不联网的情况下进行指示方向,不依靠地图类app来指路,节省流量,方便快捷。在地图类的app中,电子罗盘也被用来配合设备的GPS和其他位置功能达到指向的功能。

##3.4距离传感器 Proximity sensor
###3.4.1 距离传感器的原理
通过发射特别短的并测量此光脉冲从发射到被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通过测时间间隔来计算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此方法叫做飞行时间法(flying time)

###3.4.2距离传感器的应用
这个传感器能够判断iPhone 6手机距离你有多近,这个传感器的一个作用是当手机贴近耳朵的时候能够自动的关闭屏幕。

##3.5 指纹识别传感器 fingerprint sensor

###3.5.1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原理

在iPhone 6手机中选用的是TMDR 92芯片。苹果手机从iPhone 5s开始支持指纹识别,iPhone 6及iPhone6 plus依旧支持,它的指纹识别传感器的供应商为Authen Tec公司。

指纹识别传感器位于iPhone 6手机的HOME键下方,Home键周围的光环也是感应性的,当手指靠近时就能检测到。用户也能很快知道自己的指纹是否正在被扫描而无需点按Home键。iPhone 6手机内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是 500dpi的阵列阵列,就这一点,就可以确定是电容式指纹采集方式。然后电容式会有一个问题,也可以算是特征,就是如何让手指带电,以及,如何检测到手指在采集区,并让检测电容阵列带电,(电容阵列一直带电很伤电容的,毕竟是很精密的设备),所以5s的不锈钢圆环就是起这个作用,让手指带电,并且检测到手指接触后,触发电容检测阵列加电。

TMDR 92芯片

###3.5.2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应用

指纹识别传感器位于iPhone 6手机的HOME键下方,有了他,用户可以安东home键来进行解锁。有了它,用户可以免输入密码,确保更加安全的操作。最近,支付宝的ios app也已经支持了指纹识别,用户无需输入支付宝开启密码来开启支付宝,也不需要输入支付宝的支付密码,仅仅需要按动iPhone手机的HOME键就能够实现支付的功能。

##3.6陀螺仪 gyroscope
###3.6.1陀螺仪的原理
iPhone 手机使用的陀螺仪芯片是Invensens公司的 MPU-6700。陀螺仪从2010年发布的iPhone 4手机开始在iPhone 手机中内置。

陀螺仪能够同时测定6个方向的位置,移动轨迹,加速。 单轴的只能测量一个方向的量,也就是一个系统需要三个陀螺仪,而3轴的一个就能替代三个单轴的。3轴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是激光陀螺的发展趋势。

###3.6.2陀螺仪应用
它的主要作用是运用在游戏的控制上。通过三轴陀螺仪,我们只需要通过移动手机相应的位置,就可以达到改变方向的目的。比如平衡球游戏或者极品飞车,就是应用了陀螺仪的原理,完全摒弃以前通过方向按键来控制游戏的操控方式,使游戏更加真实,操作更加灵活。

##3.7气压计 Barometer
###3.7.1气压计的原理

iPhone 6手机采用的气压计芯片是来自Bosch公司的MBP280芯片。

普通的气压计原理是根据气压计里面水银的高度是由大气压支撑,也就是说,大气压有多大,水银柱的液面就会有多高,所以气压计中,水银越高,气压越大。通过水银柱的高度,分割气压计的精确度,就可以来测量当前的气压了。
iPhone手机中的气压计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这些气压计,不过没有了液体水银,代替的是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转换来将压力转换成另外一个传感器可以测量的量。

MBP280芯片

###3.7.2气压计的应用
其实气压计的基本作用只是测量大气的压强,更重要的应用是为了尽用三维空间的功用来辅助GPS,通过气压的高低来判断设备的高度,再配合GPS所取得的经度和纬度来更快地计算出设备所在的位置。所以气压计在地图类,使用GPS或天气类的app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weathersignal app中的应用

##其他传感器

像湿度传感器,相机传感器,声波传感器,触摸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由于它们的资料较少,且实际上如声波传感器,触摸屏传感器已经十分普遍地运用在智能手机上,而温度,湿度传感器与气压传感器功能类似,都属于环境传感器,且属于第一次出现在iPhone 手机上,相关资料相对较少,故不再具体讨论。

#注明:
实际在使用过程中,很多的概念往往比较混论,比如运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在这里我使用的是wikipedia上苹果手机传感器介绍中的说法,只提到了加速度传感器。另外,由于传感器本身的概念分类比较模糊,在网络上也没有找到任何一篇有将苹果手机所有传感器一一列出的资料,往往是说法都不统一,这也造成了我写作此文时的另外一个难点。(如若不信,可以查看下面的参考资料链接,的确是每一篇的说法都不尽相同)

#参考资料
http://www.chipworks.com/en/technical-competitive-analysis/resources/blog/inside-the-iphone-6-and-iphone-6-plus/
http://www.sensorshome.com/info_list.asp?channel=3&id=1009
http://www.forbes.com/sites/karstenstrauss/2014/09/19/inside-the-apple-iphone-6-plus-invensense-makes-the-grade/
http://net.chinabyte.com/0/12711500_2.shtml
http://www.shushao.com/apple/test/item/214550-iphone6
http://www.pc6.com/edu/72431.html
http://www.quora.com/How-does-the-barometer-on-the-iPhone-6-work
https://gigaom.com/2014/10/09/weathersignal-starts-tracking-pressure-on-ios-using-the-iphone-6s-barometer/

刚刚刷微博,看到最近一周是全民阅读周,正好最近读了几本书,有了点关于阅读的感想体会,便趁此机会写下来吧。

我在之前的文字里面提到过,我在前不久,买了一台kindle paperwhite。我在那篇文字里这样写道:

网上有关于是否需要买一个kindle的讨论,一般的结论是kindle适合那些读书爱好者,还好我有豆瓣,在过去的两年里,我读过的每一本课外书在「豆瓣读书」上都有标记,根据统计,我13年读了16本书 ,到了14年已经增长到了60本,这其中迅速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渐渐地习惯了电子书阅读,以前我个人是不习惯于电子书的。所以如果一年读60本书,那么花几百元买一台kindle用上哪怕一两年也是值得。

于是在购入KPW之后,我确实比以前有了更多的阅读,尤其是在Non-Fiction(非虚构)图书的阅读上,原因很好理解,非虚构的作品往往不适合在手机等终端上阅读,而当我拿到KPW之后,最近阅读的一半以上都是Non-Fiction的。

以前我经常能够看到各种人写文章来讲读书的好处,最认同的是这个知乎答案中提到的

人这辈子,要用心培养的东西,总的来说,在于两样:一是德性,一是智性。

我认为非虚构的作品有两个很直观的好处一个是让你脑洞大开,一个是让你感同身受

具体来说,非虚构的作品往往是各自领域中的一些专业书籍,这些领域我们也许会比较陌生,这个时候阅读这些作品就能够让我们脑洞大开,学习到完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当然,往往即使是再陌生的专业,也往往不是不可捉摸的,也会有很多东西是似曾相识的。举例来说,我最近读到了一本《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书,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完全新颖的领域,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对我都是陌生的,这就是脑洞大开之处,如果用上面知乎用户罗文益 的话说就是培养智性。

非虚构作品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都是普通人,尽管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也不可否认我们需要认同,如果不能够被别人认同,就去认同别人。非虚构的作品的一个好处就在于把我们意识中模糊的思想进行认同,同样举例来说,前不久我看了《黑客与画家》一书,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讲述一个问题,智商高的书呆子并不应当得到耻笑,他们才是社会上的精英人群(我甚至很想把这一章转载过来),这让我瞬间得到了认同。再比如,前些天读《影响力》,印象最深的是其中讲社会认同的那一章,其原因就是这一章中所讲述的社会认同这一影响力因素也正是我曾经思考过的一个问题,而我毕竟只是一个工科学生罢了,当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同之后,瞬间自信了很多。这种认同感,这种感同身受的体会并不是别人主动给我们的,而是通过阅读,我们自己去寻找的,所以,越是阅读,越是自信了。

————————————–分割线——————————
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点下面的喜欢按钮,也可以关注本人简书
或简书专题: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也可以阅读我的独立博客,了解更多内容。

#背景
我妹虚岁今年十九,却因为家在农村,从初二起辍学,已有几年了。之前我在糟心 这篇碎碎念里面提到过:

说今天吃涮羊肉,已经叫妹妹请了妹妹的对象晚上过来。我当时告诉她我就是要吃面条,她告诉我涮羊肉吃到最后再涮面条吃也是一样的嘛。我对着她嚷,告诉她为什么不事先和我商量之后再请人家来呢,为什么不找我确定呢,我就是要吃面条。我妈又很委屈地告诉我,因为早上妹妹出门的时候她对象来了个电话,于是便顺便通知他晚上过来吃了。

于是她们发展的很顺利,我三月份来到学校,三月中旬给家里面打电话,就已经确定了订婚的时间为四月中旬。(在我们家乡,订婚是要办事儿的,而且是要办亲戚朋友都叫上的),当时我便向父母询问自己是否需要回家,父母只是说看我的意愿,而我本人,则想着既然如此,总归是我自己的亲生妹妹,岂有不去之理。

#回家计划

回家四天的时间,早就在计划之中。计划当中的事情还包括请村儿里的朋友去饭店吃个饭,因为这种随份子的事情,其实大家虽然明里不说,但实际上也总会在分子钱这个事上出现勾心斗角的情况。于是采取这样一个情况也是折中的办法了。回家的火车票早早地买好了,请假也是在一个星期以前就已经去找辅导员请的假,由于之前我校有大四学生救落水儿童自己被淹死的情况,所以最近管得比较严,询问了半天才终于放我回去。

#回家

回家的时候充电宝和kindle,手机都充好了电,然后在火车上看了一宿的《白夜行》,倒也是很是精彩,看完这小说之后,还剩一个小时到站,于是又稍微迷瞪了一会儿,到站了。下车之后,租了辆出租车,回家了。回家之后,先是在家里的土炕上睡了三四个小时,期间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在说话,后来奶奶告诉我是母亲和两个姑奶先后来过。睡醒之后,我稍微吃了点东西,因为订婚的事项是在我家新房那边办的,所以便和奶奶老姑一起去了新房那边。忙碌的两三天时间也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

————————————–分割线——————————
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点下面的喜欢按钮,也可以关注本人简书
或简书专题: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也可以阅读我的独立博客,了解更多内容。

原文地址:http://politics.caijing.com.cn/20150413/3860518.shtml

成都商报记者 蒋麟 张柄尧

如果不是4月7日突然接到的那个电话,对于唐钢(化名),李旭已有一些陌生。

唐钢是李旭大学期间的室友,两人在同一个屋檐下整整生活了四年。不过,毕业后两人再无联系。直到当天接到唐钢电话,李旭才知道,毕业后考上研究生的唐钢已于2013年回到成都,他们两人都在同一座城市。

电话中,唐钢告诉李旭,他要结婚了,时间就在“五一”,特邀李旭参加。去与不去?顿时令李旭感到纠结。和李旭同样纠结的,还包括王忠、宋磊、杨宏伟等其他5位室友。为此,6人专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去不去参加唐钢的婚礼,他们讨论了几天,截至昨日仍在纠结……

A

去不去

他们很纠结

读书时很少来往,毕业后从未联系,去了还要送礼。可同学一场,人家毕竟开了口。如果不去,以后开同学会,说不定还会被其他同学笑话。

毕业五年毫无联系

突然接到室友的结婚邀请

4月7日中午,正在眉山新区打理水吧生意的王忠,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中,对方表示,他叫唐钢。愣了一会儿,王忠才想起,这个唐钢,是他的大学室友。两人寒暄几句后,唐钢告诉王忠,他要结婚了,婚期定在“五一”,地点在乐山,邀请王忠参加。不过,两人虽是室友,但自从2010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毕业后,就再没有联系。

当天,和王忠一样,接到唐钢电话的,还有李旭、杨宏伟、宋磊、肖科健等人,就连远在福建的陈文弟也接到了电话。“前面四人都是室友,陈文弟是隔壁寝室的,他经常到我们寝室玩,被我们称作‘编外室友’。”王忠说。

李旭、杨宏伟、宋磊等人也表示,大学毕业后,他们均再没和唐钢联系,“现在要结婚了,突然又冒出来了。”其中,大学毕业后,李旭、宋磊、杨宏伟三人在成都上班。平时,三人也经常聚会。不过,直到接到当天电话后,李旭才知道,最近两年,唐钢也在成都上班。接到唐钢电话后,陈文弟甚至冒了一句:“毕业后一直没电话,一联系就说结婚,太不够意思了!”

李旭回忆,所有室友中,唐钢显得有些另类,“一进校就给自己制定了英语六级、考研等目标。人也有点刻板。”李旭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室友们第一次人均50元的AA制聚会上,“唐钢没喝酒,他以此为由只支付了30元。”

大学四年,唐钢和室友们的交集仅限于回寝室后偶尔的闲聊。“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班级虽然有QQ群,印象中,唐钢从没说过话。其他大学同学结婚时,也没看到过他的身影。”王忠说。

去还是不去?

6人建微信群讨论,很纠结

曾经的室友,就这样变为了陌生人。

接到唐钢婚礼邀请电话后,王忠等人均不知道唐钢目前的职业,连其妻子的名字也不知道。为此,王忠专门建了一个“去不去”微信群,将另5位室友拉了进来,他想像大学卧床夜谈一样,去不去参加唐钢的婚礼,大伙最好能达成一致意见。根据王忠提供的截图,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去不去”微信群里,王忠、李旭、杨宏伟、宋磊、肖科健和陈文弟6人讨论的内容几乎全和唐钢的婚礼有关,在至少12页聊天记录中,李旭、王忠、肖科健、陈文弟四人一开始明确建议不去,理由是以前关系就一般,平时也没有交集,五年都没有任何联系,一联系就是邀请参加婚礼,多半是想靠结婚收点礼钱。

“请帖也没有,就一个电话,各有各的家庭,都在上班,哪儿来时间还去顾及那种倒熟不熟的人嘛。”肖科健甚至在群里反问大家,“这么多年没联系,他在做啥子都不晓得,你不觉得生疏哦?”

宋磊和杨宏伟则建议去,他俩的理由是毕竟同学一场,人家都开口了,看在同学情分上应该去。“实在不行,就当我们几个聚会嘛。”

去或不去,谁也说服不了谁。截至昨日,6人仍在纠结。不过,有一点达成了一致:不去的话,怕同学误会不想送礼,因此无论去不去,都要送礼。

王忠说,其实大家不差这点礼钱,“归根结底还是唐钢平时没和我们6人联系过,一来就发结婚邀请,让自己和其他同学心里难以接受。”

B

请不请

他也很尴尬

读书时关系就一般,毕业后也再没联系过。请,可叙叙同学情,但又怕怀疑借机收礼。不请,又怕事后被责怪没邀请,自己也会理亏。

妻子邀了7位室友

反问他为何没邀请大学室友

其实,对于请不请大学室友参加婚礼,唐钢也一度陷入纠结中。

和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王忠等人不同,唐钢的人生是另一个轨迹,“我先到北京读了三年研究生,2013年毕业,目前在成都一所学校当老师。由于妻子是乐山人,因此将婚礼地点选择在了乐山。”唐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

对于此前和大学室友们的疏离,唐钢解释,有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上面的差异。“由于一心准备考研,从大一起,我就开始准备,并与同样立志考研的钱宇、周俊两名同学走得较近。和室友们的交集大多停留在了日常的寒暄阶段。”

唐钢介绍,钱宇、周俊是自己毕业后联系较频繁的两位大学同学。对于室友,他表示,大学毕业后,由于各奔东西,大家的手机号码都经常在变,再加上自己生活、学业也比较紧张,因此一直没有联系。“直到今年春节开始筹备婚礼时,才从其他同学处获得室友们的手机号码。”

让唐钢下定决心邀请室友,还有来自妻子一方的触动。3月中旬,看到唐钢只邀请了两位大学同学时,妻子小惠(化名)问他:为何没有邀请大学室友?按小惠的想法,哪怕大学室友离得再远,也肯定是被邀请对象。小惠说,自己向寝室的7名室友都发出了结婚邀请,好几个都在电话里一口答应要来。

对于妻子的疑问,唐钢一再作出解释。不过,小惠仍是将信将疑,“你们大学四年,不可能一点感情都没有嘛?要是以后被同学说起,好笑人嘛。”

请还是不请?

一度焦虑 邀请短信写了七八次

就在妻子提出疑问的当天晚上,唐钢翻开了大学毕业照。

唐钢一再强调,邀请室友参加婚礼真不是为了礼金!“请吧,以前感情一般,毕业后大家互相未联系过,怕他们误会自己是为了钱;可不请吧,一来大家四年同学,虽然交往比较少,但感情还是比较纯真。再者,这次婚礼上将有2名大学同学前来,万一以后他们在班级QQ群里说起,又怕室友们责怪没邀请他们,自己也会理亏。”

唐钢介绍,婚期越近,这种因纠结产生的焦虑越发严重。“邀请名单上,室友们的名字反复出现了三次,整个清明假期,我都在这个问题上纠结。邀请短信写了七八次,但每次临到发送时,老是点不出去,只能放下啃手指甲。三天假期,十个手指头的指甲被啃了两三遍,这还是高三时落下的毛病,一焦虑就啃手指甲。”

最终,钱宇让唐钢下定了决心。4月6日晚,唐钢征求钱宇意见,钱宇表示,最好一一邀请,“可以借此机会叙叙同学情谊,即便同学不来,以后责怪起来错不在自己。”对于唐钢担忧的怕同学误会自己借机收礼一说,钱宇建议唐钢对大学室友礼金能不收的尽量不收,实在推不掉的记下来,以后找个机会加点钱还回去。

小惠印象深刻的是,4月6日晚唐钢洗澡时,在卫生间里哼着跑调的歌曲。“上一次听到他在卫生间里哼歌曲还是去年夏天。当时他刚向我求婚成功。”

唐钢可能没料想到的是,他从纠结中解脱出来了,但现在纠结的主角轮到了自己的室友们。

专/家/分/析

去不去背后的

中国式尴尬

对于这场婚礼背后的尴尬与纠结,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陈华表示,这是一种中国式尴尬,“是中国人的一种群体性心理现象”。

陈华表示,目前中国整体仍处于一种关系社会、人情社会,“在一种关系社会当中,人脉往往会成为个体炫耀的一种方式。如果人脉关系不足,就会邀请一些关系不是特别热络的人参加。”

对于这一现象,陈华认为这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相关。“中国人一直被灌输的是一种集体观念。有句俗话叫‘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中国人强调同窗情、战友情,其实就是一种集体观念的折射。这是因为大家都习惯性在群体中寻求认同和归属感。社会评价甚至会因此认为,生活中缺乏朋友的人,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被社会排斥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朋友中非常有号召力,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由于对人脉、关系过于看重,也使得中国人容易被人情世故所累。”对于解决这一问题,陈华表示,国人需要文化心理重建。

去不去? 这道选择题你怎么做

1

要去的话,只是顺便吃个饭罢了,还是捧个人场吧。

2

如果实在不想去,找个借口,推了。

3

只要人家请你,就应该去。毕竟同学一场。

4

结婚一般都是要送请柬的,哪有电话通知的?看来你们关系很一般,这样的话可去可不去。

5

找不到合适理由拒绝就去,以后见面机会多,而且你还有机会邀请他的。

6

既然邀请了你,他起码是有心意的,至于送多少红包,看自己心意。

7

看实际情况吧,他可能觉得不邀你,邀了别的同学,怕到时你知道了不高兴也是又可能的。

8

同学一场,人不到,礼还是要到吧。

9

感情不怎么样就找个理由推脱算了。

0

假如去了,相信会遇到很多老同学,就看你怎么看缘分这个东西了。

去不去? 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

多年前同一个教室上课,不过是一种机缘。时光飞逝,每个人都有了很大变化,早已不是当初的少年。去不去,或许可以取决于你是否决定将来彼此走得更近?是否能够发展出有共同价值观的圈子?

从关系到圈子

■张丰

中国人爱称自己的国家是礼仪之邦,婚丧嫁娶的礼仪非常繁多,其中的人情往来,不是当事人,往往体会不到其中的敏感。我曾见过爷爷留下的“人情簿”,上面记录了各种人情来往,有些人情债往往到父亲这一辈还在还。

但是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人情”观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都市人生活在各种关系之中,比如老乡、同学、同事、亲戚等等,很多关系的形成,往往并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同学遇到难处,是否有义务伸出援手?作为同学,所承担的责任是否就应该比对普通陌生人多一些?要知道,所谓同学,不过是因为在录取时碰巧被招生办的人抽到了一起而已。

这种偶然的链接,并不必然产生牢固的关系。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更容易找到和自己价值观接近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圈子”。有些人对借钱给亲戚会产生疑虑,但是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在一个微信群却可以众筹做生意。深入地交流,所产生的信任度,有时候会超过传统的血缘关系。

从“关系”到“圈子”,显示出在信息时代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过去,人们提倡“日久见人心”,是因为交通和通讯不便,人要相互理解到一定程度,必须很长时间才行。而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视频交流,要成为“知己”,已经不需要太久。不久前,与我同处一个微信群的两位朋友,分别在广州和北京,但是却在各自的家中通过视频向对方敬酒,两人各自喝下半瓶白酒,并赋诗一首。这种新型的交往,是“圈子”的典型特征。

不熟或多年没联系的同学结婚,到底该不该去参加婚礼?是别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多年前同一个教室上课,不过是一种机缘。时光飞逝,每个人都有了很大变化,早已不是当初的少年。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你是否决定将来彼此走得更近?就目前的了解而言,是否能够发展出有共同价值观的圈子?
(编辑:songshaohui)
——————————-分界限——————————
这篇文章我看到的时候很有感触,一直在把自己带入其中,想象如果是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事实上,在今年春节的时候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更觉得有必要转载过来,很有可能,我五年后也会重新再读到自己转载的这篇文章,我五年后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不知那时会做何感想!

P.S我真的不经常转别人文章,搞不好还落得个侵权的名,如果格式有什么不规范,还请告知。

#缘由

本篇可以结合,上面一篇《【断舍离】——我为什么不玩游戏》一起看。

首先解释一下,我写这样一篇也许在别人眼中是碎碎念的文字的初衷。我在过去长达十年的生活里,打篮球和看篮球比赛,占据了相当多的娱乐生活时间。在过去,小学的五六年级,初中乃至于紧张忙碌的高中时代,我都没有放弃他超过半年的时间。然而,到了最近,我却已经有半年多没有打篮球了。博客这两个字最初是从英文web log翻译过来的web是网络的意思,而log则是日志的意思。而日志这个东西,而在我看来,就像是航海日志那样是记录航行中的种种变化的,网络日志,也就是博客,它的本意也应当是记录下我们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是我们的技术上的成长,也就是很多人的技术博客,也可以是像我今天记录的这种,生活的变化。而既然,我改变了一个我已经存在十年的习惯,那怎能不分析一二呢?

有一次,和两个同学一起在路上走着,其中一个因为打篮球把脚给崴了,于是我关心了几句,这时候另外一个同学问我,「好久没看你打篮球了啊,退役了吗?」,我并不想轻易地回答,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

#理由

##兴趣的转移

进入大学之后的我,实际上,生活更加的丰富了,就像是我在前文《【断舍离】——我为什么不玩游戏》所讲的那样,由于兴趣发生了转移,对打篮球没有了很强烈的好奇心,它对于我,也没有很强烈的吸引力了。即便是在器材良好的场地上打篮球,打篮球的过程中渐渐地找不到当初在土地上对着破篮筐投球时的那种快乐了。这个世界上的诱惑太多,让人感兴趣的东西太多,不像当年小学初中的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乱七八糟的朋友圈,几个人凑在一起打一场篮球能够对付好几个小时,现在的可供选择的活动太多了,而我自己又是个不愿意「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人,所以当把时间给了别的事,就确实很难有更多时间来打篮球。

##跑步的代替

我在来到这个学校之后,认识到学习可以不好,但是一定要尽量把身体搞好。体育锻炼并不可少,否则像某些人那样吃了睡,睡了醒,醒了L的生活简直难以想象。我在大二的时候有一个意识,就是当毕业之后打篮球的机会就更少了,很难凑齐那样的固定哦时间和人马。所以,如果还希望健身的话,需要找到新的运动方式,所以我选择了跑步。当我从去年的大概这个时候有意识地晚上去跑步的时候,跑步这件事情渐渐变成了哦一个新的好的习惯,而打篮球这件事情则渐渐被我忘记到了脑后,我也这样觉得,从时间上说,跑步这件事半个小时的运动量几乎等同于我打两个小时的篮球的运动量,跑步的效率显然更高,而且当我将它视作我的一个习惯之后,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跑步,与之对比的是,打篮球越来越没有了激情。

##同道中人

打篮球是个团体运动,我承认在过去,在我还没有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打篮球是我为数不多的感到十分快乐的事情之一,在玩的过程中嘻嘻哈哈,尽情释放,即使我的球技很糟糕,但是同样没有关系。然而来到这个学校之后,我发现,打篮球的时候,很难再找到当初的那种感觉了。这其中自然有我自己打了十年篮球烦了的原因,但也有我没有遇到那么几个好的同伴队友的缘故。这里的「好」并不是说球技好,而是能够共同在球场上把球玩地很开心。甚至,由于我个人的偏见,还遇到了一两个不太对付的且经常在一起打球的哥们,这让我又不舒服了。

##叫与不叫

已经说过,打篮球是个团体活动,一个人自己打顶多算作练习。我自己并没有篮球,所以在以前往往是同班同学出去打篮球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然后我如果想打了就下去和他们耍耍,后来有一阵子他们是在班级的群里面商量约定,我因为默认屏蔽了群消息,所以看到那些商定的时候已经晚了。而往往他们喜欢打球的时候,我则不想打,一来二去,也没人再打电话叫我了。再后来重新分了宿舍,最喜欢打篮球的那些家伙主要集中在三楼,而只有一两个打篮球的包括我在二楼,这就造成了往往三楼的叫叫门,凑齐了人,就可以开打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叫上我了。于是他们连班级群也懒的发消息通知了(其实当时我是很烦的,总觉得那种事情不应该往班级群里说),于是渐渐地当我在下午4点到6点这段时间出宿舍时,就总能够看到我班人和其他几个认识的伙计在打球。后来有一阵,我想打篮球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去篮球场,然后看见三五成群的人,就凑上去凑成一拨,也挺有趣,不过经常是,我打了没多久,我班那帮打球的出来也在旁边的另外一个场地打球,我望着他们,总感觉十分奇怪,好像我是个叛徒似的。所以,再后来,我连自己找球打也懒的打了。晚上跑跑步不是很好么。

##其他
我在大一结束的时候,看过一本郭天祥的《51单片机》,如今书中很多内容已经淡忘,但是却仍然记得他书中的前言。他的前言说了自己是如何度过他的六七年大学及研究生生活的,他在书中提到他大一的时候也是个每天打篮球混日子的人,后来发现这样重复的生活太过无味,于是果断放弃了打篮球,而开始了专业上的实践学习。我承认,我虽然至今没有像他那样在专业上学得很好,但是却意外地认同了他那个打篮球碌碌无为的想法。的确,大学四年时间有太多东西需要了解,需要学习,打篮球这件事情,我在初中高中已经体验过很多快乐了,可以适当地割舍了。

#思考

大概理由就是前面所提的几条。与「不再打篮球」相对应的是,我在最近也很少看NBA了。这对我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改变,因为在高中时代,作为住宿生的我,高一高二每两周只能回家两天,而就是这样的情况,我在这两天里,还能够投入5,6个小时看球,这足以看出我的热爱,然而就像是前面提到的不打篮球的理由,现在很少看NBA也是同样的。

#故事
有一次,我坐火车回家,因为买的是硬座票,所以能够听到旁边很多人的议论,那次回家,车上人很少,有几个人凑在一起聊天,虽然隔了5,6米的样子,但还是听的真真儿的。他们谈到了他们的职业领域里面的很多东西,最后有一个中年妇女很认真地说,「你关注于什么,你就会获得什么」。

上面的场景,我一直记得。

————————————–分割线——————————
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点下面的喜欢按钮,也可以关注本人简书
或简书专题: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也可以阅读我的独立博客,了解更多内容。

#缘由

早在今年过年的时候,就很想表达一下,我对于「玩游戏」的看法。我本人很少玩游戏,甚至在大学近三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在电脑里面装过CF,LOL之类的游戏,如果说要给我自己的不玩电脑游戏找出几个理由,大致如下:

#小时候的黑历史
我家在农村,小学二年级左右有一次回到家里面,被我妈问起是不是去了游戏厅,我说没有啊,她说有人看见了,但是真没有,她便硬说我以后不要再去了这些话。当时感觉自己被冤枉了,平白无故地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从那以后倒真的很少去了。

落后了就难再追上

事实上,因为很少去游戏厅,但有些时候还不得不跟同学一起去,一起玩,因为自己本来就玩得少 ,所以在结果上总是输给对方,比如本来应该按动按键的,但是就是会想不起来按动按键,而是如果是要画面里面的人物向左走,自己就向左扭动身体,如此一来,受挫的结果是因为玩得少,因为不想丢人,反倒更有了抵触。

后来玩电脑游戏也是类似的,我小学的时候,一大帮同学在网吧玩《大话》这些游戏,而那个时候,我其实是受原因一而比较抵触的。到了初中的时候,又兴起了CS这些游戏,然而,毕竟家里面没有电脑,想试也很难,落后了就很难追上。

#兴趣并不在此

事实上,我一直认为人的兴趣是在慢慢培养的,但是我对于网络(电脑)游戏的兴趣从来都不是很高。当我最初知道网络的时候,我一个很大的欲望其实是学习更快的打字,而不是能够玩游戏。在我小学四五年级到初中毕业的那几年,我实际上是很自卑的,因为看到陆陆续续地有同学家里面有了电脑,那个时候总感觉自己落后了,脱轨了,甚至一位同学也曾经亲口向我说过类似的话。那个时候,因为我们毕竟有微机课,但是你懂的,微机课从来都是玩玩小游戏之类,小学的时候是纸牌,初中的时候是红警,嗯,红警是我至今玩得最好的一款相对比较大的游戏。在课外的一些时间,我甚至会自己画出一个键盘的图出来,然而在上面敲击着手指学习打字,而这样的经历又绝对不止一次两次,只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我,觉得打字很快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玩游戏,可能也需要快的手法吧。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还是因为我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思维方式,当我还在村子里上小学上初中的时候,我能够接触到的了解信息的媒介主要是电视和广播媒体,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身边其他人的影响,我也承认我的父母对我有很强烈的影响,但是不得不承认,在那段时间,当我思考问题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谁的话更加权威听谁的,那显然国家媒体的话更加权威,当然这在当时来说并不是坏事,我的确从中得到了很多信息,让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之心 ,也正是这些媒体给予我的强大影响,让我意识到网络的世界绝不仅仅是游戏

#时间

其实如果说,我的大学以前的时间是因为以上三点原因,而始终对电脑游戏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实际上,当我离开高中,上了大学的时候,当我的身边人在宿舍里面的少数几个活动之一就是玩诸如LOL,CF,之类的游戏的时候,我可以说,我仍然无动于衷,我来到大学之后,兴趣点(关注点)发生了很多次的转变,但是从来也没有一次转移到电脑游戏上来。我的生活丰富,我的时间很充裕,大一的时候,我有个之前一直和我关系不错的哥们,他新买了笔电,然后想我和他一起打CF,我婉言拒绝了,那天我就知道了我们的关系不会特别好了。

我从进入大学第一天起,就没有打算当一个学霸,所以我的时间并不是用在了做作业看课内书籍上面。我只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罢了,我好奇这个世界,不满足于游戏的虚幻的世界。当然这并不是说,我的时间利用效率有多高,我有多牛X,而仅仅是为了我不玩游戏或者很少玩游戏找到的一个理由。

时间的确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我经常会看到有人感叹,他多么的无聊,既然这么无聊了,那么就玩玩游戏,看看小说吧。似乎他玩游戏的理由仅仅是为了避免无聊。我也看到有些人是这样解释他玩游戏的动机的,而且不止一次,他们说「在大学的宿舍里,你如果不会玩个LOL,你都没法跟人家交流」。就是在这两天,我看了一本被刘未鹏极力推荐的书—-《影响力》,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几个重要的影响力因素,其中一个就是社会认同,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这个桥段,写这篇自白写到这个点的时候,也很自然的将二者联系在了一起,的确这个所谓「不完LOL,不能融入圈子」的观点就是所谓的社会认同。这样的类似的事情太多太多,比如我经常听到的「在饭局上不喝酒,你还想不想谈生意」,我在此并不想评价这些社会认同的事情的正确性,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只是想说明这些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么的普遍,很多人即使原本对游戏并没有很强烈的兴趣,由于要融入这个圈子,也渐渐地开始了每天宅在宿舍打游戏的生活。而我,一直自认为在尽量保持着我的独立思考。

#补充说明
我在此文中从来也没有说过玩游戏有什么不好的,即便是我在生活中也和别人这样说,这样讲,我个人还是将玩游戏看作是一种娱乐活动的,就像是看电影,看书,打篮球一样,只是凡事都有个度,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玩游戏玩到死的新闻,其实那不过是过了度,我的确几乎不玩电脑游戏,但是也会经常玩手机游戏,我认为手机游戏更加简单,更适合我玩,这也说明我从来不认为玩游戏是错的,是不对的,我也没有把它放到我前面的任何一点理由中去。但是,往往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情况:

我大一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和两个同学出去吃饭,席间身为班长的东北哥们问我,平时玩什么游戏。我犹豫 了一下,说平时很少玩游戏。这样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就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他愣了一下,然后告诉我,「不玩游戏啊,那有什么意思。」。我知道我们在此处上没法交流了,于是只好沉默了。

我从来没有说过玩游戏是不对的,然而在生活中却偶尔能够遇到一些人认为「不玩游戏的生活很没有意思」。这一点总让我难以释怀,在我看来,无非是两个不同的兴趣点而已,何必非要那么地「非黑即白」呢?当然,我前面已经提到过了,那哥们儿是个东北大汉,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我也并没有太过在意。但仍然有不少人,是和他一样的想法的,对此,我只能说,避免争议,求同存异吧。

————————————–分割线——————————
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点下面的喜欢按钮,也可以关注本人简书
或简书专题: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也可以阅读我的独立博客,了解更多内容。

离理性越近,离上帝越远?

昨天班主任给我们上课,讲到安排下学期实习的事情,计划安排十个人左右去深圳的两家公司实习,这个事情之前已经向我们提过了,这次便问及了每个人的意向,想去的同学举手。陆续举起了十一二双手,坐在我旁边的前室友略显忧郁,像是自言自语地问道「可不可以留在本地?」,前室友家在广东顺德,若是此去深圳实习,也算是回家了,以后很有可能就在广东发展。

听说他的话,我很自然地脱口而出「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不能理解」。这时候前室友正打开手机,解开锁屏,我看了看他手机的墙纸,是一个妹子。他自己并没有答复我,只是玩手机去了,旁边另外一个和他关系较好的胖哥笑嘻嘻地回复我,「你不能理解?你当然不能理解。」

事实上,当我看到前室友的手机墙纸的时候,已经突然明白过来了。于是便回复说,「我有点能够理解,不过,从情感上说,我能够理解;而从理智上讲,我不能理解」。

前室友这时候终于发话了,而他说的,就是此文开头的这句,颇让我惊讶的话。「离理性越近,离上帝越远」

他说完这句话,我竟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将头转过去,继续听老师讲课了。

不过后来一直在想这样一件事,想象如果男主角换作是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而这,又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听闻的另外一件事。


上图是微博上认识的一个同校大四女生发的微博,她男朋友碰巧我也认得,曾经我在的一个社团里他指导过我们,是个比较精明干练的人。此女经常在微博上秀二人的出去约会吃饭的照片和两人发展情况,有苦有笑有打有闹。看到这条微博,又看了些下面其他人和她的评论,才知道原来是此女考研失利,而本来二人计划考同一个学校的,无奈想法终于没能变成现实。女的考研失利,而男的呢,则可以准备复试了。于是男的为了女的放弃了211的研究生,选择直接就业,以确保两人同时就业,不会再有一个人等另外一个人的情况,这是我所见的真实的曲折的爱情故事了。后来,我就作为一个校友在评论里祝福了这二位百年好合。

两件事情,前者离我更近,更加真实,后者离我更远,更加飘渺。所以我对前者的态度是,人应当理性,而我对后者的态度则是羡慕嫉妒。这让我更加确信,如果换作是我,我自己一定会在可能的一番挣扎之后选择事业和前途,而断然不会选择那看似飘渺的爱情。我有着轻微的刘备的价值观—-「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也许这样说,并不准确。但是好像中国传统文化里,总是把女人看作是英雄的绊脚石,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而这里如果把每个普通人看作一个他自己的英雄,那么每个人都在经受着「难过美人关」的考验吧。所以以上两件事情的男主角,换作是我,都会选择事业上的更大的发展,选择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更有利的方向。而只有看到那些真正没有摊在我们身上的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才会羡慕嫉妒吧。

所以,字写到这里,大概也能明白我为什么还是单身了。(哈哈,此处自嘲,莫要当真)

我们总在面临着理性和感性的选择,前两天看《星际穿越》,里面就有一个桥段,女主角希望选择一条路,男主角希望选择另外一条路,而二人的选择恰好一条是感性之路,一条是理性之路。当然他们最终,选择了通往理性的路。

————————————–分割线——————————
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点下面的喜欢按钮,也可以关注本人简书
或简书专题: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也可以阅读我的独立博客,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