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1. 想法

想了想,从大一开学之出,其实就想自己有一天能够靠着自己的知识挣钱,我上大学之后越来越觉得一个大学生只有凭借着知识,头脑挣钱才是有尊严的,换言之,我可以理解那些在街上发单的,但是我其实并不会太乐意那样去做,理由很简单,因为那在我的字典里,也可以说是没哟尊严,似乎说得有点过了,但是好像我实际上真的一直是这样想的。
所以,实际上,从大一开始,我甚至愿意去帮淘宝店刷单,也不太愿意去在街上发单,因为我在心里觉得刷单是一个靠脑子的活,而发单则是体力劳动,带着这样的算盘,我在大一的时候也就做过几天刷单,体验了一把刷单的刺激(当然刺激啦,你想想,你用的是你自己的真人民币,说不好那天那个网站就倒闭了,然后你的钱就被套进去了),总之,最后实在是害怕了不做了,当然挣的钱不多,后来也曾经在鬼脚七的微博上看到过他对于刷单的评价,他认为刷单是和小偷一样不耻的,那个时候我已经不做了,所有倒是有一种不是现在的我是小偷的快感。
从刷单之后就没有再做过兼职之类,周六周日也就是玩玩乐乐,然后时间过去。生活如此,有时候看到了街上发单的同样是大学生的人,即便是友好的,心里其实也未必太乐意。看到那些在墙上贴小广告的,更是不耻了。可是呢,事情往往又是这么好玩,这么有趣。

  • 之后

就在前两天我终于去发了次传单,其实以前也发过传单之类,不过那都是公益性质的,给自己的社团发,给自己的组织法,还有那么多的同学和我一起发。可是现在的情况并不是这样了,现在只有两个人发,而我,确实在那一刻有点尴尬了,我在给别人发到餐桌上时会再看一看别人的表情,看看他们是否乐于接受。实际上,因为大家都在吃饭,也谈不上所谓的拒绝你,但是那个时候想到了曾经的自己拒绝了一位同样发单的大学生,我手上因为有了两个单子而把他拒绝了,这种时候就在想,如果也有人拒绝我,是不是所谓的报应呢?于是,好像经历了这次发单之后,我对于发单倒是有了几分亲和,不过也许过不了多久,我还是会不太乐于见到这些。我为我自己辩解,我跟我自己说,发单的就像是那年春晚上演的给别人家里塞小广告的一个性质,虽然不容易,但是真的没什么好处。
所以,至于我以后还会不会做,我不知道,但是应该也能够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了。
不过有了这样一次所谓的兼职的经历之后,我还是想要再挣点钱花,毕竟我还是很希望得到一双属于自己的new balance的,所以带着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信念,那天在刷知乎的时候碰巧就看到有个问题,即是怎样凭借着自己来买一台属于自己的ipad和iPhone,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写到了自食其力做做兼职,他倒是和我有一个比较相似的观点,都认为兼职这种东西,可以做,但是一定要有所收获,他提到了发单,说这个很不提倡,然后提到了英文网站翻译,我以前知道,但是都没有太多的留意,于是就在昨天,我做了这样一次尝试。

3.尝试

在58同城上注册了个账号之后,然后投了几份刚刚制作的简历之后的几个小时之后陆续的收到了两个邮件,一个工作是给某网站翻译外文新闻,不过只是廉价的两元一篇,一周至少5篇,不过之后再联系还没有联系上,无所谓了,开始觉得这翻译也不好干了,因为仗着自己六级优秀的阅读成绩来选择这样一个翻译的兼职,期盼着能够有尊严的兼职,可是后来才发现呢,原来一个小时想弄十块钱都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即使他的招聘网页上写的是30元每小时。之后是第二个网站,那个网站注册很简单,但是你必须通过测试之后才能成为一个译者,而价格似乎也还不错,可怜的我昨天测试没有通过,后来上网了解了那个网站,他的盈利模式倒是和刷客网很类似,现在想想觉得自己为啥总是能找到这样的活呢?
反思一下,没有便宜,我觉得确实没有便宜,真的想要靠自己的脑子挣钱的话,要掂量掂量,没有钱是好挣得,靠脑子挣钱更是如此,我在想以后难不成真的要去工厂吗?可是去了工厂还是靠脑子挣钱吗?如果不是,这在我的眼中可能还不如刷单呢?也未可知,也许将来我的眼光变了呢?总而言之,关于兼职这样一个事,其实即便是自己到了大二仍然还是很迷茫的,仍然是在知乎上(知乎是个好东西),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和我同专业的人的话,他说自己也是大二的,大一的时候发过单,大二这个时候给三四个高中生辅导课业,看了他的那些文字好生惭愧啊,话说我也曾经在赶集网上发过帖子,可是昨天看了看,浏览人数只有一,没准就是我吧。所以其实我还是一个不脚踏实地的人,我总是幻想着轻轻松松地获利吗?我问我自己,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无所谓,当你真的能够所谓轻轻松松获利的时候你就不会这样问自己了。所以,还需要努力,是的,也正是因为当初觉得自己不够好,我选择了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充各种各样的电,为的就是让自己有朝一日真的能够靠脑子挣钱。
最后想说,真的没有便宜,那个网站翻译的活我倒是还想再试试,虽然有点坑,比如不透明,比如有时候会因为你翻译出问题而扣你的钱,但是至少还能让英语成绩提高一下呢,也未尝不是一种充电吧。今天到这,话说,以后争取每周都能更一篇博客吧,这两天来还看到一个博主的文字,他已经持续写了十年的博客,共有博文1000余篇,所以也已经出了一本书,想想真好,十年,是一个多么漫长而转瞬即逝的时间,如果真的能够把十年的知识积累人生感悟记录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里不亦乐乎。
不过呢,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日记算起,如果都能保存下来的话,也是十年了。只是内容上,欠缺,单那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记忆。

如何用excel函数批量替换
因为很想参加今年的数学建模,在数学建模的校内选拨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用Excel函数批量替换某些元素。
我的实际问题是

“几乎学校的每个院系每年都会评定学生奖学金。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习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年度的学习成绩是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如何根据学生本年度的各门课成绩来合理衡量学生很有必要。附件1是该学院某年级105名学生全年的学习情况。请你们队根据附件信息,综合考虑各门课程,至少用3到4种方法将成绩最优秀的10%的同学评选出来,作为进一步奖学金评定的候选人,并比较这些方法的优劣。”
此处将附件省去了,只说遇到的问题。我参考了我们学校的评定奖学金的方法,发现在这里引入了一个“学分绩点”的概念,我觉得这样的概念同样也适用于这个按例。
所以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就是如果做到一一对应,
下图就是根据学分绩点的规则得到的替换规则

则现在需要做的其实就是通过Excel来进行一一替换将90~100分的成绩替换成5的学分绩点,依次类推。
相信到这个时候你已经明白了我的问题了,现在开始回答这样一个有一天你也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知道Excel中有一个函数的概念,因此这里需要引入if函数。
我的主要参考资料其实是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7838343.html?qbl=relate_question_0&word=%C7%F3excel%C5%FA%C1%BF%CC%E6%BB%BB%BA%AF%CA%FD 这个百度知道的帖子。从这里面举一反三,得到了整个算法。
下面说说要注意的事项:
1在一般说来有几个if就有几个括号这是没错的,你完全可以依照一个两个if的函数来做出一个8个if的函数出来,道理都是一样的。
2注意要用的是英文半角的输入法。
3如果是出现了将数值替换成字母ABCD等的情况,只需要将ABCD加上“”即可,比如”A”,就像是C语言一样。
4在掌握这样一个函数的基础上,还应该对SUM函数,以及排序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有一个熟练的应用。因为这些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8个if的函数因为太长了是不能够被“编译的”(这个词不合适吧,理解就好),这个时候可将扩展名换为exls格式的,我用的是Excel2013,如果改变扩展名之后文件不能打开,可以将那个源文件里的数据全部粘贴到一个exls文件中,已到达函数可用的目的。
5注意在2003版的Excel上,
最后贴出我的两个if函数来看看,你们也可以照着写一下。多复杂的都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实现了对排名最靠前的10名同学的筛选,初步完成了这个模型。应该说这是我用Excel以来做的最费事的一个Excel。其实我也没有做过几个Excel,哈哈哈
最后请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如果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如何用excel函数批量替换

这样一个点击量超过1000w的视频。

最近一次听到别人说是龙应台是在选修课上。选修课的老师也是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她的选修课叫做中外文化差异,于是在第一节课上,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化是什么,什么是文化。
然后就开始纠结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再之后,就问我们知道谁是龙应台吗?我回答说目送。当时的自己已经将目送那个文集基本看完了,然而印象最深的仍然是那一篇关于父女关于母子的《目送》,她然后让我站起来让我告诉大家我对龙应台的了解,于是便胡乱地说了几句扯淡的话。
那节课后不久,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心中的那个龙应台,然后最近终于是把《安德烈》读完了。感觉到的是满满地文化,书中讨论了很多关于文化的东西,很多东西的确引人思考,耐人寻味。当然也谈到了很多敏感的东西,可以看出她对于文化二字的理解是比很多大陆作家要来得深刻的。不然也不会成为文化部长,当然她的某些关于敏感问题的看法也值得考究,这里就不细说了,免得被和谐。可以说从她的作品中还是能够一窥台湾当世之文化,台湾当世之思考的。
由此不免要浮想联翩了,在我这个读书不多的人眼中,似乎在大陆只有余秋雨能够和她在作品的文化味上比一比。余秋雨重在外表的事物,而她呢更偏向于女性的细腻。如此不免吐槽,笔名为何要叫这样一个阳刚的名字“龙应台”呢?
转载请注明原博地址:我眼中的龙应台