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这个之前事实上用过,不过不太清楚是我电脑的问题 还是当时那个zhihuhelp版本的问题,不能够正常地生成电子书。

前几天,我把我的电脑系统重新安装了一遍(当然不纯粹是为了这个简单的理由),又想到了这个小程序,便重新找到了它,下载了下来。

具体的使用方法,知乎上的原创作者姚泽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最新版本下载:
百度云下载地址

于是乎,我生成了我自己在知乎上的答案合集epub

最近在用dropbox,顺手就把刚生成的文件放里面了。
dropbox网盘下载

如果你想在pc端查看epub文档,可参看本人之前的另外一篇博文:
pandoc小记

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以至于我自己都觉得望见它而起敬畏之心。不过我这次想要说的并不是什么多么深刻的难以理解的学术问题,我自己也并没有在此方面有太多的所谓「研究」,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兴趣。所以,本文,如果说有什么益处,那么于我而言,便是梳理一下我对于这方面的认识,以及期待着未来的自己的重新审视,倘若对于读者而言,则是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对于未来的科技产生更多的兴趣。

全息投影这个概念,我最早是在高中的课本上面看到的。因为中是光学部分,是正文之后的扩展阅读里面提到的。不过 ,我们高中物理老师人比较好,而且博学多才,故而在讲完正文之后,便又扯了一些关于全息投影的东西。如果粗略算来,那时大概是2010年,当然我们听得也是云里雾里,虽然很是好奇,然而毕竟不在高考范围之内,甚至连普通的月考考试范围都不在,于是便没有太多理会,权当是一个扯淡的话。所以,当我最近重新听说全息投影的时候,在头脑中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连它的应用也不晓得。

前些天,因为在YouTuBe上订阅了the wired这个channel,所以看到了有关虚拟现实的一两个 视频,也全然没有理会。后来又看到了霍炬写的人们想的太远了!强人工智能出现之前,人类命运已经注定灰暗 , 这篇文章很长,但是耐心的读完之后,觉得也许人工智能这些看似玄玄的东西离我们并不遥远。当然,总是有领先的,也总是有落后的。搭载微软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80年代早期就已经问世了,但是在中国全面普及大概也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而我们家拥有第一台PC机是在2009年,而与此同时还有那么多家庭没有一台电脑。就是在今天,还在课上听到一老师讲到「中国的科技发展落后美国30年」,我个人倒是觉得科技发展的距离已经在缩短了。虽然尽管是在缩短,但是仍然是落后的,这个基本上不存在争议。所以如果有一天虚拟现实的设备真正的投入市场之后,是否会像今天的apple watch 那样,中国大陆与美帝同步发售呢?也许有可能,然而即便是同步发售了,那么技术这个硬东西,不仍然是人家领先吗?而且好像更加重要的是,国内鲜有人关注这些方面,除了专业人士。

昨天,在课间的时候看了一个名叫「iPhone 5 Concept Features
」的视频,后来才知道这是2001年的视频,当我后来重新在油管上找到这个视频来看时,很有意思的看到,下面的评论有很多是这样写的「我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是2015年,我手里的手机是Iphone 5s,为什么没有这个功能?」,感觉真有点二逼青年欢乐多的味道。

后来吃饭的时候,和同学讨论这个视频的细节部分,同学问「为什么没有投影布就能够直接在空气中将画面投影出来?」,于是经过了一番讨论,他说根据基本的光学知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自我猜测是用到了「全息投影」技术,我则迷惑不解,首先便是甚至于不知道所谓「全息投影」的概念,不过因为联想到之前看过的霍炬的文章,所以竟然扯到了虚拟现实上面,我告诉他「虚拟现实,打个比方,你头上戴个头罩,蒙住双眼,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些虚拟的画面来,你的意念支配着你游戏里面的角色完成任务」,发现自己当时不假思索吐露出来的竟然是我当年看过没几页的《三体》里面的重要情节,于是连忙解释说「啊不,那就是科幻了,科技现在还达不到,应该是你的身体的运动你的游戏里面的人物也能相应完成指定的动作」,因为当时在吃饭,并不方便 上网查资料,于是关于投影的这个问题便只好搁置了下来。

晚上的时候,看了几个视频刷了几个网页,大概一窥究竟了。

上面的视频同样上传于2011年,可以说已经并不新鲜了,然而其实对于我来说,仍然觉得很神奇,所以仍然可以想见关于科技的概念要想普及远远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情吧。还有一个例子,之前有幸听了一个所谓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的研究员的演讲,他说到了机器人,放了下面的这个视频

这个视频据介绍是拍摄于2008年,我们惊异于机器人发展,我总以为经过了七八年的时间会有更大的突破,可是当我昨天又带着几分兴趣,又在同一个channel下面看其他视频时,从一个外行的角度看,最新的视频内容与08年的差异并不大,当然这只是外行的看法,感性的看法,我的理解是越到后面,想要改进就越困难。抛开这些不提,想一想确实觉得可怕,如果这些突入到军事活动中,杀伤力之大也是有的。

另一个我觉得关于全息摄影(投影)的比较有趣的视频是下面这个,是微软主打的hololens(因为全息摄影的英文名叫做holography,全息投影是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这是随win10预览版一起出现在发布会上的一个产品,只是当时我并没有留意到。看这个视频的时候,让我对于昨天的那个问题,即「为什么没有投影布就能够直接在空气中将画面投影出来?」给出了一个猜想:

其实我们在那个Iphone 5的概念视频中看到的并不是肉眼直接看到的结果,而是由于全息摄像机将画面记录下来,我们再用肉眼看到原来的摄像机上面的画面,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直接在空气中投影的事情,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想,我的猜想的理由是因为我看到在这个发布会上,从观众的普通视野看是一无所有的,而从全息摄像机的播放的画面,才能够看到hololens持有者所能够看到的画面,这有点像是皇帝的新衣,但是也的的确确是存在的。

而关于虚拟现实技术,我看的比较有趣的一个视频是下面这个:

这个视频中是一个月前才上传的,应该说比较新了。在这里面,虚拟现实技术还主要用于游戏产品的开发,不过这不妨碍我们往更深远的地步来思考,如果谷歌眼镜或者微软的hololens也算作是「虚拟现实」的话,那么,前景仍然十分广阔啊。虚拟现实与可穿戴设备也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最后又想到了昨天聊天时脱口而出不假思索的关于「虚拟现实」的例子,那个《三体》里面的有趣的故事,也许有一天那将会成为「科幻」,而不是「科幻」,就像是《海底两万里》里面的「潜水挺」一样,也未可知。

开学之后,生活又改变了。总是很难适应的,今天才发现,我的农行卡,大概是丢了。之所以说大概,因为很多情况下,我丢了的东西总是能够找回来。明天去银行补一个,最可恨的是,我的卡号根本不记得,回忆了半天没想起来,又看我的备忘的笔记,也没有。后来搜了一下,才知道去银行带身份证应该可以补办。

然后在我的微博上搜索关键字‘丢’,发现在过去的两年里,丢过这么多东西,事实上还有一个价值三四百块的手机。这些丢东西的经历,过去了就忘记了,就像是只记得吃,不记得打一样。

坦白讲,这确实和人的性格有关吧。我还是那种平时比较毛手毛脚,大大咧咧的人,自从去年的这个时候把手机丢掉之后,有了一个强迫症,每次离开座位总是要环顾一下,看看是否有东西落下了。但是即便是这样,仍然在那之后丢过诸如身份证,充电宝这类东西。这次,是农行卡。

索性,现在这个年头,还没有什么东西,是丢了之后,不能弥补的。

写这样一篇对于别人而言没有多大意思的碎碎念,也是要再次地提醒自己,平时稳重严谨一点吧。毕竟丢东西,总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咱又不是什么土豪,以此警戒。

以下为我的历次丢东西的微博记录:

1.我发现我正在为以后的忙碌埋下伏笔,青联的文件我弄乱了,因为微盘的备份不太会用,当然还是我自己的 问题,可是现在这种情况是我以后还得整理新闻稿,还得整理图片 话说每次整理电脑上的东西的时候总能弄丢点东西,索性有时候还总能弥补,但是有时候就 真的弥补不了了新浪的微盘真的不好用啊 。。。

2.吓死我了,刚刚以为钱包丢了,这个一通好找啊!找完没找到还自觉是以前做了孽。。去自习,学不下去,回来继续找,才发现有个地漏了,。找到,这个扯啊!足足折腾我快俩小时

3.我tm太佩服自己了,总是忘记某某个密码,又总是tmd不长记性 ,这次又是,两个密码因为总 不用忘记了,然后就是今天花了近三个小时来找这两个账号的密码,一个是记得把密码发给了别人,然后找短信记录等,最后在飞信聊天记录里找到。另一个就是记得和那个很相似,但不一样,然后就改了改,竟然就对了,然后赶紧把密码改成一样的了(结果改的时候一着急,竟然改成了另外一个密码,于是乎就 又借着试,试了几次后才登陆,终于又再改,。(第二个是新浪微博的,可以从小黑点的数目知道密码是多少位的,而第一个是qq的,则是聪明可恶的很,明明十个小黑点,其实是八位的密码。尼玛。这让我一通好找,我tm涨不了记性啊,不过,说来说去,多亏电脑上总有一些关于这些的痕迹,比如聊天记录,尼玛。我受不了了,睡觉。

4.回家的路上把身份证丢在了火车上,于是今天来行政服务中心办身份证,效率很高,很快就结束了。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爸跟我说这么年轻就这么丢三落四。我只好说,我几乎没丢过东西,就是不知道放到哪了,过着天就又找到了。、可是一旦遇到紧急的,就完了。反省!!!

5.还记得我昨天说的充电宝丢了吗?从床上掉下去卡在了桌子与墙之间,终于拿出来了 话说以前有本书也是半天没找到结果卡在那里

6.移动电源再次失踪,把包背回来后东西就没拿出来,刚翻了翻没找到,这次应该是丢在了某个教室了,话说这小东西跟了我这么个丢三落四的九十个月,也是难得。只好安慰自己,快回家了,总要备点年货?

#缘起
昨天收到了IF(这个app已经改名字了IFTTT)的邮件,它推荐了它的三个新的app,分别是do note,do camera,do button。我试用了前面的两个,觉得最好用的一个功能(在天朝)其实是这个Do Note的一键发推功能,所以在此推荐分享一下。

#简介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从google play 下载官方应用到手机,并安装。
2打开应用之后,在联网的情况下会自动连接你的IFTTT账号(前提当然是你的手机上已经安装有IFTTT应用)
3该应用会在第一次打开时,做一个guide。按照这个guide你会很容易知道如何操作。
4选择post a quick tweet 这个recipe
5输入文本,如下图所示(注意我这里就是在不翻墙的情况下
笔记界面

点击twitter图标之后,会发现先 是文本消失了,上面有个蓝色的圆圈在转,等它也消失了,就说明这条推文已经发送成功了(此操作也适用于用Do Note发微博等等)

发送完成
因为FITTT的原来是一种代理的形式,所以速度快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实际体验是我在手机上发送完成后,打开网页版twitter(为了方便截图),已经成功发送到twitter上了。如下图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在Do Note的笔记中有换行时,twitter实际的呈现效果也是有换行的

发送过程

好吧,说了这么多废话,自己实际体验一下就好了,可能你刚才没有注意到下载地址,再贴一次: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ifttt.donote

#题外话:
1.就我所知,不翻墙发推的方法有twidere的客户端代理方式以及用微信发推特 ,不过相比而言,用twidere需要比较复杂的修改,但是好处是可以实现免翻墙地阅读推文,而用微信发推特,始终让我觉得很奇怪,在一个对话框中发推,体验也许不会太好。

2.这个Do Note 的应用场景其实是当我们仅仅是想发一个动态,而不需要再做其他事情。这个时候,手机不打开翻墙软件也能正常发推,无疑会节省很多的时间。

3其实就我这两天的使用体验来说,即使是没有了gfw的因素,单纯从发推角度来看,这个app的体验也是很不错的。简单说,就是一个字,「快」,再来两个字,「干净」。

4.事实上这个 Do Note的功能,远远不至于此,你还可以用它来发微博,用它来在google日历上记事,详细的可以看 IFTTT关于Do
Note 的官方产品介绍

#提醒
过年之前的腊月二十六左右收到了GoDaddy的邮件,如下

域名续费提醒邮件

看了下,大概内容是提醒续费,在这十二天内会有优惠,过了这十二天优惠就没有了。我的域名5月份过期,如果到那个时候还没有续费,有可能多付出500多块软币。后来还是很犹豫,虽然只有不到一百块,但还是搜了下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技巧,能够省几块大洋。搜到一些东西,比如下图:

facebook上的抱怨

也在贴吧上发过贴,甚至注册了一个v2ex的账号,不过v2ex刚注册没人理。当然这也是闲着没事。

#后续的邮件

因为查到了月光博客上的一个技巧,讲提交订单之后不要直接就付款,过一天左右,GoDaddy会发来邮件给一个优惠码。我于是照着做了,结果果然在第二天收到了邮件,看到了以下的内容。

优惠码邮件

不过当我将提供的优惠码输入之后发现是无效的。第二天狗爹又发带有优惠码的邮件来,我又试了试,还是无效。

#完成续费

最终是在过年之后的初四那天完成了续费,Godaddy的方便之处是可以用支付宝完成结算,所以当天我实际上用一部手机就搞定了付款,个人感觉还是比较方便的。价格上,一年95软币,相比于第一年的50几块虽然贵了将近一倍,但是,相对于要转出转入或者是启用新域名自认为还是很方便的,懒得在域名方面再折腾了。


过年了,觉得还是有必要再写写这些东西的,老规矩,只说事情不煽情

#1.春联

大年三十,家里人忙着贴春联,看了家里面买的对联,上面写着:
上联是:腾瑞秉万里鹏程
下联是:奉吉祥百事顺畅

应该是草书的春联,还有写此春联的人的题字,认真看了看他的题字,认出了「乙未年」三字,才知道原来今年按照天干地支来说是「乙未年」,也仿佛从这一刻开始,我才觉得「年」的到来。

#2.家族聚餐
腊月二十九,我们一个家族的男同胞们在我的老爷家里面聚餐,村子越来越大,老爷家已经搬到了原来的荒芜人烟的大堤上,我们村变得越来越大,索性现在有车的人多了,我大哥家新买了一辆白色大众,我老叔,大叔家也都是有车还几年的了,于是开着车到达老爷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我爸这一辈喝酒聊天,我们这一辈中我的两个哥和岁数与我们相差不多的老叔聊着这几天来玩儿牌耍钱斗地主的胜负情况,也是很激情的。当然,他们说的这些东西,我基本上不感兴趣,也不熟悉,无从插口。便就该吃菜的时候吃菜,该喝酒的时候陪着喝酒,当然,作为亲戚的其他人,也总是要礼貌性客套性地问一些问题,诸如「大学还有几年上完」「在学校里面搞了个对象没有」之类,这些问题我早就回答过无数遍,我用最简单的语言回答过,然后谈话的话题又重新转移到村里面的八卦问题上面。对于我,则可以继续夹两口菜吃了。

#3.上坟
我是喜欢上坟的,印象中,我跟着家里人大年三十这天去上坟也有十年的时间了,我将之视为一种对于祖先的尊敬和感恩。早上六点开着车出发,六点半一家的男同志们集合完毕,到了七点半上坟这个「仪式」就也结束了,顺利地回家了。在我跟着家里人去上坟的前两年,是开着两辆三马车去上坟,后来则是大叔家买了车,老叔家买了车,上坟也就变得越来越方便了。我仍然记得那些年,因为开着三马车,车楼子里面只能坐三个人,于是总是我和我一个表哥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车后面是大家吹着冷风,如今,再没有人吹冷风了。

上坟这件事本来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就是大家来到坟地,先是放烟花,然后是放鞭炮,印象很深的是,在放鞭炮前天还是黑的,放完鞭炮之后天已经亮了,好像就是鞭炮将太阳炸出来一般。在上坟的头几年我还会感叹两下天气污染如何如何,最近早就习以为常,反倒是我的几位亲长,会扯几句这污染又严重了之类。

#4.大年三十的晚上
我们这里是没有吃年夜饭的习俗的,大年三十的晚上还是寻常的饭菜,大年三十的晚上也没有说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的时候(准确地说,是我家),而是各自去找各自的消遣,父母往往会耍点小钱,母亲麻将,父亲斗地主,我和奶奶在一屋,奶奶这边有拜祖先的供桌,供桌上摆着些饭菜,烧着香,定时地她会加点香,不过感觉今年的香味不浓,印象中前几年,放供桌的这屋子都会被香气环绕,今年,却未曾觉得。

在奶奶的头脑中,大概没有「春晚」的概念,她并不会在晚上八点的时候找到中央一套来看「春晚」,我自然也不会去提醒她,她爱看什么便看什么。她躺在炕上,爱看什么看什么,偶尔还是会调到春晚的,我也就顺便看两眼。除此之外的时间,我先是自己看笔记本上下载的电影,到九点半的时候看累了,便躺着玩手机。这样过了两个多小时,到了晚上十一点,终于觉得困了。往年的我,都会等到十二点,然后去放一挂鞭炮,今年,因为困了,索性去洗了个脚,告诉还在打牌的父亲我去睡觉了。躺在床上,外面炮声正响,不过即便如此仍然睡着了,只是说不清,究竟是马年睡着的还是羊年睡着的了,这说起来,也算是羊年的第一桩疑案了。

#5.拜年
大年初一的规矩是吃饺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还是往年的陷,不过觉得没有往年的香。往年的饺子里面都会放些糖块,一分两分的硬币之类,于是吃的时候和我妈开玩笑问今年放了没有,她说有啊。结果一家人把一顿坟吃完了,也都没有吃出来糖块和硬币,当然那是因为饺子的量很多,后来又吃了两顿饺子,才终于让我吃出来枚硬币,哈哈,祝我今年发大财啊。
拜年很简单了,我已经是个老油条了。除了向奶奶,父母,老叔老婶这些人真是磕头拜年之外,去外围的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往往也是说着拜年,然后有人来拦,便就坡下驴,膝盖不再往下弯了。的确大家都是如此,也没有什么可责备的。

拜年依然是开车去,实际上也不过只是去四五家本族的亲戚家拜年,往年都是走着去,最近两年老叔开车带着我们,速度明显快了很多,但总也感觉那一份年味又淡了很多。大概是七点半出门,九点便回家了。

#6.酒场应酬

大年初一先是跟着父亲和老叔去隔壁村的舅爷家拜年,舅爷家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去过了。照例我们会在那里吃饭,舅爷的两个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叔也会过来招待一下,当然在女人们做饭的时候,男人们仍然会拿出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斗地主来作为消遣,我则是躲到一边和小表弟玩起来,不过是他手里一个手机,我手里一个手机而已,我不时会逗他一逗。倒也是很有趣,快要吃饭的时候,却又被叫走,原来是我那个哥请客吃饭,说是只有今天有空,于是只好去了。

大概喝酒吃饭总是增进感情最快的方式(未必是最好的方式),我们这一辈的这两年总会在新年小聚一次,按照辈份大小轮流来,明年便是我了。这次喝酒吃饭,更多的时候自然是在聊天,然而说的仍然大多是村里面的八卦事,我那一个哥因为素来喜好八卦,对村子里面 的男女偷情之类事情更是知道的很多,说得也是津津有味。当然这些我都不太懂,也不太想懂,于是便只是静静地听着,时不时陪着微笑。

#7.问询
经常会在各种社交网站上看到各种关于亲戚朋友问问题的调侃,我其实也烦了很多年了,但是实际上也完全可以理解,就像是之前看到的一个漫画的夸大,如果不问那些「找对象了没?」「还有几年毕业?」「有工作了没?」之类的问题,你们的亲戚要怎样和你搭讪呢?就是在刚刚当我在刷社交网站时,还看到有人在抱怨此事,说这些是涉及隐私的,这大概也只能说成是观念的问题了。有时候我也会想,美帝人民在圣诞节的时候,倘若也是要走走亲戚,那么他们是怎样实现不同辈份的人的交流的。印象很深的是,摩登家庭里面,即使是最小的孩子,对待那位老头(jay)也是直呼其名的。但如果抛开观念不提的话,问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太过高明,但毕竟是亲戚朋友的示好吧,我们也应该见好就收吧。所谓应酬,便是如此。

今年被问的最多的是,「有对象了没」,我会很爽快地回答没有。于是大概亲戚们会说上两句是时候了,该抓紧找一个了之类的话,这个时候我也会糊弄几句,如此便又能够将话题转移。倒是我的老叔(亲老叔)真是很认真,看的出来他不是为了客套,而是真心为我好,会在和我说话的时候,也像是在说给我爸听呢,「现在已经大三了,要不要考研自己要想清楚,考研有考研的做法,不考研又怎么样,自己都想清楚,你已经老大不小了,如果不考研,回头工作呀,对象呀这些现在就应该考虑了」,他说的很圆,基本挑不出毛病来,我于是频频点头。当然,我会回答他,我不考研,我会回答他,如果有需要的时候,我会说的。其实这些年,在外上学,很多的亲戚,一年也未必见得上几面,所谓亲戚走动才是亲,否则是亲也不亲。即便他是我的亲老叔,从我记事起,我也没有和他有过很深的交流,但是他是很怀旧的,他包括我的奶奶都跟我说过,我小的时候经常和我的老叔一起玩,他经常扛着我出去转悠,大概这对于他也是一份珍贵的情谊吧。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我都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8.红包
即便是这样的岁数,仍然收到了奶奶和老姑的压岁钱,之所以又想到红包,是因为最近流行的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微博红包等等,我自己是没有特意地去抢红包的,只是随手地捡了两个红包,得了不到十块钱。倒是看到社交网站上看到有些人玩得不亦乐乎,也是醉了。

#9.打牌

我对打牌的态度,有点像我们初入大学时的那位辅导员老师关于大学时恋爱的看法,「不反对,不提倡」。的确如此,我自己很少打牌,包括斗地主,麻将牌等等,我的父母打牌,父母往往还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打牌,我曾经也对此耿耿于怀,觉得应该按照cctv说的那样子,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后来觉得如果只是看春晚,那也的确是太无聊了。而且大人孩子好像也的确没有那么多的话好说,打牌反倒是一个很好的娱乐活动。不过我当年的心思是:是因为牌让我们家过年了还不能好好聚,所以我以后要少玩牌。这个幼稚的想法实际上也是最近两年才渐渐改变的,但是我不爱耍钱,不爱赌,不爱玩牌凑热闹的这个状态却一直没有改变。前些天,看了鬼脚气的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讲他回家过年和亲戚一起打牌,沟通感情,从打牌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脾气秉性,偶尔我也会想,如果真不让这些亲戚们打牌,他们能够干嘛。中国人好像已经习惯了,喝酒打牌抽烟这些交际消遣的方式,好了,不说了,再说就太过严肃了。总之,我的立场依然如前所说,「不提倡,不反对」

#总体
总体来说,过年的时候,随着现代的科技的发展,即便是在农村,那种仪式感越来越少了,年味也越来越淡了。但是即便如此,仍然能够凑到一起,大家吃吃饭,喝喝酒,说一些俗的不能再俗的话题,也是极好的了。

亲人朋友的每一次询问,对象学业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励,只是看我们怎样看待这些了。如果我们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考,含糊着回答也好,如果没有明确的思考,他们的每一次询问,都值得我们对那些问题,再想一想了。
我的妹妹那天对我妈说了一段话,我妈又转述给我的老婶,她说,我弟(我老叔家孩子)现在和她生疏了,不再去找他玩了,还说他越长越像我了。这句「越长越像我哥」自然是不会让我高兴的,我于是当时逻辑特别清晰地说:

每个人都是会变的,你也在变,我也在变,干嘛要求别人不变而你自己在变呢,变是肯定的,我们要接受他,就像是以前我们是走着去拜年,现在我们开着车拜年去,你以为别人变了,所以跟你生疏了,其实你自己也变了。如果你只要求别人,这个合理嘛。

上面的话,也是我曾经想了好久才想明白的一个道理。以此结束这篇唠叨吧,不知将来再看这个唠叨,我又会发出怎样的胡言乱语。
无论怎样,未来依旧光明,对未来永远要有好奇之心。

#附
印象中自己是写过关于「过年」这个主题的「胡言乱语」的,后来在我原来的博客存档里搜索,找到了这一篇,将往事写写下来,若说是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一旦看到当时的文字,即使事情过去了已经很久,仍然能够很快地回忆起来。

放鞭炮
(2010-02-28 19:14:15)
又是一场大雪,在这农历十五的下午,我没有在外面,而是静静地在屋子里面呆着,我于是回想起了我童年时代的每一个冬天,如今想来又都是美好的,
今天,按照家乡的习俗是要吃饺子的如同是在过年一般,吃饺子之前是要放鞭炮的,于是当我准备放时,竟发现自己有些害怕了,自己虚岁也已经十九,越长还越 怕,这是可以原谅的吗,我问我自己,后来我鼓起勇气,最终还是一次性成功了,也或许是父亲就在身旁的缘故,并不想让父亲看笑话,那鞭炮是很有特点的,一轴 鞭炮中有好多是小个的,还有一些则是稍大一些的,他们彼此穿插,到了这轴鞭炮的最后则是近一百枚炮聚在一块,当放起来时,正好就如我讲的那样子,一会是噼 里啪啦,一会则又突然一声雷的响声,到了最后更是有一声巨响,巨响过后很多的没有被爆开花的鞭炮,也就是那些幸存者被炸得四处都是,父亲看了,将我手中的 香拿来,又用手聚集了三个炮仗,围在一起,然后点燃了他们,那是还有几个仍然幸存,我告诉父亲:“别点了,一会那些小孩子们回来捡的”。而父亲却笑了一 笑,又说:“谁说的?”我则答道:“我小的时候还捡着玩呢!”我们此时已经走入门内,父亲又说:“现在这小孩儿们,谁还拾呀!”回去的路上,似乎时间很 长,又有很多的童年往事一件一件的在我脑海中回放,我静静地放慢脚步,享受着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同时更多的感触也袭上了心头。
是呀,我们都已经大了,现在的小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爱好,他们不必再玩卡片了,他们也不必在玩过家家了,他们只要守在电脑前面就Ok了。如果说我这个90后 是赶上了农村变化的一个拐点,那么如今的这些小孩,他们是否真正脱离了那个拐点!如果说我的话实在是无稽之谈那也就罢了,都拔了吧。其实有很多东西也在农 村发生着,不是吗。农村呀,那是我的家呀,我爱我的家。其实现在农村生活真的是有太多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无形当中的,他们就藏在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当 中,而我又很幸运的成为了目睹这一切的人,我很骄傲,我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吧!
一只鞭炮,我能够从中看出些痕迹,一些时间的痕迹,我固然很怀念我的童年,但那又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现在的日子,也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讨厌我们 的童年的生活,他们更愿意看雷人的新西游记也不愿传统的放鞭炮吧!他们也许更愿意这样,那是他们喜欢的,他们无意识的接受,喜欢这其中的感受,我想着,又 自问道:“看来我们之间,也有鸿沟吧!”不过我很快又否定了自己,原因就是我看到了些小孩,他们多么像我小的时候呀!他们那么机灵,那么勇敢,那么喜欢大 自然的,是呀,在进行着改变的农村,就我而言,我还是愿意看到这样的孩子的,我喜欢。从中我总能看到我自己的影子,哈,我喜欢。
最后,此时恰逢两会即将召开,我想祝愿我们的农村越来越好,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希望我们的农村好,因为那就是我的家呀!

他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随身都携带着。他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博客,博客名为「傻子」,于是便开始进行自己的创作。第一篇文字,他写的是「傻子」的由来:小的时候,它跟着他,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其后他便要写他这二十几年来的人生,虽然每篇都仅有几百字,但不久他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CCTV也来报道:传奇人物「傻子」不知何许人也,引发网友好奇,。。于是他们便开始了追踪,可仍然一无所获,网友们在网上对他进行了「人肉搜索」,可是他这二十几年来从未在网上露过面,网上那个却也追踪不到他。于是网友们更加好奇,他也在网上越传越邪,越传越神了。尽管如此,他仍然时不时发篇博客,引发几十万网友的喧哗,他们把他视为「桀骜不驯」的天才,。。可他面对网络,电视,电台等媒体的大力鼓吹,依然无动于衷。坚持着将他二十几年来所创作的文章,作品刊登出去。网友们在网上聊,热烈讨论,有些推理能力比较强的网友就从这些文字中推断出了他的家庭住址,他们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他的所在的那个村子。这个村子的人们也在讨论着那个「傻子」,讨论着这位传奇人物背后的面容。
而他,则依然在这个村子的自己的家里面,继续坚持着自己的创作,当他还在电脑前,不算利索地打字的时候,突然便有两个人叩门,他打开门,却发现是两个穿着性感时尚的女性,她们见了他,也不忙着别的,先是快步走进屋中,然后目光扫过电脑,然后又结结巴巴很难为情地说「您。。。是傻子么?」,他见了此情此景,还装呢!先是一,惊,觉得这两个人胡搅蛮缠,两人大概也觉得这个问法不够礼貌,于是又解释说:「就是网上那个傻子啊」,他继续装,连忙告诉二位:「我知道你说的是网上很火的那个家伙,可是我怎么会是他呢!」,美女们听了,则是一阵沮丧,一个说:「我们费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有条线索找到了这个村子,找到了这个地址,你却还不是他!」,另一个有一些怀疑,又问:「您,真的不是?」

他又去补充说:「真的不是」,然后他们则是说了一席话,他让这两位美女检查了他的电脑,给他们解释了半天,他们这才放了心,说:「他是一个深邃的学者,他……」
他感动了,只是慢慢地,这两个美女消失了,电脑消失了,屋子里的器物渐渐也都消失了,最后连这件屋子也消失了,只有他,依然坐在一个小板凳上面,脑海里胡思乱想着。


结尾:这是我在2008年的时候写过的一个微小说吧。最近整理东西,重新将这篇文字翻了出来,觉得它虽然谈不上精彩,但确实藏了很多我当时的思想在里面。所以,也就又将它整理了一下,索性现在是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如果将微博微信空间那些短消息也算上的话,如果你愿意写的话),拿出来分享了。(如今再来看,倒有几分庞麦郎的味道,只是时间上超前了6年)

这个是我在知乎上关于此问题的回答,如果你觉得不错,可以到此: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294334/answer/39797625 点击赞同或感谢(前提是注册了知乎)


正好又趁着春节假期把《三国演义》 之前印象不深的回目又重新看了一遍,看到这个题目,倒是索性来回答一下。

首先,说一下,我对于前半部后半部的理解。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前60回和后60回的比较,我更愿意把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来作为前后两部分的分界线,因为到了第八十回这个时间节点上,三国的两个国才终于产生,这个时候汉献帝在位32年(八十回禅位诏书中有提:朕在位三十二年),加上之前十几数年的诸侯混战,四五十年的时间和后来三国整个历史时期的时间基本相当。这样你也会发现,其实这本书虽说叫《三国演义》,但 其实真正写三国这四十几年的事情的也只有四十个回目,罗贯中把主要的经历放在了写前八十回的后汉部分。当然这本书叫《三国演义》自然有道理,其中一个原因,没有后汉时期的逐鹿中原,哪有后来的三分天下,当然在我看来,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英雄。这个我稍后会具体来讲。

当然这只是我的划分,我也曾经看过一个分法,是以诸葛亮死为分界线,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前半部分是前104回,后半部分是后16回,这个分法也有它的道理,诸葛死后,战争的主动权已经不在蜀汉这边了,整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也已经远去。

好吧,假定按我的划分前八十回为前半部分,后四十回为后半部分。我们来看看前半部分的内容,我刚才提到过,我这次重读三国,将之前不熟悉的章节回顾了一下,具体说来,实际上就是后面四十回。因为即使我们读过三国之后,但是在平时生活中,还是能够遇到很多与三国有关的文艺作品来让你回顾它的部分。比如戏曲里有大量的三国戏(虽然年轻人很少看戏)相声里面有学唱类的作品,比如电影作品里有大量此类题材,比如吴宇森的《赤壁》,你会发现确实很少有将诸葛亮死后的章节改编成其他的艺术作品的。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重复和坚持的过程,那么在我们长期的重复地接受某些艺术作品对《三国演义》某个桥段的改编的时候,这种印象,想不深刻都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赤壁之战,你甚至在初中的语文课本里面学到过这个故事。

那么为什么被改编的文艺作品的数目在前八十回的次数明显多于后四十回(不是简单2:1的比例关系,是大大的超过),如果说后四十回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被大规模提及的其实就是失空斩和黄忠老爷子的定军山了。(失空斩的情节在三国演义的95,96回两个回目),再找就实在找不出来了。反观前八十回,我能够不看书就随口说出来的情节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王司徒巧使连环计,三让徐州,吕布辕门射戟,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关云长单刀赴会,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三打祝家庄(呵呵呵)等等,总之,所有的这些我都可以记忆犹新,如果让我说说某一个桥段,我也能说得有板有眼,至少大概的情节是能够串起来的,但是后四十回呢,尽管我刚刚看过,也只是大概的了解了是关羽先死,关羽死完曹操死,曹操死完张飞死,张飞死完刘备死,刘备死完才终于将局势稳定下来,诸葛亮先是六出岐山,无奈对方有司马懿,然后诸葛死完孙权死(108回孙权去世),至此原来的所谓英雄时代的人物全部死光光了(赵云,马超,黄忠也都先于此去世)。好像《三国演义》有点像《红楼梦》,虽然《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本人所写,但是即便是曹雪芹本人所写也难离由盛转衰的事实。《三国演义》也是如此,前八十回,英雄们正当壮年,后四十回,英雄们终归黄土。

前面说的那么多,总结起来就是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精彩是因为,「前半部分出英雄,后半部分英雄凋暮,」那么怎样界定英雄呢,我们自然是要用一般的价值观来衡量了,忠信仁义智这些标准,你会发现,前八十回,关公,张飞,诸葛孔明这些刘备手下,乃至于周瑜,鲁肃,陆逊,诸葛瑾这些孙权手下,以及夏侯渊,夏侯敦,曹仁,曹洪,郭嘉,许攸等曹操手下,个个都算是人才了。手下强,主公也不弱,便是刘备,曹操,孙权(孙坚,孙策),那也是当世的豪杰了。可是你再看后四十回,除了老的老死的死,不停地三国之间的几乎没有什么智谋的战争(相对于前八十回诸侯混战时期的确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智谋了,前八十回因为诸侯太多,所以往往有各种借你而牵制他,各种计谋层出不穷 ,典型的是袁术打刘备,吕布从中周旋,这样的事情在三国鼎立的时候是断然不可能产生的)。后四十回拼的更多的是当权者是否足够英明,曹丕死后曹氏政权的当权者实际上已经从曹转移到了司马氏,而司马氏恰好在这几十年人才辈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最终坚持到了最后。(如果三国能够再僵持二十年,恐怕情况都不是那个情况了,西晋的第二个皇帝据说也是个傻子嘛,此是历史不做讨论)反观蜀汉政权,刘备死后继任的是刘禅,任用黄皓,荒淫无道,想让他来统一中国,岂不难乎。再看东吴,孙权死后,孙氏政权动荡不安,皇帝没有足够的能力,只能寄希望于手下的大将军如诸葛恪,孙俊等人,一旦他们有了变化(起异心或把持朝政娇横跋扈),皇帝也拿他们没有办法。而像诸葛恪,孙俊这些人本身也没有司马氏这样的统治力和教育能力,所以可想而知,最后是谁能够一统天下了。那么抛开当权者的英明智慧与否不谈,再看看各国都有哪些征战之人,蜀汉这边诸葛死后,便是张关的后人,可惜也与他们的祖父实力相差甚远,姜维倒是有智,可是其智比不上诸葛亮,且遇到一个昏君,难怪后来司马昭都说,便是诸葛亮在世也无法挽回这个败局(119回,后主乐不思蜀后有此话)

好了,最后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1前八十回是英雄们奋斗闯荡天下的时代,后四十回是英雄们死去,拼后代人品的时代。
2前八十回是诸侯混战,诸侯间你来我往斗智斗勇的时代,后四十回是格局形成,拼后代人品的时代。
3前八十回剧情百转千回,后四十回,仍然是拼后代人品,剧情相关单一。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一下,事实上这本《三国演义》的剧情还不都在罗贯中本人的写法上了。如果他想写,他也是可以把前后两部分都均分到60回的,他是可以把后半部分的剧情写的更加详细的,他是可以把后半部分制造出来几个像样的英雄的吧。但是对比一下,四大名著里面的《水浒传》,《红楼梦》,也同样给我一种很类似的感觉,前半部分精彩,后半部分没落。这是一种大势,由盛及衰的大势,假若《三国演义》的前后两部分同样精彩,那还有什么味道啊。


这个是我在知乎上关于此问题的回答,如果你觉得不错,可以到此: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294334/answer/39797625 点击赞同或感谢(前提是注册了知乎)

此为初稿,待补充。
————————-分界线————————————————–


#前边的话
本人自知学识浅薄,然读者见到此类题目往往会认为是自上而下传授解惑之文,其实不然。这次我所说所讲,皆是最近心中所想,心中所悟,只是分享,若是能使读者有所悟,自然是好,这话写在文前,也好续文。

#缘起
好了,前边说了一小段酸话,言归正传。大概是在去年的年末的时候,有一次在学校里面走,正碰上学校里面来了书商卖书,有个认识的哥们问书商是否有《自控力》这本书,书商说没有,之后那哥们便离开了。这件事我一直记得,因为是期末,复习的时间比较充裕(主要是我学的浅,看不下去这正经的考试的书),于是找电子书来读,想到了这件事,想到了这本书,于是下载了这本书。

其实读书不同于看电视,看网文,甚至看杂志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一本独立的书研究的是一个很系统的知识体系,即使是科普类型的书籍也依然是这样。当然这本《自控力》也是这样,回想一下,这是我读过的一本比较靠谱的心理学书籍,之前读过一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将之归于心理学书籍太过牵强,此书更多的是讨论事件的表面,即what,而不是事情的缘由,即why。故而,当我拿起这本《自控力》的时候,觉得整个心理学的体系,真的很有趣,就是在今天,我还看到了有类似这样的讨论,「世界上有两门科学最有趣,物理学让我们认识这个自然的世界,心理学让我们认识人心」,看到这样的话,我虽然赞同物理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心里还是没有把「心理学」放到一个那样重要的地位。当然比起一年两年以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对他的态度,已经实在是好得多了。

我一直对文科学科并不重视,认为这样的学科只需要简单的看点文章,不需要严谨的思考就可以做到,学起来一定不会特别难。我唯一认为很难的就是逻辑思维学,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逻辑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在人们的决策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毕竟那个时候,我是十分痴迷于《名侦探柯南》,《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类的,对于那里面所提到的逻辑思维崇拜的很,

#原因一
我曾经想过一个结论,我说,每个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或轻或重,只是我们并不曾察觉罢了。当然,据说也曾经有某些大师们也有过类似的言论,在此不做讨论。在这里想说的是,在我过往的二十几年里,如果你深入地了解下身边的这些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或者内向,或者外向,都是有些心结的。总有一些藏在心里面的不为人知的苦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可以把这些叫做心理问题的,而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这些心理问题,是个问题。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些文章或者影视作品,介绍了在西方有些国家,一些中产阶级会定期的看心理医生,一个印象最深的例子是《纸牌屋》第二季中的总统夫妇因为夫妻感情出现问题而接受了副总统妻子的建议去某个牧师那里看了心理医生,好像后来这一对夫妻的确和好如初了。心理医生就像是一个中间人,直达人心,不可谓不锋利。

然而,我们是否也需要一个心理医生呢,应该是需要的吧。但是鉴于中国的国情,似乎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都对看心理医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感冒,甚至有些人会很自然地认为去看心理医生一定心理有病,有损尊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可能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当然,这些书最好要适当严肃,当然如果你之前对心理学并不感冒,提不起兴趣倒是不妨像我一样,先看一本更像是短篇小说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学习心理学,如果学得深刻些,能够让我们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我看过很多人,他们即使是六七十岁,但是你去细细地看他们的思想,真的很像小孩子那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学点学点心理学,那么我们就能够更了解自己。

#原因二
就像是我之前说过的,我对逻辑思维是很感兴趣的,怎么样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严密,怎么样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能够快速地找到一条通向罗马的路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说思维是外在的,那么心理学所研究的很多问题,更加具有唯物主义色彩,比如说,心理学上常常提到的「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以促使人们兴奋,我曾经一直以为人的心理不过就是人们想一想就产生的一个「幻象」,但是后来才发现,其实并不是那样,人终究还是一个物理的实在,人的思维的产生,人的思想的产生,人心理的产生,从实际上来说,还是物质作用的结果。这些就让我对此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当一个非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人在高中时代学的那些生物学知识,实际上需要经过足够地推理,才能够让人们意识到,物质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是占了多大的重要性。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我们的各种欲望的产生,比如最常见的性欲好了,我们在高中生物课上其实就已然学到过这是由于性激素的作用而使你有了这样的意识,但是,事实上,我们扪心自问,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有这种意识我们的那些思想意识其实是由物质影响的,即使我们都知道唯物主义,我们甚至都相信唯物主义。所以,学习心理学,能够让我们对思想有新的认识。思想其实是和物质紧密相关的。

#一件小事
我个人在最近的两年里对IT新闻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一直都有所关注。也就是在刚刚,看到一个TC中文站的新闻,也就是下面这条,谷歌将向完成安全检查的用户免费赠送 2GB 云存储空间 ,看了之后先是不能立刻得到我希望得到的实用信息,我需要点进去http://googledrive.blogspot.com/2015/02/safer-internet-day-2015.html 这个网页去看它的英文介绍,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执行了相关的操作,blog中介绍到本月28号,存储容量将自动到帐并且会发邮件提醒。

可是我回过头来,看到TC中文版的原文中提到:

今天是“ 国际互联网安全日 ”,虽然你可能不会用玫瑰花和高价外卖来庆祝这一天,但记住 黑客不仅仅将目标瞄准大型媒体机构 并不难。为了多给用户一些鼓励,让他们去检查谷歌帐号的安全设置,该公司将 免费送出 2GB 永久性 Drive 云存储空间 ——前提是用户在下周完成 安全检查(Security Checkup)。

这段话,我看到了最后一句蒙了,「前提是用户在下周完成 安全检查(Security Checkup)。」,这意思是下周执行我刚才执行的步骤才有效?我要等到下周再执行这个步骤,然后等到28号,才能取得这2G的内存?可是这与基本的逻辑不通啊,今天是“ 国际互联网安全日 ”,为什么还有等到下周才能够执行此操作呢?很坑爹有木有。

于是我先是回过头,再去看最权威的google 官方的blog,上面关于日期的解释是这样的:

While everything stored in Drive is always encrypted in transit and at rest in Google’s custom-built data centers, this checkup ensures you’re making the most of the 24/7 protection you already get from Google. As our way of saying thanks for completing the checkup by 17 February 2015, we’ll give you a permanent 2 gigabyte bump in your Google Drive storage plan.

很显然嘛,只要从即日起到2月17日,这期间来执行安全检查(Security Checkup),就能够取得google drive的2GB的存储空间。

于是我放了心,看来我不用再到下周去想着干这档子事了。但是随即,本着科学的精神,我又在想,TC中文版既然是翻译的他们的英文版的内容,那么英文版是怎样对此介绍的呢?我又打开英文链接:http://techcrunch.com/2015/02/10/take-googles-security-checkup-get-2gb-of-free-google-drive-space/#6Brhko:bnQ

看到了我最早引用的那段中文的英文原文是这样的:

It’s Safer Internet Day today and while you are probably not celebrating the occasion with an overpriced prix fixe dinner and roses, it’s not a bad time to remember that hacks don’t only happen to big media organizations. To give you a bit of extra motivation to check on your security settings in Google,** the company is giving away 2GB of permanent Drive space to anybody who goes through its Security Checkup within the next week.**

对照最早引用的那段中文与上面这段英文,可以看出关键点是译者将「within the next week」翻译成了「在下周」,就是这样的翻译,造成了我的纠结。

当然,本着严谨的态度,作为一个英语学渣,我又随手搜索了「within the next week」的意思,得到了这样的解释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y next week and within next week?

The expression by next week means before the next week starts. The expression within the next week means during the coming 6-7 days.

很明显了,「within the next week」的中文意思就是在接下来的6·7天内,而不是TC译者所翻译的「在下周」,如果真要翻译的话,也应该是「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

#三个观点
那么,我为什么要说这样一件事呢。

1.这样一件事可以看出来,这个TC中文版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单纯翻译TC英文版的一个网站,甚至里面的译者可能是纯粹的擅长英语,甚至连自己所译的文字内容的意思都不清楚,自己都未曾体验过就给别人写文章,也醉了。

2.好多的IT新闻类的网站,如这个TC中文版,36氪等,其实还有大量的文章是直接翻译的外网的文章,36氪相对好些,他们是夹杂着翻译。无独有偶,我在前不久,也是看新闻,在36氪和另外一家科技类网站上同时看到了一个类似的新闻,是讲youtobe多视角的新闻,新闻本应该提供给读者一个快速的入口能够使读者迅速地体验这个,但是不幸,我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最后是通过搜索在TC英文版上,看到了一篇介绍这个youtobe多视角的新闻,并且点击进入,顺利地体验了一番。我于是又抱着谨慎地态度来看这几篇新闻,发现,关于youtobe多视角的视频截图,几家新闻网站在各自的新闻中的截图竟然是一模一样的,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谁抄的谁的呢?
读者可参考下面两个链接,看两篇文章中的截图是否相同。

http://www.36kr.com/p/219498.html
http://techcrunch.com/2015/02/04/youtube-launches-multi-angle-video-experiment/

3.我在上面说了,我看这两个新闻,云里雾里,没有立刻找到关键信息,甚至有时候甚至误导了我,好吧,也可能是我小学语文一直没有及格的原因。但是这些新闻的编辑们(不知道这个称呼对不对)能不能认真一点呢?能不能把话说得更像中国话一点呢。其实36氪做的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足够好。至于TC中文版,继续作吧。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如果看国外科技类新闻的话,还是能看英文原文尽量看英文原文,至少不太会出现信息的错误。

#利益相关

屌丝一枚,无任何利益相关。(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